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产品规模腰斩,“老五家”国泰基金换帅能扭转业绩颓势吗?

探长读贝 2024-12-16 22:16:47

不知何时起,作为“老五家”之一的国泰基金,在资本市场声量越来越弱。

这份“沉默”,一方面来源于“赶不上热点”。

在近期最近出炉的“首批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的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中,国泰基金仅一只产品入围;不仅远远落后于易方达、华夏等“指数大厂”,更是被大成、华安及万家基金等机构拉于身后。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种“落后”与国泰针对于指数基金的策略有关,颇有些“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意味。

国泰“沉默”的另一面,来源于权益产品的式微。笔者梳理发现,近期,国泰基金旗下多只产品披露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

指数产品“赶不上热点”,权益产品逐年缩水,“老五家”国泰基金路在何方?

为何仅一只产品入围?

12月12日,人社部、财政部、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个人养老金制度将于12月15日推广至全国。《通知》要求,优化产品供给、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以及完善领取条件和方法等。

根据相关要求,证监会12日已将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其中跟踪各类宽基指数的产品78只,跟踪红利指数的产品7只。

从基金管理人看,30家基金公司85只指数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中。其中,易方达基金以11只产品居首,华夏基金以9只产品、天弘基金以8只产品紧随其后。其中国泰基金、招商基金、银华基金、华宝、创金合信、建信、交银施罗德、景顺长城等仅1只产品入围。

对于国泰基金而言,旗下仅“国泰沪深300指数证券投资基金(022936)这一只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中。

来源:国泰基金公告

作为“指数大厂”的国泰基金,为何只有一只产品入围?

据知情人士透露本次新增纳入个人养老金的指数产品,基本都是跟踪的主要为宽基指数,对于行业指数较强的国泰基金相对比较吃亏。

“完美”错过宽基爆发行情

对于国泰基金而言尴尬的是,重点发展行业指数,错过了2024年这波“宽基指数行情”。

国泰基金在ETF上寻求差异化,以行业主题类基金为主要特色。从2019年以来,国泰基金相继发行了生物医药ETF、芯片ETF、计算机ETF、通信ETF等各类细分产品。

在一段时间内,国泰基金的确尝到了甜头。

由于行业ETF相比于宽基ETF,收益弹性更大,更受欢迎,加上行情助力,2020年国泰基金的ETF经历了爆发增长,使得ETF规模从2019年的31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60亿元,行业排名也从第8名上升到第2名。

但是,2021年后,市场行情分化更加严重,指数逐渐下跌,不同板块和风格之间的涨跌转换更加剧烈,行业指数基金优势减弱,宽基指数逐渐受宠,使得以行业ETF为特色的国泰基金规模排名有所下滑,在行业第四五名徘徊。

更难过的是,自汇金大规模入场以来,宽基ETF规模涨幅明显,国泰基金相继被其他后进者超越,成了这场ETF浪潮中的失意者。

今年以来,宽基ETF规模增长迅猛,沪深300ETF、上证180ETF、中证500等宽基指数增长较快,涌现了多只千亿规模的ETF产品,国泰基金在这其中受益不明显。

去年底国泰基金ETF规模1153亿元,今年截至三季度,规模为1331亿元,相比于华夏、易方达、华柏这些ETF大厂,增长有限,这三家都实现了千亿以上的增长。

同时,国泰基金的ETF规模排名也较去年下滑,陆续被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广发基金超越,从第四名到了目前的第七名,因为这些基金公司的宽基布局要好于国泰基金。

总规模上,较华夏基金的6690亿元、易方达基金的6052亿元、华泰柏瑞的4670亿元,都有明显差距。南方基金和嘉实基金靠宽基ETF的规模增长,也都达到了2400亿元左右,超越了国泰基金并拉开一定差距。

对于国泰基金而言,早早布局指数基金,却因策略失误导致错过今年大行情,颇有些“起了大早、赶了晚集”意味。

权益产品规模腰斩

指数基金“错失热点”外,近年来,国泰基金权益规模也在持续下滑。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国泰基金“股票型产品规模”仅120.42亿元,相较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高点,近乎腰斩。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此外,截至三季度末,国泰基金混合型产品规模为273.75亿元,相较2021年末高点661.2亿元下滑58.6%。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国泰基金旗下更是有两款产品面临清盘风险。

2024年12月3日,国泰基金旗下多只产品披露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

具体来看,国泰鑫策略价值灵活配置混合(002197)截至2024年12月2日,已连续4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而该基金的《基金合同》约定,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将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进入清算程序并终止,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

来源:基金公告

国泰诚益混合(A:011995,C:011996)截至2024年12月2日,已连续4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而该基金的《基金合同》约定,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合同终止,不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来源:基金公告

Choice数据显示,国泰鑫策略价值灵活配置混合(002197)成立于2015年12月30日,成立以来收益为38.8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47.32%,同类排名1193/2344;国泰诚益混合A(011995)成立于2021年5月7日,成立以来收益为-0.3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2.84%,同类排名1118/1381。

换帅能否“换刀”?

重指数轻权益的国泰基金,在盈利能力层面,相较同等级基金公司,无疑略逊一筹。

综合来看,国泰基金的优势在固收领域,依靠固收产品规模增长实现了管理总规模的增长,但是产品规模结构却失衡,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小,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

公募基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收取管理费。从管理费的角度来看,一般固收类产品的管理费率在0.6%-0.8%;权益类产品的管理费率为1.2%-1.5%。近年来,公募公司响应降费政策,调低相关费率,权益基金管理费降至不超过1.2%,固收类基金管理费大部分也降至0.3%左右。即便降费,权益类产品收取的管理费率还是要高于固收类。

因此,同等规模下的公募基金公司,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较高,可能收取的管理费较多,带来的营业收入就较高。甚至还会出现规模小的公募公司营业收入高于规模大的公募公司的情况。

Wind数据显示,2023年,国泰基金实现营业收入33.59亿元,景顺长城基金营业收入达38.30亿元。而在规模上,2023年末,国泰基金规模为5907.30亿元,景顺长城基金规模为5138.24亿元。

国泰基金的公募规模高出景顺长城基金许多,但是营业收入却不及景顺长城基金,原因就是景顺长城基金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较高。Wind数据统计,2023年末景顺长城基金权益类产品(股票型和混合型)规模占比达35.98%,国泰基金权益类产品(股票型和混合型)规模占比为27.30%。

可以看到的是,国泰基金已经开始从内部逐步改变。

7月25日,国泰基金发布高管变动公告,李昇被聘任为国泰基金新任总经理,任职日期从2024年7月24日起,公司董事长周向勇不再代任总经理一职。

数据来源:国泰基金公告

公开资料显示,李昇今年7月份加入国泰基金,此前曾先后任职于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中国建投、建投香港公司、具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历。

在李昇任职国泰基金总经理前,公司的总经理一职由董事长周向勇代任。周向勇是国泰基金的老人,2016年7月,周向勇出任国泰基金总经理。2024年3月26日,国泰基金公告称,因为工作安排,周向勇升任为公司董事长,离任总经理一职,由于没有合适人选,暂由周向勇代任。

在周向勇代任总经理一职4个月后,李昇加入了国泰基金被任命为新总经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泰基金的董事长以及总经理两个核心高管已就位。

新任总经理能否尽快带领国泰基金走出“业绩泥潭”,探长将持续关注。

0 阅读:2
探长读贝

探长读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