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治磐点评蒋军名将,薛岳、王耀武不懂战术,黄百韬老旧,就他行

康安说历史 2023-06-10 07:09:07

丁治磐 图片来自网络

在蒋系部队中,丁治磐的名声并不显,可就是这样一位在军阀混战时期、抗战时期、内战时期并无“殊勋”的寻常将领却在到了海峡对岸那座小岛上之后,变得高调起来了。

他以口述历史的名义对蒋军的将领进行点评。如薛岳,被其点评为毫无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如王耀武,如果能够由他多指点一些战术,也不会在济南战役中被俘;如黄百韬,只会死拼硬打,毫无战术思维;如杨森,就没打过硬仗。

而这四个人,不仅在蒋军的战斗序列内堪称名将,就连我军也不敢小觑。

可如果细心人仔细琢磨,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凡是被丁治磐点评为不懂战术的将领,要么像薛岳,早已经失势;要么像王耀武,已经被俘;要么像黄百韬,战死,要么像杨森,已经成为了一个光杆司令。

总而言之一句话,像薛岳、王耀武、黄百韬、杨森这些人都是战术的不懂,只有他行。

也是,哪怕丁治磐把这些人说得再怎么不堪,他们也不能把丁治磐怎么得。

而对于那些早就被证明为庸才的将领,丁治磐不仅不敢点评,甚至在称呼这些人的时候都要使用敬语。如对顾祝同,则必称顾先生;如对何应钦,则必称何敬公。

这些现象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丁治磐看人下菜碟儿,人品不厚道。

那么,丁治磐其人究竟是何许人也,是否如他自己所说是一位能够指点薛岳和王耀武战术的战术专家呢?

要论学识,丁治磐是有的,而且文武兼资质。文,他家中三代业儒,自幼受到过系统的古文教育;武,他毕业于江苏陆军讲武堂1期,还曾经在陆军大学12期深造过,学过一些战术。

按照他的话来说,陆军大学12期是非常难考的,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自然就是超过其他期的。

图片来自网络

丁治磐点评薛岳

丁治磐在薛岳麾下任职是在抗战时期的第2、第3次长沙会战期间。

据他的描述,薛岳不懂得大军调度指挥之道,对部下指挥蛮干,采取高压政策,毫无统帅风格。可就是这种人,也能成为大帅。

在丁治磐嘴里,薛岳给他下命令的时候,只会天天叫他进攻,问他要战绩,对于一个军级单位要发起进攻之前的准备一概不论,毫无战略修养。

更让丁治磐看不起薛岳的是,薛岳根本就不顾当时中国部队所用的十万分之一地图的错误,完全按照旧地图来指挥,指挥非常不合理。

可实际情况呢?自抗战以来,薛岳参加并指挥了淞沪抗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对手下的几十万大军调动的堪称如指臂使,屡次战胜日军,这才使他能够在武汉会战时候、接替陈诚担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

如果一个军如何发动进攻都要薛岳来指点,那还要你这个军长作甚?

蒋氏和陈诚等人在用兵之道上确实欠缺很多,但在用人方面的火候又岂是丁治磐这个区区军长能够相比的?

薛岳作战非常在意地图的使用,对地图非常熟悉。如在第2次长沙会战期间,某个地区地图上标注的仅有两条路,而薛岳却说有三条路。经过侦查,果然如薛岳所说。

而丁治磐在薛岳麾下时是如何阳奉阴违的对付薛岳的呢?

用丁治磐自己的话来说,对于薛岳的所谓“不合理”要求,他就说谎耍滑头。部队打下了5个村庄,就上报说打下了两个,剩下的3个留着以后再报。

要知道,凡是大军作战,一线将领如果不把战场的真实情况上报给统帅,不仅会影响战事的进程,还会严重干扰统帅对一线战事的判断。

可丁治磐就这么干了,并且还理直气壮。

因此,对薛岳在抗战时期的表现,丁治磐的评价是薛岳没有学过战术,其作战完全是凭着当初在军阀混战时期以及“围剿”红军时期的经验,素质很有问题。

王耀武 图片来自网络

丁治磐点评王耀武

丁治磐和王耀武是在第3次长沙会战后认识的,这也是由于第74军和第26军被调往浙赣线作战,二人才得以相识。

据丁治磐的描述,在第26军出发前,王耀武派了很多部下来到第26军进行考察。丁治磐的理解是,王耀武派人来的目的是要看看地26军这一支“杂牌军”的实力究竟如何。

这个举措既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毕竟,第74军要在接下来的战事中与第26军配合作战,对友军不了解怎么成?这也是王耀武的精细之处。

