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不到,已有3个亿万富豪传来死讯,有人曾让李嘉诚损失165亿

蕴藏冬夏啥 2025-04-17 10:51:36

就算是亿万富翁也避免不了生老病死。

在30天不到的时间中,就有3位亿万富翁相继离世。

要知道他们每一位都在国内外颇具名气,令人震惊的是,其中有一位还是李嘉诚的“死对头”,曾经还让李嘉诚损失了165亿。

钢铁大王的悲惨结局

1957年,郭从愿出生于福建永春西向的一个小山村,地理环境的闭塞,加上家庭贫困,让郭从愿的童年饱尝艰辛。

小学毕业后,他不得不辍学,开始承担生活的重担,下地干农活、做油漆工,每一滴汗水都倾注着对生活的渴望,之后,郭从愿选择参军入伍。

1985年,28岁的郭从愿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毅然决然地只身前往菲律宾,初到异国他乡,他只能在同乡的钢铁公司打工,拿着微薄的工资,生活极为节俭。

但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赢得了老板的赏识,1990年,郭从愿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他凭借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果敢的决策力,创办了安顺钢铁贸易公司。

短短五年,郭从愿便完成了从打工仔到企业老板的华丽转身,此后,他的事业一路高歌猛进,生意愈发红火,逐渐建立起庞大的商业版图,成为菲律宾家喻户晓的“钢铁大王”。

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郭从愿始终心系家乡,他累计向家乡捐款达2000多万元,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不遗余力。

每次回国,他必带家乡永春漆篮赠予菲律宾的合作商,希望借此传播家乡文化,在菲律宾,他也积极投身社团组织,担任多个重要职务,为促进中菲交流合作贡献力量。

可命运无常,在3月29日,郭从愿在参加完一场聚会之后,和司机一起遭遇了绑架,尽管家属已经交了2.1亿比索也就是相当于2680万元,可惜还没有救回郭从愿,在4月9日的时候发现了两人的尸体。

郭从愿的离世,让人们深感惋惜与痛心,期盼正义能够早日降临,给郭从愿及其家属一个公道,让逝者得以安息。

土豆大王的平静落幕

与郭从愿相似,梁希森的人生同样充满了苦难与传奇,1955年,梁希森出生于山东省的一个小村子,贫困如影随形,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这个家庭紧紧束缚。

在梁希森三岁半时,年幼的弟弟因饥饿永远离开了人世,这成为他心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也让他对贫困的残酷有了刻骨铭心的认知,生活所迫,他只能靠着乞讨生活。

三年乞讨生涯,虽饱尝世间冷暖,但他也深切感受到“天底下还是好人多”,这份温暖在他心底种下了善良与感恩的种子。

13岁时,梁希森终于不用乞讨了,开始了打铁学徒生涯,后来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他又毅然背上行囊,辗转多地务工,干过建筑小工、扛过水泥,在社会最底层摸爬滚打。

1978年,梁希森敏锐地察觉到时代赋予的机遇,果断承包土地,凭借勤劳与智慧,当年便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初尝成功滋味的他,并未满足于此,1980年,他趁热打铁,投资创办了一家面粉厂,在经营面粉厂的过程中,梁希森展现出卓越的商业头脑与果敢的决策力。

此后,他紧跟市场需求,先后涉足五金、棉纺、建筑装饰等多个领域,不断在新的赛道上开疆拓土,积累起越来越雄厚的资本。

不过在1996年,梁希森遭遇了商业生涯中的重大危机,他带领施工队赴北京承接玫瑰园别墅项目,为推进工程,毅然垫资7000万元。

但事与愿违,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陷入破产困境,这让梁希森的心血瞬间付诸东流,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绝境之中,梁希森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继续投资成为了玫瑰园的开发商,谁也没有想到短短几年之后,他就能凭借这个项目“逆天改命”,成为了富豪榜前百强的人物。

