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领域,关于以色列“雄狮”战斗机和歼10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想想看这也很正常,因为两者在外观设计上有着惊人的神似。
上图是雄狮,下图是歼10
通过对比得出歼10战斗机和以色列“雄狮”战斗机有以下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气动布局相似:两者都采用了鸭式布局,这种布局可以提高飞机的机动性和升力特性。并且进气道都位于机腹下方,翼身融合和大三角翼布局也有相似之处,同时都设计了四块减速板,其中两片位于机身上部主翼后方,其余两片位于机尾下部腹鳍之间。
鸭翼耦合方式:歼10采用独特的中距耦合鸭翼,“雄狮”采用近距离耦合鸭翼。
机背设计:歼10机背隆起,提升了座舱高度,改善了飞行员视野,“雄狮”机背无明显起伏。
腹部进气设计:歼10采用二元可调进气道,后期改进成了DSI进气道;“雄狮”采用类似F-16的固定皮托管进气道,进气口为半圆形。
机头形状:歼10机头为圆形,“雄狮”机头类似F-16的椭圆形。
机翼设计:歼10三角翼后缘略微前掠,“雄狮”三角翼后缘后掠。
航电系统等差异:歼10配备了先进的雷达和火控系统,如KLJ - 7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等,座舱内配备了多功能显示器、HOTAS控制系统以及头盔瞄准系统等。“雄狮”的航电系统也有其特点,但具体细节与歼10有较大不同,且其航空电子设备套件几乎完全由以色列设计。
功能上,歼10飞行速度可达2马赫,侧重超音速截击,强调超音速能力;“雄狮”速度为1.6马赫,重在亚音速对地攻击。
雄狮战斗机
歼10
在研制历程方面,歼10的研制是中国航空工业长期努力和自主创新的结果,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凝聚了中国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心血。而“雄狮”战斗机的研制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最终因以色列经济问题以及美国的压力等,于1987年8月30日停止研制,且后续改进计划也未实现量产,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
事实上,现代战斗机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会呈现出某些相似的气动特征,这是基于空气动力学等科学原理的共同选择。不能仅仅因为外观上的一些相似之处,就断言两者存在直接的技术传承或借鉴关系。歼10是中国独立自主研发的成果,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其设计和性能是根据中国的战略需求、技术实力和作战理念来确定的。
以色列“雄狮”战斗机的发展过程较为曲折,20世纪70年代末,以色列空军意识到需要一种全新战斗机来取代现役的“幼狮”和陈旧的 A-4“天鹰”攻击机。通过生产“鹰”和“幼狮”,以色列积累了研制战斗机的经验,于是着手制定轻型战斗机自研计划,命名为“狮”(Lavi)。
A-4“天鹰”攻击机
幼狮战斗机
1979年,以色列政府宣布“狮”式战斗机项目,1980年2月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增加工作岗位、留住航空人才、提升出口竞争力并降低美国政治影响,同时打造一款为以色列空军定制的、无泄密之忧的战斗机。以色列估计整个项目开发成本为7.5亿美元,每架制造成本700万美元。
一开始,“狮”被定位为轻型近距空中支援和战场遮断战斗轰炸机,只需执行次要空战任务,有单座型和双座教练型,选择通用电气公司的 F404涡扇发动机。
F404涡扇发动机
1982年,“狮”的设计理念发生很大变化,进化为高性能多用途战斗机,需同时胜任近距空中支援、防空及空中优势任务。由于性能增强导致重量直线上涨,F404推力不足,“狮”改用普惠 PW1120涡扇发动机。PW1120是 F100发动机的缩小型,保留了 F100部分结构,两者通用性达70%。
1982年10月,“狮”开始全面开发,以色列政府批准制造5架原型机,其中3架是双座型,生产目标为至少300架单座型和60架双座教练型。
PW1120原型发动机于1982年开始试车,1984年进行飞行测试,在一架 F-4E“鬼怪 II”战斗机上试飞成功,使 F-4E 性能大幅提升。1987年“战锤2000”原型机在巴黎航展上表演。