可丁治磐却并不这么认为,据他的描述,第74军来人在考察了第26军后,认为第26军的实力要超过第74军,因此,二人在浙赣线作战时期就成为了好朋友。

要知道,第74军在蒋军中可是头号主力部队。自成军以来,在兰封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3次长沙会战中均立下大功,简直就是日军的梦魇。

在第2次长沙会战中,为了对付第74军,日军甚至临时改变计划,派出了第3、第6

两个师团5万余人的兵力和军部直辖的坦克联队和炮兵联队来攻击第74军。

而第26军虽然在被纳入重庆方面直辖后改编成下辖3个师的甲种军,但要论战功,根本无法与第74军相比。

既然如此,王耀武凭什么会认为第26军要比第74军好呢?恐怕连客气都不会客气一下。

由此可见,丁治磐在这件事上,完全就是在白昼梦呓。不知他是否想过,如果日军以两个甲种师团再加上两个特种兵联队来打他,他能坚持多长时间?

抗战胜利后,王耀武和丁治磐二人被任命为第2绥靖区正副司令的时候,丁治磐更是认为,王耀武对济南的布防存在着严重失误,并且在其“口述历史”中大言不惭地说,王耀武始终没有把济南的部队整理好,只会做防御工事,指挥大兵团的能力较差,主要是因为王耀武的军事素养不够。

丁治磐认为王耀武之所以军事素养不够,是因为自黄埔毕业后,升官太快,没有心思进行战术学习和研究。如果王耀武能够早和他在一起,他就能告诉王耀武一些带兵、战术方面的事情。

而且,丁治磐又把济南失守的责任推给了王耀武。

众所周知的是,王耀武早就认为济南不可守,因此屡次向蒋氏进谏想要放弃济南,退守徐州。可均遭蒋氏否决。

也因此,在涉及到济南防务的时候,蒋氏屡次干涉,这就更加使得王耀武无所适从。

可这个事实却被丁治磐选择性的忽视,反而说,蒋氏之所以要干涉王耀武在济南的防务,完全是因为蒋氏的一个特点。即蒋氏若看底下将领缺乏能力,则会干预其指挥作战,作风向来如此。若部属切实能够负责,就不会有此现象。

蒋氏的瞎指挥、乱干预在蒋军中是出了名的。可经丁治磐的这么一番说辞,蒋氏干预部下指挥不仅没错,反而还是对得了。

按照这个逻辑理解,不是蒋氏要干预指挥,而是将领没有按照蒋氏的命令行事。可如果蒋氏的部署是正确的,一线将领又为何不听话呢?

这个丁治磐没说,恐怕也不敢说。

不知道王耀武是否看过丁治磐的这番评论,如果看了,相信王耀武定会气个发昏。

图片来自对网络

丁治磐点评黄百韬

丁治磐和黄百韬在军内系统上是有血缘关系的,他们都出自徐源泉的第十军系统,在职务上,丁治磐还要低于黄百韬。

在考陆军大学的时候,丁治磐是以旅长的职务考进的,而黄百韬是以师长的职务考进的。据丁治磐的描述,黄百韬在考陆军大学的时候,认为只要有人推荐就可以不用考试直接进入,可经过丁治磐的点拨才知道,无论是谁,都需要经过考试。

可黄百韬没有准备,还是在丁治磐的帮助下考入的。

黄百韬在陆军大学毕业后,进入顾祝同的第3战区担任参谋长,而丁治磐当时也在第3战区。

后来,第3战区第25军军长出缺,还是丁治磐向顾祝同举荐,黄百韬才得以担任第25军军长。

熟悉解放战争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在内战时期,黄百韬的第25军算得上是蒋军的一支主力部队了,黄百韬也算得上是一位名将。

可在丁治磐的嘴里,事情又走了样。据他的描述,黄百韬作战虽然骁勇,但只会蛮干,不讲究战术。而且,第25军的训练完全都是旧式的,而丁治磐的部队第26军的训练则是新式的。因此,黄百韬就找到丁治磐,请求丁治磐帮助他训练部队。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黄百韬第25军的“战绩”还要有他一半。

图片来自网络

丁治磐点评杨森

丁治磐调到第9战区后,结识了杨森。杨森当时是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率部驻扎在第9战区与日军第十一军相持的一线岳阳、新墙河一线。

川军虽然装备差了点,但自抗战以来,尤其是杨森所部,历经淞沪抗战、武汉会战和三次长沙会战,每次都当做钢刀使用。可在丁治磐的点评中却说,杨森所部没有打过硬仗!

