印度对中国换了称呼,把中国划入“敌对邻国”,是要付出代价的

女子的微笑 2023-10-17 10:40:18

如果对中印关系有所了解,应该听说过,三年前,印度政府曾经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出台了这么一道法令,限制与邻国在公共项目领域的合作。当时虽然没有具体点名是哪个邻国,但我们都知道,既与印度接壤,又有能力搞基建合作的国家,有且只有中国这么一个。

而且当时,中印正因为加勒万河谷冲突,关系一度剑拔弩张。所以这份法案在针对谁,已经不言而喻。三年以后,在这份法令的基础上,莫迪政府的监管力度再次升级,甚至在内部文件中,将中国定义为所谓的“敌对邻国”。

【莫迪政府,向各个邦都发出了一份书面通知】

这几天,印度各家媒体,都收到了印度政府内部消息人士的爆料。据称,印度中央政府注意到,有些私营企业,正试图与中企合作,开展基建项目,随后立刻向各个邦的行政长官发出了一份书面通知。

上面说,由于所谓的“安全担忧”,印度企业在与“敌对邻国”建立任何业务关系之前,需要寻求批准,企业在投标之前,也要先进行一轮筛选和登记。而受此影响,中印企业正在进行的一些商务谈判,只能被迫辗转到第三国进行,后续合作也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新禁令的出台,也让中印很难在能源、通信这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开展直接或间接的合作。

莫迪政府这道禁令,看似来得突然,但其实早有预兆。这段时间内,印方对中印关系的消极态度,我们也都看在眼里。几个月以来,中印不是没进行过高级别交流互动,金砖峰会期间,中方领导人还应约与莫迪见了一面。

但印方始终没有摆正心态,也没有摆正实控线问题在双边关系的位置,一口咬定,如果相关争端不能得到解决,中印关系就不能正常化。这也使得几轮军长级会谈下来,都没有取得显著进展,双方的共识,始终停留在管控局势,解决剩余问题这一最基本的层面。

【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叙事,限制了印度外交政策的灵活性】

印方的这种态度,基本上堵死了中印进一步对话的可能性。因为印度想要的实控线解决方案,完全不切实际,也严重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印度在此时突然提高对中印经贸合作的监管力度,甚至把中国定义为“敌对国家”,不排除是想继续讨价还价下去。

当然,实控线争端,只是原因之一。主要还是印度的发展战略,对中印关系的误差,存在误解与偏见。在政治经济关系上,莫迪政府更偏向于将中国视为一个强大且有威胁的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

【三年前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印度开始对中印合作持消极负面态度】

而且,印度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抵触态度,也不是什么秘密。考虑到“一带一路”论坛召开在即,印度在此时升级禁令,似乎不是巧合,有对冲“一带一路”的意图。这是因为印度更看重自己在南亚的主导地位,想通过自己主导的地区合作协议,从而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而不是当中国的背景板。但实际情况是,印度的周边国家,基本都成为了“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

看得出来,印度的南亚邻国普遍认为,中国在经济上的吸引力,强了印度太多,尤其是基础设施的援建能力,双方都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假以时日,印度周边可能会被“中国标准”所包围。到时候,印度自己的标准,反而无足轻重,完全延伸不出去。

【印度外长长期坚持,实控线问题解决,是中印关系正常化的前提】

所以,在印度政府看来,“一带一路”的存在,包括中印不断深化的经贸关系,反而会弱化自己的影响力,再难整合周边。而印度的选择十分有限,要么对接,要么对抗。而印度选择的是后者,主要是通过莫迪推崇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叙事框架,升级贸易保护力度,不断地给中印合作人为设置障碍。此外,印度也在积极和美国合作,搞自己的经济走廊。

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印度正企图按照自己的想法,单方面地引导、塑造中印关系,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安全担忧”只是一个拙劣的借口,因为现在印度干的事,本质上跟美国差别不大,都有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的嫌疑。

当然,对莫迪政府而言,还有其他的意图。首先,是为即将进行的印度大选服务,塑造对华强硬形象,维护莫迪“印度优先”的人设;其次,是打压中企在印度的发展空间,也算是变相为自家企业,提前扫除发展道路上的竞争对手。

【之前在G20,印度就要跟美国合作搞自己的经济走廊】

但这种情况难以持续下去。印度的发展观,追求内外环境的“绝对安全”。但绝对安全这个概念,并不符合地缘政治的客观规律。按照莫迪推崇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叙事,印度的“绝对安全”,可能要建立在绝对的排外之上。当然,这里的排外,是有选择性、偏向性的。取舍标准,完全掌握在莫迪政府手里,主要是看是否对印度构成所谓的“威胁”。

因此,印度今天禁止国内企业与中企合作,哪天也能以同样的理由,对其他国家如法炮制。这恰恰证明,跟西方以为的不一样,印度当不了“第二个中国”。

0 阅读:2
女子的微笑

女子的微笑

我可以笑着听你讲道理,也可以翻脸告诉你什么叫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