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天九思原创第899期
3月26日,新凯来在上海国际半导体设备展览会上首次公开亮相,重磅发布了“五大名山”系列31款工艺装备及量检测设备,以“芯片全产业链突围”的姿态震撼业界,其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模式不仅撕碎了西方技术霸权的铁幕,更标志着中国光刻机技术进入全新阶段,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面临重构。

▲新凯来工艺装备总裁杜立军演讲
新凯来是比华为海思更底层更关键的战略备胎
《日经亚洲》分析认为,新凯来的成功得益于深圳国资委的强力支持和华为技术团队的注入。其核心研发团队70%来自华为海思和2012实验室,继承了华为“备胎计划”的技术基因。这种“国家队+顶尖民企”的模式被外媒视为中国突破技术封锁的关键策略。

☆早在 2012 年,华为就成立了“诺亚方舟实验室”,也叫“2012实验室”——主攻关键核心技术。
☆2019年5月,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华为抽调“2012实验室”精锐力量研发半导体设备,代号“星光工程部”。
☆2020年11月,深圳国资委出资2600 亿元,接管荣耀。
☆2021年8月,深圳国资委出资+华为“星光工程部”,成立新凯来公司。
☆2023年12月,新凯来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
☆2024年3月,国家专利局公布华为SAQP(自对准四重图案化)专利(CN117751427A)。
☆2024年9月,国家专利局公布上海微电子“极紫外辐射发生装置及光刻设备”专利(CN202310226636.7)。
☆2025年3月26日,新凯来展出涵盖刻蚀、薄膜沉积、光学检测等所有关键工艺,支持从 5 纳米到 28 纳米制程,将中国与台积电、三星的制程差距从5年缩短至2-3年。
新凯来看似横空出世,实则是华为十年磨一剑的硕果。
新凯来用一座座“大山”挡住制裁寒流
这次上海国际半导体设备展会,新凯来虽然没有展出光刻机。因此,有人问:新凯来到底有什么突破?其实,光刻机是用来用的,而不是用来展览的。新凯来是用一座座“大山”挡住了邪恶帝国制裁的寒流,实现了从“卡脖子”到“全产业链突围”!
一是5nm光刻机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新凯来通过“先进光刻+非光补光”技术路线,结合深紫外光(DUV)与自对准四重成像技术(SAQP),绕开EUV光刻机限制,成功实现等效5nm芯片制造,良品率超过85%。其自主研发的极紫外光源(EUV替代方案)、高精度光学系统(定位精度±2.5nm,超越ASML的±3nm)及全固态激光光源(体积缩小30%、能耗降低45%),均为核心突破点。

二是全产业链覆盖的“中国山河版图”。新凯来展出的设备以中国名山命名,覆盖薄膜沉积(普陀山、长白山)、刻蚀(武夷山)、外延(峨眉山)、光学检测(岳麓山)等全流程,形成“从激光晶体到纳米涂层”的完整生态链,哪里卡脖子哪里就有新凯来的大山。事实上,中国238家配套企业组成的“国产芯片设备天团”,实现了核心部件100%本土化。
创新模式——国家战略与市场机制的深度融合
一是“国家队+产业龙头+资本”的混改架构。新凯来由深圳国资委全资控股,并整合华为2012实验室星光工程部的技术团队、中科院微电子所等科研力量,形成“特战部队”式攻关模式。其研发投入不受短期回报约束,五年内完成从28nm到5nm的“三级跳”。
二是“需求牵引研发”的闭环生态。与华为海思、中芯国际形成“铁三角”联动:芯片设计端提出工艺需求,制造端反馈设备参数,设备商针对性优化技术路线。例如,华为通信领域的精密控制算法被应用于光刻机工件台,提升定位精度。
三是另起炉灶的技术路线。路透社报道称,新凯来在光刻技术中采用“非光学方法解决光刻问题”,例如通过优化工艺设备规避部分对极紫外(EUV)光刻机的依赖。这种创新路径被评价为“开辟新战场”,而非单纯追赶国际巨头。
全球影响——半导体产业格局的重构
一是西方芯片技术垄断的崩塌。新凯来的崛起直接冲击ASML、东京电子等企业,迫使ASML加速研发模块化光刻机并降价15%应对竞争。2025年3月24日,国务院出台《实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表明中国更有底气反制外国制裁。

二是“中国方案”的全球启示。通过集中力量办大事、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中国证明了技术封锁的局限性。新凯来的突破不仅是技术胜利,更展示了“非对称超越”路径——用系统化创新对抗单点技术霸权。
三是文化隐喻与战略自信。新凯来设备以“峨眉山”“长白山”等命名,象征从文化自信到技术自信的跃迁。其总工程师直言“我们不是在追赶,而是在重建规则”,呼应了中国科技从跟随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转型。

新凯来的横空出世,不仅意味着中国光刻机技术翻篇,更标志着全球半导体产业进入“多极并存”时代。这场逆袭的背后,是举国体制的战略定力、市场化的创新活力与科技人的攻坚毅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如美国前总统卡特所言:“最危险的并非中国现在的实力,而是其发展速度。” 未来,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山河版图”将继续扩展,重塑全球科技话语权的边界。
G.long
中国人民真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