随着研发推进,以色列军方不断提高要求,使“狮”式成为性能优秀的战斗机,对美国飞机外销市场构成威胁。同时,以色列对高新技术成本估计不足,研制费用不断上涨,到1987年已达20亿美元。因以色列技术和国力限制,“狮”计划的关键技术转包给美国公司,这导致以色列和美国分歧越来越大。 在美国的压力下,以色列内阁于1987年8月30日宣布停止“狮”式战斗机的研制计划。但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仍坚持完成了用于航电设备试验的第三架原型机。最终,该项目仅生产了3架原型机就被迫下马。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航空工业开始着手自主研发新一代战斗机,因此,歼10项目正式启动。 这一时期,我国航空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但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借鉴,明确了歼10的设计方向和性能指标,旨在打造一款具备先进性能的多用途战斗机。
经过多年的艰苦研发,歼10原型机于1998年3月23日首飞成功,实现了我国航空工业研制能力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历史性跨越。在试飞过程中,不断对飞机的性能、操控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测试和改进,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如发动机问题、飞控系统调试等。例如,在早期试飞中曾出现前起落架舱门变形撕裂的情况,后来将双片式前起落架舱门改为了三片式舱门以提高强度。
歼10首飞成功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推出了歼10A 型战斗机。歼10A 相比原型机,在外形上改进了前起落架舱门,将原有的两片式舱门改成了三片式舱门;完善配套某型全波形平面缝隙阵火控雷达的功能,可以适配 PL-12型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具备了可靠的中距拦射能力;座舱也全部更换了彩色 LCD 显示器。这一系列改进让歼10A 从中/早期的第三代战斗机提升到了比较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中期改进型的水平,技术性能和 F-15C、F-16C/D block40接近,赶上了国际主流三代机水平。
歼10A
歼10B 是歼10的重要改进型号,调整了部分气动外形,将原本的二元多波系可调进气道改成了 DSI 进气道,提高了跨音速、亚音速速段的进气效率,且部分降低了结构重量;完善了电子对抗设备,早期型曾在机翼下方加装过两个类似于 EF-2000战斗机的大型电子对抗挂舱,后来虽未实装,但在鸭翼和垂尾部分都使用了新的 ESM/ECM 设备,提高了电子对抗能力;换用了新的火控雷达和火控系统,首次实装了我国产的某无源相控阵火控雷达,极大地提升了战机的中距拦射能力,可适配 PL-15型空对空导弹,空战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有了极大提高;为适应机体空重增加、航电系统能耗加大的情况,将发动机更换为推力更为强劲的 AL-31FN-M1型发动机。
AL-31FN
歼10C 是在歼10B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三代半战机。它改进了机体的制造工艺和表面处理,将原有的无源相控阵火控雷达替换为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同时改进了数据链系统等,进一步提高了战机的近战和中距拦射的性能,还加强了战机和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协同交战能力。歼10C 目前已经大规模装备了人民空军,并发展出了供应巴基斯坦的歼10CP 这种外贸型号。歼10B 型战斗机则从原本的空战机型逐步演变为比较特化的 SEAD/DEAD(防空压制/防空杀伤作战)机型,成为中国空军装备的首款“野鼬鼠”战斗机。
歼10C
歼10系列战斗机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验证型号面世,比如歼10早期用于验证 FWS-10型发动机的某架原型机,以及曾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有精彩演出的、使用了 FWS-10 OVT 型推力矢量发动机的歼10B-OVT 技术验证机。
25年来,歼10已从最初的原型机发展为歼10A、歼10B、歼10C 等系列战机,总批产数量高达数百架,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之一,在国土防空、制空权争夺、对地对海攻击等多种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色列“雄狮”战斗机和歼10虽然在外观上可能给人一些相似的感觉,但它们在本质上是各自国家航空工业发展的独立产物,所以它们不存在直接的技术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