功成名就后的梁希森,并未沉醉于地产带来的巨额财富与荣耀,他的目光越过繁华都市,投向了生他养他的家乡,改善了乡亲们的生活。

2001年,梁希森又做出了一个令众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将目光聚焦到了马铃薯育种领域。

当时,中国的马铃薯种薯国产化率不足5%,大量依赖进口,这一现状深深刺痛了梁希森的心,他决心改变这一局面,带领团队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马铃薯育种之路。

他组建专业科研团队,日夜钻研,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终于成功培育出“希森3号”至“希森8号”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马铃薯品种。

这些新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马铃薯种薯国产化进程,使国产化率从不足5%提升至40%,就这样梁希森当之无愧地赢得了“土豆大王”的美誉。

在日常生活中,梁希森的形象与行事风格也别具一格,他仅读过一年小学,识字不足200个,但这并未阻碍他在商业与农业领域叱咤风云,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过人的胆识,巧妙地管理着数十亿资产。

他还有一个独特的习惯,连续十多年每天饮用自榨土豆汁,他坚信这是“农民的营养秘方”,即便长期饮用导致身体肥胖,他也始终坚持。

2025年4月1日,梁希森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他虽已离去,但他留下的商业成就、对家乡的贡献以及在农业领域的创新成果,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追梦者奋勇前行。

和李嘉诚“相爱相杀”的亚洲股神

不同于郭从愿和梁希森的坎坷,李兆基的一生可以说是“开了挂”一样的顺遂,不过他的故事也离不开“老对头”李嘉诚。

其实两人也曾有过一段“惺惺相惜”的日子,合作开发了一个项目,那时,他们在公开场合对彼此的商业才能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但在1993年,李嘉诚计划收购美丽华酒店,李兆基却受美丽华酒店创始人杨志云家族的托付,以更高报价强势截胡,成功拿下这笔交易。

这一举措,让李嘉诚损失了165亿,也让两人的关系瞬间降至冰点,从此公开决裂。

更为戏剧性的是,李兆基为次子取名“李家诚”,与李嘉诚仅一字之差,港媒纷纷猜测这是李兆基在“暗讽对手”,虽李兆基本人坚称此举是为“祈福家族平安”。

两人还曾经争了好几年亚洲首富的宝座,虽然李嘉诚蝉联多届,但也曾被李兆基夺过桂冠,还被称为了“世纪逆转”,成为香港商业史上的一段传奇佳话,也让李兆基的商业才能再次得到世人的高度认可。

其实李兆基可以说是商业界的“天才”,6岁时,他便跟随父亲出入金铺,耳濡目染之下,对金铺经营的门道渐渐熟悉起来。

金铺中的炼金师心怀不轨,企图通过“偷金”谋取私利,李兆基凭借敏锐的洞察力识破了这一阴谋,随后通过自学技术,成功逼退了心怀叵测的炼金师。

李兆基才12岁就掌握了炼金的核心技术,过了三年之后就开始独立掌管家族金铺。

1948年,年仅20岁的李兆基怀揣着1000港元,背井离乡奔赴香港,积累下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更是大刀阔斧的创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迅速跻身香港十大富豪之列。

可惜在,3月17日,李兆基病逝享年97岁,他的离去,让香港商界失去了一位传奇人物。

结语

三位富豪的离世让我们意识到不管拥有多少财富,身体才是最大的“本钱”,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们留下的商业传奇和精神财富,将永远闪耀在商业的天空中!

信息来源:

回顾“亚洲股神”李兆基传奇人生:少年商业奇才,与李嘉诚“相爱相杀”一生 - 潇湘晨报

李兆基传奇一生:6岁学做生意,20岁闯香港,91岁才退休-红星新闻

德州企业家梁希森逝世:“土豆大王”的传奇人生 - 齐鲁壹点

华人侨领郭从愿遇害,生前捐资泉州家乡逾千万,当地:将举办悼念活动 - 极目新闻

0 阅读:0
蕴藏冬夏啥

蕴藏冬夏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