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龟社群等级观察,混养组群原则,动物学家指导,争斗损伤降八成

小康养殖 2025-02-23 04:54:20

金钱龟社群等级观察,混养组群原则,动物学家指导,争斗损伤降八成

在龟类养殖的领域里,金钱龟是一种备受关注的品种。金钱龟,学名黄缘闭壳龟,它的外形十分独特。龟壳上有独特的纹路,颜色鲜艳,黄色的边缘就像镶嵌上去的金边,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它可是很有价值的,不仅在国内,国际上都受到很多爱龟人士的追捧。它的肉质鲜美,在传统美食中有一定的地位;同时,它在中药材市场也有一定的价值。从养殖难度来说,它属于中等偏上。

在很多养殖金钱龟的场地,不管是家养的小群体,还是养殖场大规模的养殖,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拿我朋友在南方的一个小养殖场来说吧,他养了不少金钱龟。之前,他总是遇到龟之间互相争斗的情况。就像有一次,他发现新买回来的几只龟和原本养在一起的龟打起来了。那些强壮的龟总是抢夺食物和占好位置,把弱小的龟欺负得躲在角落里。而且这种争斗严重影响了龟的健康,有些龟壳都伤到了。据统计,争斗导致龟类损伤、生病甚至死亡的比例有时候能达到百分之三十左右呢。

在动物学家的指导下,发现针对金钱龟可以通过合理分组混养来降低这种争斗损伤。金钱龟社群是有等级之分的。在一个群体里,有一部分龟天生就比较强势,它们会在社群中占据优势地位。这种等级现象在不同地域的金钱龟身上都有体现。比如说在南方潮湿炎热地区养殖的金钱龟和北方相对干燥寒冷地区养殖的金钱龟,等级表现形式可能会有差异。在南方,由于资源相对丰富,龟类争斗获取资源的竞争可能更为复杂;北方龟群规模可能相对小一些,争斗模式也不太一样。

如果在混养的时候不注意,就会出问题。我自己就有个经历,我曾经在北方尝试养过金钱龟,当时就图省事把不同大小和性格的金钱龟混在一起养。结果没几天,就发现有龟被咬伤了。这时候我就意识到不行,得遵循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要把相同大小、比较温顺的龟放在一起混养。就像我们在农村散养鸡一样,如果不把鸡群按照强弱分开,那弱小的鸡就可能被打得很惨。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3个月内新引进的金钱龟需要单独适应新环境,这时候不要急着把它和其他龟混群。等养了1年左右,在对它的习性和在社群中的地位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之后,再考虑混养。像我老家有个养龟的地方,以前一直按照老经验来养金钱龟,结果总是有龟争斗得伤痕累累。他们在尝试了按照动物学家建议的分组混养方法后,经过2个月左右的时间观察,发现争斗行为明显减少了。而且过了3年,原本经常争斗的龟群变得很和谐,整体龟的健康状况都好了很多。

我们在考虑混养组群的时候,还得结合不同的场景。如果是农场这种开阔且资源丰富的养殖场景,龟群体量可以大一些,但分组也要更细致。比如说,可以把金钱龟按年龄分成幼龟组、青年龟组和成年龟组,在每个组内再按照强弱或者健康状况细分。但要是家养的小群体,那就简单多了,但是也要注意观察龟之间的互动。我有个网友,他在家里养了几只金钱龟,他就专门观察他的龟群,他发现他家里有一只特别强壮的龟,总是在食物投放的时候就冲到最前面。他就根据这个特点,把这只龟单独放在一个小的区域,和其他龟隔开一段时间,等它们的饮食习惯都固定下来后,再逐步让它们接触,争斗的情况就减少了很多。

说到这,我想给大家普及一些绿植知识来丰富一下我们的养殖视角。在龟类养殖场周围种植绿植是很有好处的。比如说苔藓,它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非常适合在我国南方一些山区养殖金钱龟的周边种植。苔藓可以调节空气湿度,还能为养殖场地增添自然的气息。还有薄雪万年草,这种绿植比较耐旱,适合在北方一些干燥的龟类养殖场地种植。它能让养殖场地看起来更有生机。再看矾根,它比较耐寒,在北方的露天龟池周边种上它能起到很好的点缀作用。和它对比的就是铜钱草,铜钱草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在南方温暖潮湿的龟池边种得很好,颜色翠绿,但是在北方冬天它可能就活不了了。最后说一下矾根和金叶过路黄的区别,矾根叶子形状更规则,而金叶过路黄的叶子比较细长。

在动物学家的研究中发现,金钱龟社群等级的产生和它们获取的食物、休息的空间还有繁殖机会等资源都有关系。在一个理想的分组混养群体里,每只龟都能获得足够的资源,这样它们的争斗欲望就会降低。比如说在一个以农场为单位的金钱龟养殖场,面积比较大,不同区域的资源分布又不均匀。如果将金钱龟随机混养,那龟群可能为了争夺优质区域,比如有大片水草能隐藏身体的区域或者水温适宜的浅水区而争斗。所以养殖者要根据养殖场地不同的地形地貌来规划龟群的混养和分布。

从长期来看,经过3 - 5年的观察,我们发现遵循金钱龟社群等级规律来进行混养组群的养殖场或者家养者,金钱龟的繁殖成功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原来那些因为争斗而受伤,影响繁殖能力的龟也恢复正常了。在南方的一个规模较大的金钱龟养殖场,之前因为争斗问题繁殖率一直提不上去。后来他们请了动物学家来指导,按照社群等级和混养原则重新调整了龟群的组合。经过2 - 3年的时间,他们发现新生小龟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

那这里就会有一个问题留给大家讨论了。在金钱龟混养组群的时候,我们如何在不影响龟群自然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优化它们的社群结构呢?是依靠更加细致的个体观察,还是有一些特殊的管理手段可以运用呢?希望大家能积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0 阅读:1
小康养殖

小康养殖

科学养殖指南,分享养殖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