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品鉴本篇拙作之前,恳请阁下不吝一键“关注”,以此确保新作能即时呈现于您的视野。同时,此举亦便于阁下参与交流与分享高见。您的宝贵关注,实为在下笔耕不辍之灵感所在。
前言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曾经历过无数黑暗与残酷的时刻,其中“菜人”现象便是最为骇人听闻的一幕。在那个饥荒与战乱频发的年代,人们竟然被迫出卖自己的身体,像牲畜一样被明码标价,甚至价格比猪肉还要便宜。这不仅仅是食物的短缺,更是对人性的极端挑战。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探寻那些被遗忘的生命背后的故事。


“菜人”,一个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的词汇,它指的是在古代饥荒与战乱时期,因饥饿而被迫出卖自己身体,成为他人盘中餐的可怜人。他们被当作商品一样在市场上出售,等待着被分割、烹饪,成为他人果腹之物。在那个时代,生命的尊严被践踏得一文不值,价格这个本应用于衡量价值的标尺,却成了衡量生命重量的冰冷数字。


“菜人”现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非常遥远的时代。《左传》有记载,夏商周时期,人祭成风,往往使用童男童女祭祀天地,使用女人祭祀鬼神,献祭之后这些人就被当作天地鬼神赏赐的物品,被大家分割吃掉。这只是“菜人”的一种。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易子而食”的惨剧更是屡见不鲜。据史书记载,当时衢州地区遭遇严重旱灾,粮食几乎绝产,为了活命,人们不得不互相交换自己的孩子,将其宰杀食用。这种极端行为,在当时的社会伦理中并未受到严厉的谴责,反而被视为一种无奈的生存选择。

进入秦汉时期,虽然“易子而食”现象有所减少,但战乱和暴政对底层百姓的压榨依然让社会处于崩溃的边缘。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北方汉族人口因“五胡乱华”大幅减少,社会秩序再次陷入混乱。虽然没有直接关于“菜人”的记载,但人吃人的现象并未消失,尤其是在饥荒和战争的交织下,北方的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走向极端。

唐代末年,随着朝廷的腐败和统治的逐渐瓦解,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成为常态。黄巢起义期间,由于粮食匮乏,士兵们面临饿死的威胁,军官采取极端手段来维持军队的战斗力,动员士兵在各地村庄中搜捕无辜百姓,特别是手无寸铁的弱者,妇女和儿童被视作最易捕获的目标。这些被捕获的百姓被当作食物宰杀,鲜血淋漓的场景成为黄巢军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何说黄巢残暴的原因之一。
宋代仁宗年间,京城周边一度发生了旱灾,粮食几近绝产。百姓们为活命开始涌入城中,然而城内的粮食同样短缺,饥饿蔓延至每一个角落。此时,一些人在绝望中拿起屠刀,开始宰杀同类,甚至公开贩卖人肉。这种“菜人”现象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官府虽然介入调查,但官员的腐败让调查最终不了了之。人肉在市场上公开售卖,价格甚至比狗肉还低廉。

到了明末崇祯年间,北方的河北、山东等地再次陷入了严重的饥荒和战乱中。“菜人”现象不仅重现,甚至演变为一种冷血的商业行为。人肉公开售卖,价格明码标价,妇女和儿童再次成了最主要的“商品”。屈大钧在他的记述中提到,当时宰杀人肉就像切白菜一样随意,甚至还写下了《菜人哀》这首诗,来描述这一惨状。

在古代,“菜人”市场就像是一个人间地狱。在这里,人们将自己的肉体当作商品出售,价格根据肉体的不同部位和质量而有所不同。肥硕的大腿和臂膀是最昂贵的,而瘦弱的老人和孩童的肉则非常便宜。甚至有人为了保持肉质的鲜美,会活着被肢解,买家要哪块肉,就现切哪块。这种场景,简直令人毛骨悚然。

在清朝的“菜人市”,人们自割肉体,以不同部位和质量作价,价格甚至比生猪肉还要便宜,只为换取一丝生机。每一个“菜人”背后都隐藏着生存的绝望。市场上出售的人肉大多是晒干的,为了更好地保存。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肉,有不同的称呼,如老瘦男子被称为“饶把火”,妇女被称为“美羊”,小孩则被称为“和骨烂”。这些称呼更加凸显了人性的扭曲和荒诞。


“菜人”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饥荒和战乱的结果,更是古代社会深层次矛盾的体现。在古代社会中,社会等级森严,贫富差距悬殊。底层百姓在饥荒和战乱的双重打击下,往往无力求生,只能被迫出卖自己的身体。同时,古代社会的保障体系极其薄弱,一旦遭遇天灾人祸,百姓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只能陷入绝境。
此外,古代人们对于生命的价值观念也与现代截然不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生命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古代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则不同。他们认为生命并不那么珍贵,而是一种可以交换的商品。这种观念在“菜人”现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菜人”现象,是历史长河中一段不堪回首的黑暗篇章。它揭示了古代社会的残酷与悲哀,也让我们深刻反思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在今天这个和平与繁荣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生命、尊重人权,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用户17xxx40
只要是战争时间长了!和动乱饥荒人祸加时间都会出现违背人伦的事!这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