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为何在宫廷宴上惨遭杀害?只因他缺少一样东西

读书悟道君 2024-06-03 14:24:58

公元252年,吴国君王孙权病危,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当然是东吴的江山,接班人有了,就是小儿子孙亮。

为什么选孙亮呢?其它儿子为什么不行?孙权有七子,分别是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

其中孙登、孙虑英年早逝,孙和曾被立为太子,但由于孙权对孙霸的纵容,再加上孙权长女从中挑拨,导致了“二宫之争”,朝廷被分裂为太子党和鲁王党,互相争斗不断。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赐死了孙霸,废掉了孙和,只好另立太子。孙奋、孙休这两个儿子不为孙权所喜爱,所以就这样选中了孙亮,其中也不乏退而求其次的因素。

孙亮自幼聪慧,但就是太小,继位时才9岁,所以他还需要为孙亮配备顾命大臣,孙权也为他选好了,共有五位,分别是诸葛恪、孙弘、孙峻、滕胤、吕据,其中首席托孤大臣为诸葛恪,他是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

那么,诸葛恪有什么资格当首席呢?

首先,他是大将军诸葛瑾的政治遗产,而孙权与诸葛瑾关系很好,孙权对他有评价,说“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可见,孙权对诸葛瑾的信任度之高,爱屋及屋,重用他的儿子也就顺理成章了。

更为重要的是,诸葛恪也颇有才气。早在他幼时就曾震惊朝堂,诸葛瑾的脸有些长,在一次宴会上,孙权大宴群臣,让人牵来一头驴,并在驴面上写了“诸葛子瑜”四字。

在一旁的诸葛恪则请求要加两个字,提笔在四字之后加了“之驴”,于是,孙权就将这头驴赐给了他。

后来,有一次孙权见到诸葛恪,就问他“你的父亲和你的叔父哪个更贤能?”,诸葛恪回答说:“我父亲更优秀一些。”,孙权问何故,他则说:“我父亲知道该辅佐谁,而我叔父却不知道。”,孙权再次被他的言行惊异。

所以,从年幼时起,孙权就比较喜欢诸葛恪,后来也给了他很多建功立业的机会。

比如收服丹阳地区,此地山高险要,孙权曾发兵得到了外县的平民,而躲到山里的则束手无策。

诸葛恪数次请求到丹杨,并认为三年之内就能发展四万带甲之兵,还保证说必能成功。尽管大臣们竭力反对,但孙权还是选择支持他,拜他为抚越将军,领丹杨太守,还为他大造舆论。

结果诸葛恪也没让孙权失望,他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逼得山越人纷纷出降,于是,诸葛恪一下收编了十多万山民,自己得到一万余人,剩下的还封给别人,他也因此而受封威北将军。

后来陆逊去世,诸葛恪升迁为大将军,驻军武昌,代替了陆逊统领荆州。孙权病重时,召见重臣交代后事,当时的朝臣们都倾向于诸葛恪受领托孤重任,尽管孙权也有顾虑,但最终也妥协了。

从上述不难看出,诸葛恪上位,本身能力确实强,人气颇高,但更为重要的是孙权对诸葛家族的信任。

其次,还有一个尴尬的因素,那就是与蜀汉一样,东吴后期也出现了人才匮乏的局面。

孙吴政权还有五大支柱,分别是朱然,吕岱,全琮,步骘,陆逊,这五人撑起了东吴的军政,要不幸的是,这五人当中有四人都没活过孙权。

原本也有兴起的官二代,但在“二宫之争”中,也被孙权清理了。

这样一来,东吴的人才就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可用之才很有限,但凡有比诸葛恪稍强一点的,孙权可能也不会重用诸葛恪。

尽管孙权有意于诸葛恪,但也知道他刚愎自用,而且在此之前,诸葛亮也曾写信给陆逊,说:“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足下特为启至尊转之”。

所以,孙权也是有顾虑的,最后在孙峻等人的力挺下,孙权才最后下定决心。

而孙峻表恪器任辅政,可付大事。峻以当今朝臣皆莫及,遂固保之,乃徵恪

第三个因素则与东吴的政权格局相关,东吴可以说是一个翻版的东晋,孙氏和江东淮泗集团共治,掌控着大量的田地与人口,有些士家大族甚至还有自己的私人武装。

而孙吴政权就是这些大士族们的代表,通过为这些人谋福利来巩固统治。孙权死了,这些大士族自然要扶持一个自己的代理人,孙亮年幼,诸葛恪就是理想人选,一来他会帮他们谋利,比如收编山越人,他自己留下一部分,其余还分给了别人;二来他的军事能力的确比较强,这也让他们放心不少。

然而诸葛恪终究还是辜负了孙权的重托,最后落得怪惨死于宫廷宴会上,那么,诸葛恪究竟做了什么人神共愤的事,以致于血溅宫廷呢?

孙权死后,诸葛恪擅权的一面就马上显现出来了。

诸葛恪与孙弘向来不睦,孙权病死之后,孙弘得知死讯后竟然选择秘不发丧,并假传诏令诛杀诸葛恪。

但熟料孙峻早已把消息告诉了诸葛恪,结果孙弘反被诸葛恪所骗,说有要事相商,待人来后,就将其斩杀于座位之上。

孙亮即位后,马上擢升诸葛恪为太傅。

建兴元年(252年)十一月,曹魏派大将胡遵、诸葛诞、王昶和丘俭等,兵分三路攻打东吴。

诸葛恪听说后,亲率四万大军赶往前线东兴,而此时的魏军正在搭建浮桥向东西两城发起攻击,诸葛恪下令丁奉担任先锋,而丁奉抓住时机,在城东突袭了魏军,魏军死伤数万人,魏军大将韩综也被斩杀。

其他魏军得知东兴惨败,也无心恋战,最后撤回魏国。第二年二月,诸葛恪回到建康,向孙亮报告战果,得意的说:“魏军都是乌合之众,根本不堪一击,我请求陛下再让我出征讨伐魏国,必定能凯旋而归!”

