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六安市舒城县,有一座与众不同的政府大院,它没有森严的门禁,没有拒人千里的疏离感,大门敞开,迎接着八方来客,成为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舒城县政府大院的历史痕迹清晰可见,其中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建成的5层办公楼,历经近40年风雨,依然承载着政府办公的重任;
还有1958年前后建成的最老的3层白色楼房,虽已无人办公,正准备维修,却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1995年建成的人大政协办公楼,也在时光中默默履行着使命,目前约350人在这个大院内为政务忙碌。
回溯到2016年,一个重要的改变悄然发生。政府大院西边平房区内的机关食堂,经过招标开启了新的运营模式。
从此,这里不仅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就餐之地,更成为周边居民、快递小哥、陪读宝妈等的日常食堂。
早中晚三餐,以2元、4元、7元、10元不同档次的菜品价格,搭配1元一碗的米饭和免费的番茄蛋汤,实惠又暖心,且对外对内售价一视同仁。
起初,平常的日子里,早上约100人来吃早饭,中午约200人就餐,晚上人少些。但当大院开放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就餐人数明显增多,人气愈发旺盛。
随着时间推移,政府大院在其他方面也不断优化对民众的开放服务。大院内约200个车位,60个供公务车辆停放,其余全部对外开放。为满足群众停车需求,县政府多次改造大院,拓展规划车位。
在舒城县城区,这种开放并非个例,县教育局、县卫生健康委、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等多家单位纷纷响应,除县教育局因场地小无法停车外,其他单位停车场、卫生间、食堂均向群众开放。
这一系列开放举措,让民众自由穿梭在政府大院,车辆自由停放,人们在食堂自在就餐,政府工作人员也早已习惯,并未觉得办公秩序被打扰,一楼还专门安排人员为办事群众指引业务科室。市长王万喜回复记者欢迎来舒城实地体验。
从社会评论的角度来看,舒城县政府大院的开放意义非凡。它打破了传统政府大院给人的威严神秘印象,推倒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围墙”,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开放,更是心理距离的拉近。
专家指出,这是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生动表达,党政机关与老百姓因此走得更近。
网友们更是不吝赞美,“这才是人民的政府大院”“就凭这个我也得去旅游一下”等评论,满是对这种亲民举措的认可与向往。
舒城县政府大院开放,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长期的坚持与努力,它让服务型政府的理念照进现实,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也让人们看到了政府与民众携手共进、关系日益和谐的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