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标今日热点日化行业小吸管的隐形冠军
作为附加品很少有人单独购买的吸管产品,利润薄,竞争大,这家企业是如何摆脱内卷,称为隐形冠军的?
吸管,一个小得几乎不让人注意到的产品。
售价低、利润更低,制作门槛低,而且由于使用人群不需要为此付费,吸管常常被称为“世界上最难做的产品”,“寻找顾客”是一众厂商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大客户压价也是造成行业内卷的原因之一。
而全球吸管行业的龙头老大就在中国浙江。
双童,1994年成立以来,就专注于吸管这一细分领域,目前双童吸管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30%以上。
在国内市场,双童吸管的市场份额更是高达四分之三,几乎垄断了国内吸管市场。双童吸管平均一天生产1亿7000万根吸管,年产量达到7000多吨,产值超过2亿元人民币。双童吸管主导制定的行业标准是全球吸管行业的唯一标准,这显示了其在技术创新和行业标准制定方面的领先地位。
楼仲平抖音截图一根吸管利润0.0008元,全公司价格最高的吸管不过也就几十块,双童创始人楼仲平在一次讲话中说道:你说你的产品难做,有吸管难做吗?
双童创始人 楼仲平
双童的创始人之路楼仲平14岁便辍学跟随父辈去往几百公里外的江西弋阳“鸡毛换糖”,手摇拨浪鼓,肩挑货郎担。此后他辗转大半个中国,倒卖过香烟、服装,做过长途贩运的“包子军”,换过一二十个行当,北到长春,南到北海,西到乌鲁木齐。楼仲平形容那时为生存奔波的自己和身边的伙伴就像“满地窜的老鼠”。楼仲平曾经在老家养过鱼苗,租了两亩地,贷了3000块钱。一个夏天夜里,需要给鱼塘抽水,那时电力设备没保安器,楼仲平忘记拉电闸,意外触电导致他3根手指当场烧掉。大家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当时险些送命,那是1985年。折腾一年半载后,三千元无息贷款消耗殆尽,鱼苗养不了,楼仲平又改养埃及胡子鲶(非洲鲶鱼),结果一场霉斑病死光了,血本无归。为了生计,为了发家致富的梦想,他忍常人所不能忍,走乌鲁木齐,跑长春,历经了各种磨难与苦痛。1992年,他在义乌市场上干起了百货代销生意。1994年4月,他以一套旧的吸管机器为固定资产,创立了一家吸管厂,开启全新创业历程。从“捡“来商标开始
1995年,刚从事吸管行业不久的楼仲平发现,当时全国吸管厂包装上都印有一男一女两个儿童的图案。
楼仲平对此现象感到十分疑惑,于是拿着一包吸管包装去找义乌工商局咨询,得知这个图案并没有注册成商标后。楼仲平当即用了2000元抢占先机,将其注册为商标。在确定商标名称时,根据图案上两个儿童的标志,楼仲平夫妇将“双童”确定为商标的名字。
正是因为这次偶然的机遇,让“双童”迈出了企业的品牌建设发展最为关键的一步。
“捡来”的“双童”商标商标注册后,楼仲平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于是在义乌周边、市场显眼位置等地投放户外广告,进行品牌推广。当时投入到户外广告上的费用每年基本上都达到几百万,这对于传统制造型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除了上述户外广告投放外,线上网络的推广对品牌传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7年开始“双童”运用电子商务技术推广,从注册域名到申请空间,从免费网络午餐到逐渐规范的付费网络推广,从环球资源到阿里巴巴都是义乌第一批签约企业,都得于先机而快人一步,使得企业在品牌推广和营销手段上始终掌握了主动。
在创新的同时,“双童”也极为重视专利研发,将产品设计也做成范式。
2005年开始,楼仲平在当时没有研发团队的情况下,通过自学、亲手画图和设计,经历四年努力,挖掘出首批37项吸管产品专利,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批准。时至今日,“双童”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仍注重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把好产品牢牢抓在手中。目前,双童名下共有注册商标649个,吸管类专利200多项,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51件,外观著作权专利53件。
这些专利数量占据了全球吸管专利的三分之二,显示出公司在吸管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这些专利不仅覆盖了吸管的基本设计和制造工艺,还包括了许多创新产品,如卡通吸管、风车吸管、小鸟吸管、可降解吸管等。
此外,双童公司还主导制定了全球吸管行业的唯一标准,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导地位。这些专利和标准的制定,不仅为双童公司带来了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也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行业声誉。
从1994年踏入吸管制造领域至今,楼仲平及其团队通过深入学习和创新,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产品——吸管,发展成为全球吸管行业的隐形冠军,实现了从“不可能”到“可能”的华丽转变。
部分内容来源双童企业文化、义乌科协、南方周末,仅分享侵删
尚尚总结
再小的产品也有创新的价值,商标和专利为品牌和产品赋能,帮助双童公司一步步走到行业领先地位,摆脱低价内卷,走上健康的品牌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