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了要基于心灵的行动、要拥有空无的心灵、要有全然的感知等内容,所有的内容都有一个共同点,也就是都在强调心灵的重要,要我们活在心灵的感知里,那么我们能只活在感知里,而不用活在大脑的思考里吗?
我们作为有生命的存在,要生存就必须满足生存所需,这就离不开大脑的工作,有了大脑的思考才会带来有条理有效率的行动。就像当我们感知到饿了,如果没有大脑的工作,那么就不会有什么能吃,哪里有吃的等记忆,这显然就无法生存下去。
人类之所以能生存在食物链顶端,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拥有超强的感知和思考的能力,这两个能力显然是缺一不可的,只有感知,我们的生存能力肯定就不如老虎狮子,如果只有思考没有心灵上的感知,那么我们也就只能活成弱肉强食的老虎狮子,生活中一定就会充满了血腥。
虽然弱肉强食在我们人类也有部分的存在,但不是唯一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的超强感知力让我们拥有共情能力,使得我们拥有悲悯同情之心,这也就得以让部分的弱小也能享有生存的权利,这份特有的共情能力成就了我们人类特有的文明属性。
所以要生存显然就离不开思考的能力,没有思考也就不会有社会科技的进步,我们也就不会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也不会有一个高效且相对有序的社会环境。但是如果我们所有的行动都是基于大脑的行动,那么我们也就会成为一个彻底的工具人,和人工智能不会有多大的差别,每个人的存在就只会是社会这个大机器里的一颗螺丝钉,就只是为了整个机器的运转而活着。
如果我们没有心灵上的感知力,这样活着也没什么不好,但是我们是有感知力的存在,如果心灵得不到满足,我们也就会活在痛苦中。这也就是我们生活在物质丰厚的工业社会里,多数人完全不用为生计发愁,但是我们的幸福指数却很低的原因。
有不少中高产阶级家庭里的人还成为了抑郁的存在,其根源就在于多数人都只发展了大脑的功能,只活在基于大脑的行动里,从而缺少了对心灵的滋养,也就是心灵得不到满足,这就导致了各种冲突、焦虑、困惑等痛苦的产生。
就像如今的高考志愿填报,专业的指导老师、家长等,给出的方向都会是基于大脑的思考来行动的,也就是会以更好的发展空间、能赚取更多的金钱地位为前提来选择,很少有人会基于学生本人的意愿来选择,那么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每天都活在冲突中,就算最终获得了更高的名利地位,这样的人生又有多少幸福感可言呢!
所以只有当我们做到心灵与大脑的平衡,我们才能生活得更好,能让自己活得更好的人自然就是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