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大爆之后,最令人担忧的事情来了

呆呆讲解 2025-02-22 14:48:50

《哪吒2》的票房炸了,120亿,全球影史票房榜第八,动画电影全球第一。这组数字闪瞎眼的同时,也点燃了一把火,一把关于中国电影、文化自信、民族情绪的熊熊大火。有人欢呼雀跃,有人冷静旁观,有人甚至觉得这火烧得有点歪。那么,这把火究竟是怎么烧起来的?烧得旺是好事,但别烧到不该烧的地方,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聊的。

坦白说,中国电影在好莱坞面前,曾经输得很惨。90年代,从《亡命天涯》到《泰坦尼克号》,再到后来的《阿凡达》,进口大片轮番轰炸,牢牢霸占着中国票房冠军的宝座。那时候,我们自己的电影,无论技术、故事还是制作,都难以与之抗衡。那种憋屈感,就像胸口压了块大石头,喘不过气。

所以,当《捉妖记》在2015年夏天以微弱的优势战胜《速度与激情7》拿下票房冠军时,就像一股清泉注入了干涸的土地,多少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的胜利,更象征着国产电影的崛起,象征着我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接下来的几年,中国电影市场风起云涌,《美人鱼》开启了30亿时代,《战狼2》更是将这个数字翻了一番,再到后来的《长津湖》,每一部爆款电影的出现,都像是在宣告:中国电影,回来了!而《哪吒2》的出现,则像是给这场逆袭之战画上了一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

但是,《哪吒2》的成功,绝不仅仅是运气好,更不是单纯靠煽动民族情绪得来的。它有着自己独特的成功密码,我们姑且称之为“三板斧”。

第一板斧:技术硬实力。别的不说,就冲着那精美的画面、流畅的动作、震撼的特效,也得给《哪吒2》的制作团队点个赞。从《捉妖记》的初步尝试,到《流浪地球》的惊艳亮相,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横空出世,中国电影在技术层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哪吒2》更是将这种技术实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帧画面都散发着“经费在燃烧”的光芒。

第二板斧:文化软实力。好莱坞可以拍超级英雄,我们可以拍哪吒、孙悟空、姜子牙;他们有希腊神话,我们有《封神演义》《西游记》。这些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不仅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也更容易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毕竟,文化认同感才是最强大的力量。

第三板斧:内核穿透力。一部成功的电影,除了要有好看的皮囊,更要有有趣的灵魂。《哪吒2》的故事内核,是对传统、对权威、对不公的反抗,这种反抗精神与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更重要的是,这种反抗精神并非局限于个人层面,它还影射了国家层面的崛起,对西方霸权的挑战,这无疑击中了中国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点。

这三板斧,招招致命,直接将《哪吒2》送上了票房神坛。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票房数字的背后,隐藏着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民族情绪是一把双刃剑。爱国是好事,支持国产电影也是好事,但如果将这种情绪无限放大,甚至演变成对其他文化的排斥、对其他电影的攻击,那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电影是艺术,艺术需要交流,需要碰撞,而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党同伐异。

其次,《哪吒2》的成功,并不能掩盖中国电影市场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类型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创新…这些问题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与其沉迷于眼前的胜利,不如痛定思痛,认真反思,努力改进。

看看数据吧,2022年,全国电影总票房300.67亿元,与2021年相比下降了36.4%,观影人次也大幅减少。这说明什么?说明观众对电影市场的信心正在下降,说明好电影越来越少,烂片越来越多。

《哪吒2》的成功,固然值得庆贺,但它更像是一次警钟,提醒我们中国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拍出几部爆款,更要努力提升整体水平,让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

不要让《哪吒2》成为昙花一现的奇迹,而要让它成为中国电影走向辉煌的新的起点。这需要所有电影人的共同努力,需要观众的理性支持,更需要一个健康、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

归根结底,电影是讲故事的艺术,是传递情感的媒介,是连接世界、沟通心灵的桥梁。我们希望看到更多像《哪吒2》这样优秀的国产电影,但我们更希望看到一个百花齐放、充满活力的中国电影市场。

0 阅读:10
呆呆讲解

呆呆讲解

提升认知,明签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