此时,诸葛恪自负的一面也展现了出来,实际上东兴之战的胜利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当时司马师刚接管曹魏政权,不会调集大量军队与东吴大打出手,这是其一;其二,东吴的立国之本可以说就是打防守反击战, 这也是他们的优势;其三,当然也不排除诸葛恪指挥有方。

但诸葛恪把胜利纯粹归咎于自身,而贬低对方,这就是自负了,接下来就是诸葛恪穷兵黩武的时刻。

次年三月,诸葛恪倾东吴所有,出兵20万攻打曹魏,“百姓骚动,始失人心”。曹魏也没惯着他,司马孚率20万大军迎战。

结果东吴把突击点放在合肥,遭遇了守将张特的顽强阻击,合肥城仅有三千人,而吴军却倾尽全力也拿不下。

就这样战事一拖就是三个月,吴军三月出兵,直到六月时,北方酷暑已来临,吴军逐渐露出败象,一是战斗之艰苦,二则是瘟疫在军中蔓延。

面对这种情况,诸葛恪出于虚荣,不顾伤兵败将满营,仍强令军士们继续攻城,之后魏军的援兵也到了,吴军再无胜利的可能,同时孙亮的一道道退兵诏书也接踵而至,诸葛恪才罢手,铩羽而归。

这一战的失利,诸葛恪可以说人心尽失,朝堂内外怨言四起。

然而诸葛恪回到建康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而是将中书令孙嘿等人召来,对他们加以严斥,骂他们算什么东西,竟敢下那么诏书让我撤兵!此后孙嘿恐惧,托病在家连朝都不上了。

即便回到建康,诸葛恪也没有第一时间向孙亮汇报战败原因,而是频繁撤换他不在建康这段时间新就任的官员,然后把自己的亲信安插进去。

对于其他官员,诸葛恪喜怒无常,动不动就施以重罚,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居然还换掉了皇宫禁军,以自己的嫡系军队替代,并不断发出动员令,以图再战曹魏。

诸葛恪的举动,不仅让江东士族坐不住了,就连百姓们也十分惊恐。所以,江东士族必然会有所行动,他们不会让诸葛恪毁灭了东吴,毁灭了他们的利益。

这时,孙峻主动站了出来,孙峻是吴国宗室,孙坚之弟孙静的曾孙,孙权临终前,将其列为辅政大臣之一,受封武卫将军,都乡侯。

此前力挺诸葛恪上位的是他,而此时对诸葛恪下狠手的也是他,这也再次充分说明,诸葛恪不过是孙氏与江东士族的一张王牌,认为你行时,你就可以上位,认为你不行时,你就得把人头奉上。

其实,对于这一点,诸葛恪也了解,不然他不会频繁更换官员,甚至动了禁军,此前一把赌输了,此后他还想再豪赌一把,但江东士族们不干了,合肥一战已倾国所有,再战恐怕东吴就要亡国了。

孙峻入宫,先是对11岁的孙亮汇报了诸葛恪的种种异常举动,之后附在他耳边说,诸葛恪可能要杀了陛下篡夺皇位。

孙亮吓得半死,然后孙峻说出了自己的计谋,他让孙亮请诸葛恪到宫中赴宴,然后在宴会上结果他。

诸葛恪如约而至,对于宴会的异常,他也有所察觉,但他没想到自己竟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宴会过半,诸葛恪酒过三巡,被孙峻砍头,事后,他们清理完现场,继续进行欢宴,而诸葛恪的尸体则用草席包裹,被扔到了城外的石子岗。

诸葛恪的两个儿子在听说父亲被杀后,立即带着他们的母亲逃亡,结果也被孙峻派出的军队追上,被杀死在路上。

诸葛恪无疑是悲哀的,自负使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同是也是悲悯的,终其一生,他也只不过是东吴士族们的一根稻草。

如果用一句谚语总结他的人生,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用一句警示之语对他加以评价,如孔子所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通俗解释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要好,才是真的好,而不是你一个人独好。

11 阅读:5371

评论列表

王搏壮

王搏壮

9
2024-06-17 21:34

不够谨慎,诸葛亮司马懿入宫都带够了侍卫

宵夜

宵夜

9
2024-11-17 18:29

诸葛恪是典型的纸上谈兵的代表!

pkbpkb

pkbpkb

4
2024-12-02 14:38

之前知恪,朝官不好当呀,自负要不得!还是耕地打两条鱼吧。

仰天一笑

仰天一笑

4
2024-12-04 18:22

他爹都说他非保家之主[笑着哭]

爱无极

爱无极

2
2024-08-04 20:30

诸葛佫类似于诸葛瞻,都是熟读兵书却无实战经验。不同的是孔明之子是忠臣,而他野心勃勃。因此虽是大将军却没人服他,关键时刻其兵权被老将丁奉架空,孙吴杀他也就容易了!

大汉神帝 回复 12-04 11:23
差太远了!诸葛瞻有他一半的能耐,邓艾都拿不下成都

用户14xxx91 回复 09-28 17:47
打山越和东兴之战不算实战经验?

用户10xxx61

用户10xxx61

2
2024-10-11 18:54

丁奉也是老乌龟🐢。

汉室宗亲

汉室宗亲

2024-10-03 07:33

对人才匮乏,丁奉当先锋。

读书悟道君

读书悟道君

分享高质量历史阅读,市井江湖小说 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