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花呗额度突“被砍”,降到3000以下,官方:倡导理性消费

国货品鉴 2020-12-26 15:38:13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金融在这两年迅速成为热潮,无数企业纷纷加入其中想要分一杯羹,所以这上面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战略地。

不过时代的红利到来的迅猛,必定会迎来官方部门的检测严打,毕竟规范一个行业需要花费不少的心力,不然很可能出大乱子。于是大淘淘沙很多不合格的企业纷纷退出舞台,只留下一地鸡毛让人深思。

近段时间马云爸爸的日子可谓是不太平,先是上市被搁置然后是接受反垄断的调查,还有网上传言的各种关于蚂蚁金融税务问题,都让蚂蚁集团忙得不可开交。而且还将金融系列产品给下架了,引起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警觉,而且最近很多人发现自己的花呗额度也被下调了,到底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很多网友在微博上讨论自己的支付宝额度被系统降低了,很多人人的额度都被下调了,甚至有不少人降下了3000以下,有的只有2000,跟以前突然增长的模式大不相同。对此花呗官方也证实了该信息,意在调整年轻用户的额度,更好的倡导理性消费观念。

毕竟年轻用户刚进入社会,对于资金需求肯定很大,而且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能力维持,所以会借用花呗、借呗等帮助消费。所以花呗官方坦言为了谨慎对待,避免过度消费等问题出现,会谨慎授信额度。

当然很多人对此是很赞同的,因为现在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对于消费没有理智的把控,很容易超前消费。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在90后年轻群体中有近半数的人开通了花呗,可见体量之大。而且其他公司看到这个大蛋糕纷纷开始推出自己的金融产品,京东、腾讯、滴滴等都想来分一杯羹。于是更加助长了年轻人随性消费的习惯,对于此类服务有很大的需求。

花呗推出时间很久,是蚂蚁集团依托于场景的信用消费工具,而且用户人数逐年递增,近半数集中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因为可以享受到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很多人乐此不疲。起初花呗只用于淘宝天猫购物,现在已经普及到各个领域,足见发展之甚。

那么花呗到底是如何评估的呢?

官方表示是基于用户数据洞察和信用评估综合而定的,一旦用户通过公司的智能商业决策系统评估,即可享有花呗额度。而这个“智能商业决策系统”当然是蚂蚁的一个大数据综合评判系统,对于信用、信贷等服务提供更多的可行性。

因为门槛低所以很多人习惯先用花呗来进行消费,随着时间的累计你的流水额度和信用记录良好吗,就会逐渐增长额度。而且最吸引人的就是有近40天的免息期,所以很多人乐于先用花呗消费下月来还,将自己手中的资金用在别处,至此花呗、借呗的用户人数逐渐激增。

不过渐渐的很多人发现自己已经被这种超前消费的方式奴役了,感觉每个月总是要还很多很多的钱,消费的时候总是习惯用花呗来服务。然后看着自己实际钱包里的钱感觉好像还可以稍微的奢侈一下,于是需求再度扩张,当下个月疲于偿还上个月的债务,如此循环往复难以逃脱。

于是有部分用户毅然决然的将其关闭,不再事事都用花呗支付,遇到心仪的东西也学会了斟酌,不再想着有花呗做支撑可以放纵一次。但是依然有很多用户忍不住手,每当有什么特大活动来临总想着能够借此好好的消费一波,毕竟买的都很划算钱还可以之后再还。

殊不知这样已经进入都怪圈之中,因为你已经用掉了超出你收入范围的可控支出,一旦超标就需要下个月、下下个月来填补这些空缺,可是下个月又会有其他必要的开支,本来就很紧凑如此一来早早的就当上了负债一族,没到每月20号都在忧心还款问题,时间一长成为陋习。

花呗本身是为了帮助我们以解燃眉之急的,在资金实在是紧缺的时候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可是这个度一旦把控不好很容易失衡,造成月月都是月光族,长此以往难有存续之金。

特别是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没有控制力,更没有经济实力,很容易被一时的欢愉而误导。在自身没有能力的情况下提前透支购买能力,早早的走上负债道路很容易滋生出更大的危机。

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会理智消费,不要再随心、随性购物,每次冲动前认真看看自己的钱包是否足够支撑,看看自己能否负担,如果是必需品我们可以适当的借来周转,如果不是就需要再三思量,因为如果养成消费陋习,迎接我们的只有无尽的循环。

无锡创元传媒:四夕

0 阅读:0
国货品鉴

国货品鉴

优质中国品牌自媒体资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