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e26fccb319459d672c3b4e169e4a3a7.gif)
在品鉴本篇拙作之前,恳请阁下不吝一键“关注”,以此确保新作能即时呈现于您的视野。同时,此举亦便于阁下参与交流与分享高见。您的宝贵关注,实为在下笔耕不辍之灵感所在。
前言在遥远的边疆,有一段跨越民族的爱情故事,如同沙漠中的绿洲,让人心生向往。她,一个维吾尔族姑娘,为了爱情,毅然决然地嫁给了军垦老兵。这份选择,让她与亲人产生了隔阂,兄妹甚至与她断绝了来往。然而,岁月流转,她从未后悔过自己的决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世界,聆听那段不为人知的军垦情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1d7f245bf4ead49f78c88104a3a8b6a.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4abde66962304e17305a7b1e4805ec7.jpg)
刘来宝,一个生于1921年的甘肃文县汉族男子,他的生命轨迹原本平凡无奇,却因一次历史的邂逅而变得不凡。离休前,他是四十七团的一名普通工人,却是该团第一代军垦人中民族团结的优秀代表。他的坚韧与吃苦耐劳,如同那个时代无数普通劳动者一样,为国家的建设默默奉献。
而刘·努尔沙汗,一个维吾尔族女子,新疆墨玉县人,她的童年充满了不幸。十三四岁时,父母相继离世,孤苦无依的她只能到兵团汉族干部家中帮忙照看孩子。这段经历,不仅磨砺了她的意志,也为她日后与刘来宝的相遇埋下了伏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7a5185db18ee542b78da82846ccc045.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b0afda0441e425aec9adfdea1643cca.jpg)
时间定格在1959年,那是一个艰苦创业、激情燃烧的年代。在那片广袤的边疆土地上,刘来宝与刘·努尔沙汗相遇了。刘来宝,一位在四十七团(昆仑农场)任炊事员的普通男子,以他的吃苦耐劳和真诚善良吸引了努尔沙汗的目光。而努尔沙汗,那个美丽动人的维吾尔族女子,也以她的温柔与坚强打动了刘来宝的心。
他们的相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在师供应科科长的引荐下,两人相识并相知。在那个年代,民族之间的界限尚未完全消除,他们的爱情面临着诸多挑战。然而,在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战友们的积极鼓励下,他们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决然地走到了一起。
订婚时,没有豪华的嫁妆和彩礼,只有一块黄底的花布料作为订婚礼物。努尔沙汗非常喜欢这块布料,并用它做了一件衣服作为自己的新嫁衣。这件衣服,不仅见证了他们的爱情,更成为了他们民族团结精神的象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839ccf0f8c014f931e253d4c519886b.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3bbd61d1b63e6a558331ed2581e9f67.jpg)
1959年,刘来宝与刘·努尔沙汗正式结为夫妻。婚礼由团里主持,众多职工参加,氛围极为热烈。尽管努尔沙汗的兄姐妹因她嫁给汉族人而未出席婚礼,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幸福。他们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的爱情是坚定的。
婚后,努尔沙汗主动提出在名字前加个“刘”字,从此大家都叫她“刘·努尔沙汗”。这个小小的举动,不仅表达了她对刘来宝的爱意,更体现了她对汉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他们共同生育了孩子,但命运却对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半岁的孩子因病离世,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打击。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后来,他们收养了团里一个甘肃人家里养不起送出的五个多月的孩子。1970年以来,努尔沙汗又生了2个孩子。连收养的一共3个女儿,他们的家庭再次充满了欢声笑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578c77099ddd96e0dc6282ece6cf889.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6c55f48635852905a9ba3a69869674c.jpg)
结婚后的刘来宝与刘·努尔沙汗,不仅在生活上相互扶持,更在工作上携手共进。努尔沙汗结婚后即就业,成为团场职工,起初被分配至基建连工作。她性格要强,从不甘居人后,与男同事同工同酬,展现了维吾尔族女子的坚强与独立。
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艰苦的岁月。在昆仑山下的采矿连,努尔沙汗曾下过煤矿、拉过煤车、当过班长。她工作起来从不比男人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男人。刘来宝也同样吃苦耐劳,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民族团结的美丽篇章。
在那个年代,他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打土坯、挖矿等重体力劳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他们从未抱怨过生活的艰辛,而是以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一切困难。他们的爱情故事和奋斗历程,成为了几代团场人民族团结的鲜活事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a464f521e64ef53ba512600facbfbb7.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3b7679e88886fc1b7701062f04504a4.jpg)
晚年时,刘来宝与刘·努尔沙汗依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尽管刘来宝因双目失明而行动不便,但努尔沙汗始终不离不弃地照顾着他。一旦努尔沙汗不在身边,刘来宝便会焦急不安。他们的爱情,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变得更加深厚而坚定。
他们的孩子们已长大成人,女儿们上的都是汉校,女婿都是汉族人。他们对父母关爱有加,孝顺懂事。外孙们也十分孝顺,其中大外孙在和田派出所任指导员,为国家的稳定和安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如今,刘·努尔沙汗的普通话流利流畅,维吾尔语说得少了。孩子们和街上的民族老乡都普遍使用普通话交流。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民族团结政策的落实和推进,更见证了各民族之间文化交融与和谐共处的美好现实。
刘·努尔沙汗还与多位老兵的民族媳妇保持联系并常交流。她们共同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故事,相互鼓励和支持着。这种跨越民族界限的友谊和亲情,成为了他们晚年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906c9b46ac708837614ed26b476c6a6.jpg)
刘来宝与刘·努尔沙汗的爱情故事和奋斗历程,不仅是一段个人传奇,更是一段民族团结的佳话。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和深入。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何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如何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和偏见?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