不知道丁治磐这番评论是否进入到同样在海峡对岸那座小岛的杨森的耳朵里,如果杨森知道了,即使年老体衰,恐怕也会拎着拐杖找上门来要个说法吧?

丁治磐点评刘斐

在蒋军系统内,出身于桂系的刘斐可被称作半个军事家的存在。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丁治磐的嘴里仍然是不通战术。

1947年,蒋军出兵进犯胶东。

按照丁治磐的想法,进攻胶东,由前线将领们指挥就可以了,像刘斐这种大员没有必要直接插手部署部队。而在一线的指挥官,恰好就是丁治磐。

从好的方面来说,丁治磐的想法不见得有错,可在不好的方面来说,丁治磐是想要掌握一线4个军的兵权。

据丁治磐的描述,刘斐根本不懂大军作战的部署要有梯次,把四个军十几个师的兵力走大路分四路进攻,这个作法只能撒网,却不能收网,以至于未能成功。因此,丁治磐认为,刘斐根本不懂如何作战。

先不说,刘斐这种作法是否是故意的,就说在抗战时期,重庆方面看似正、副总参谋长是陈诚和白崇禧,但实际进行排兵布阵的就是刘斐。

丁治磐如此评价刘斐,是否过于刻薄呢?

图片来自网络

而对于直接在胶东负责指挥的范汉杰,丁治磐更是没有一句好话,把范汉杰和其部下的参谋们都讥讽为“饭桶”。

既然连第74军都不如第26军,那么,第26军在抗战中和内战中的战绩究竟如何呢?

在抗战中,第26军除在武汉会战的王家牌楼一战中打得不错之外,在其他会战中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而且,在第3次长沙会战和宜昌反击战中,第26军因表现不佳,军长萧之楚被撤职,丁治磐这才能当上第26军军长。

如果丁治磐真的有能力,他岂会在1941年年才当上军长?

在内战中,被明升暗降为第2绥靖区副总司令的丁治磐失去了第26军的兵权。当然,他的理由是抗战中当军长太辛苦,想要休息一下才主动要求不当军长。

可实际情况却是,陈诚对这支部队起了贪念。丁治磐无力抵抗,只能乖乖放手。

而这支被陈诚抢到手里的部队在整编为第26师之后又被华野消灭了。

丁治磐为此还痛心不已,认为这支部队若在,定可成为各部队的模范。

如果这支部队真的如丁治磐描述的那般厉害,又岂会如此不堪一击。

那么,丁治磐为何在“口述历史”中如此编排当年的那些蒋军名将呢?难道是出于嫉妒?

恐怕也未必。

很有可能的是,丁治磐虽然从军,但在骨子里仍然是个文人,对“武夫”们都是看不上眼的。

“武夫”的名气越大,他们越是看不起。像薛岳、王耀武、黄百韬和杨森、刘斐、范汉杰这些人,都是深受蒋氏重用的将领,也都是蒋军中的名将,自然也就成为了他看不起的主要对象了。因此,出现这种毫不客观的点评也就不是什么意外了。

而且,丁治磐的点评还有特点,那就是凡是被他点评的人,都无法对其进行还击或者无力还击。同时,他又借此对蒋氏以及仍然掌权的或者仍然具有影响的人物示好。

更有甚至,他又为蒋氏瞎指挥、乱干涉的行为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理由,这恐怕是他一个“杂牌军”将领能够在跑到对岸之后仍然能够比较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吧。

据说,他的住所离蒋氏不远,每逢蒋氏在门前的湖中网了渔获,都要分给他几条鱼。这在当时,恐怕是难得的“殊荣”吧。

丁治磐 图片来自网络

3 阅读:2092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