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技不发达,是怎么靠一张画像就抓到罪犯的?有没有其他方法

毫无醋意 2023-06-15 09:38:37

在古装剧盛行的年代,人们常常聚集在一起,讨论官府发布的通缉令。然而,那些通缉令上的逃犯肖像过于丑陋,让人不忍直视。甚至,逃犯的母亲见到他们也可能无法辨认。肖像画得如此不像,倘若逃犯稍作乔装打扮,难道不更难以被捕吗?

海捕文书,即今天的通缉令,当罪犯逃跑时,当地的官府会发布这样的文件,然后让全国各地的衙门官员进行逮捕。这份文件中只包含罪犯的基本信息和肖像。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海捕文书出现在春秋末期。当时,楚平王要追杀伍子胥,伍子胥听到消息后逃之夭夭,于是,楚平王便让手下画了一幅伍子胥的画像,并张贴到全国各地。

影视剧中靠大头贴逮捕罪犯的方法其实并不可靠,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通缉令最早出现在甘肃省肩水金关的遗址中。这道通缉令是汉代写在竹简上的。这道通缉令名为“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律令”,通缉的是叫丽戎的女人。这个女人与广陵厉王刘胥有关系。刘胥是汉武帝的第四子。因为她对宣帝皇帝的管理不满,她雇了一个女巫来诅咒宣帝皇帝。结果事情败露,后果很严重。她被赋予了死亡,连她亲近的人都受到了影响。

这篇简牍的前半部分介绍了逃犯的大致信息,如:“外人,一名丽戎,字中夫,前太子守观奴婴齐妻”然后描述了“丽戎”的经历及她的外貌:“为人:中状,黄色,小头,黑发,隋(椭)面,拘颐,常戚额,如颛状,身小长,托瘦少言。”她中等身高,肤黄,头小,黑发,椭圆脸形,下颚如狗形,常皱眉,身微曲,体型又瘦又长,很少讲话

在古代,身份证明制度早已存在。缺乏明确的身份证明,人们将无法入住客栈、通过关口等。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罪犯逃跑的难度,使他们最终走向绝路。甚至有些和尚也都拥有特殊的身份证明文件。由于当时科技尚未发达,每个朝代都在不断完善身份证书制度。

以明代洪武皇帝为例,他曾收到一份名为“海捕”的文件,但因面容独特,一眼便可辨认出他的身份。因此,他被迫在皇觉寺出家。然而,古代通缉令的效力有限。在大多数情况下,罪犯无处可藏!

古代还引入了保甲制度,作为统治人民的主要手段。以户为基本单位。连坐意味着一旦有人犯罪,周围的邻居都会受到牵连。因此,如果有人窝藏罪犯,将会面临死罪。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村民们彼此相识。陌生人的到来很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大家都不想被牵连进案子,从而举报可疑之人。

古代的官府对百姓举报犯人的悬赏力度也是非常大,通常需要几百两到几千两银子。对于重罪逃犯,赏金甚至可以高达上万两。然而在当时,十两银子足以养活一家一年。因此,古代逃犯对于百姓而言,就如同一个意外的宝藏。成功举报逃犯的人便会成为暴发户。

因此只要人们发现身边有可疑之人,便会立即向官府报告。此外,古代还有一些专门从事寻找逃犯工作的人。因此,无论通缉令上的照片多么丑陋,官府都不必担心抓不到罪犯。有如此多的手段和资源,罪犯即使有再高超的本领也无法逃脱法网的恢恢。

综上所述,我们不应将影视剧中的通缉令当真。历史上那些仗剑执刀、走遍天下的侠客,出门五十里就会被百姓上报归案。

0 阅读:15
评论列表

毫无醋意

简介:总有一份情,惊艳了你的时光,温柔了你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