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智能驾驶DeepSeek时刻,“激光雷达杀手”迎来新玩家。
蛇年开年,比亚迪和长安振臂一呼,各路巨头纷纷响应“全民智驾”。
普及智驾,关键在于成本,这也是行业长期关注的热点话题。
4D毫米波雷达应运而生,有人将其视为激光雷达的“平替”,也有人说这是激光雷达的“兄弟”。
而且这个领域,现在聚光灯外的产业链上下游,也正在实现各个节点突破。就在近期,新玩家登场就官宣核心零部件芯片回片成功。
毫感科技 (Milliverse),由复旦校友和国防科大校友联手打造,创始人具有芯片研发和自动驾驶背景,已获两轮融资。
毫感科技芯片回片成功毫感科技官宣的是其芯片MVRA188,目前已完成回片测试。

回片成功,意味着芯片已应用在硬件上,测试和验证过各项功能,将迈向量产。
MVRA188是射频前端芯片,这是毫米波雷达的核心零部件,据了解占硬件成本超过了一半,决定了毫米波雷达的性能。
因此,MVRA188上车后能在成本和性能两端带来好处。
首先是成本侧。
据介绍,过去用于4D毫米波雷达的芯片通道数都比较低,需要多片级联提高通道数,增大产品采集到的信息量,但产品整体成本也会随之上升。
而MVRA188基于单芯片集成8发射机与8接收机,集成度较高,能够简化系统架构,可用单芯片替代双片级联方案,大幅降低产品成本,支撑大规模量产。

同时据了解,这款新品也支持多芯片级联,满足L2+甚至更高级自动驾驶的需求。
然后是性能方面,主要有三大提升:
ADC采样率达到250Msps,是老牌雷达厂商竞品的6倍以上。更高的采样率意味着能采集到更详尽的信号。单芯片接口带宽提升,支撑高采样率带来的采集数据扩张,用户可根据平台需求灵活搭配通道数具有最高的调频速率及全数字锁相环,可配合高采样率拓展无模糊速度,并可实现动态实时Chirp参数配置,方便根据不同驾驶场景切换测量模式简单地说,就是给智能车戴上望远镜和近视镜,让车子“看”的更宽、更远、更清晰,测速也更准确。
而之所以从这个需求切入创业,也跟创始团队背景经历息息相关。
复旦校友联手国防科大校友毫感科技创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苏州,主要研发团队驻扎在上海,在硅谷也设有办公室。
创始人、CEO谭君华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后赴美深造,2009年获德州农工大学数模混合电路芯片设计专业硕士学位。

硕士期间,谭君华曾在德州仪器实习,毕业后短暂留任,如果你那会儿用的是黑莓手机,那背后的电源管理芯片就有他的工作。
2010年6月,谭君华加入博通以太网芯片组,后任资深主任工程师,负责百兆及千兆的车载以太网模拟前端芯片的设计,帮助博通开创了车载以太网市场。
在博通任职5年半后,谭君华来到苹果,负责iPhone下一代OLED显示屏的主要架构设计。
2019年3月,谭君华加盟自动驾驶明星文远知行,负责各类传感器。
或许是在此期间认识到了自动驾驶硬件的痛点,谭君华在2021年携手他的学长陈明灯一起创业。

陈明灯,毫感科技联合创始人、CTO,本科和硕士就读于国防科技大学,本科专业是应用数学与系统工程,硕士攻读的是航天工程。
硕士毕业两年半后,陈明灯在1999年前往德州农工大学攻读电气工程博士。2003年12月毕业后在半导体公司Agere Systems做工程师。
2007年加入高通,在这里工作了十一年,期间研发了行业首款4x4 MIMO WIF芯片。
2019年加盟三星,负责调制解调器和射频项目。
纵观两位创始人的简历,有很多共同点:
名校毕业,在大厂芯片业务上历练多年,有科研和量产成果。
在消费电子行业方兴未艾时加入,如今又投身智能车浪潮创业。
这可能也是被投资方看好的原因。
毫感在天使轮和Pre-A轮两轮融资超5000万元,用于研发和扩建团队,投资方包括湖杉资本、晨晖创投和欣柯资本等。
其中湖杉资本创始合伙人苏仁宏认为:
团队采用了下一代4D毫米波雷达芯片的系统架构,在国内率先推出8发8收的MMIC芯片,市场潜力较大。
毫感的入局和兴起,正是处于4D毫米波雷达蓬勃发展的时期,一个2000亿元市场正在崛起。
4D毫米波雷达怎么样了近年4D毫米波雷达的关注度不断升高,博世和华为等巨头先后入局,小米和蔚来也领投了一家创企赛恩领动。

4D毫米波雷达被看好,是因为其兼顾了性能与成本。
相较传统毫米波雷达,4D毫米波雷达在距离、速度和水平角三个维度上,增加了高度信息。
这使得4D毫米波雷达可实现更高的分辨率,输出更密集的散点簇数量,形成点云图像,提供与激光雷达类似的感知效果,在雨雪天气也能保持不错的性能。

但同时成本又没激光雷达那么高,有企业开出的售价仅为激光雷达竞品的1/10。
即便激光雷达头部后来推出“千元机”,但据半导体产业纵横报道,行业对4D毫米波雷达的成本期望是降到50美元以下,折合人民币不过三百多块,成本差距仍然比较大。
因此有人将4D毫米波雷达称为“激光雷达杀手”,但也有从业者认为,其会成为激光雷达的“兄弟”。
而在毫感看来,4D毫米波雷达具备更好的探测能力和信息采集能力,会替换掉传统毫米波雷达。
总之,很多从业者认为4D毫米波雷达市场潜力很大。
有机构预测,4D毫米波雷达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5.67%,市场规模将在2028年达到302.2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2100亿元。

广阔前景吸引多家明星企业入局:
Mobileye自研4D成像雷达,可感知300米范围内的4D环境图像,还原丰富细节。
博世在2023年7月放弃激光雷达研发后,兵合一处,选择将资源转到4D毫米波雷达。
华为也在2024年4月发布了国内首颗高精度4D毫米波雷达,目前尚不清楚上车计划。
此外还有一众初创企业,比如前面提到的赛恩领动、傲图和毫感科技……

多家明星企业下场,但4D毫米波雷达尚未掀起上车潮,市占率还不高。
早前上车了上汽飞凡R7、长安深蓝SL03、路特斯Eletre。
2024年,搭载4D毫米波雷达的乐道L60和蔚来ET9先后上市,其中售价超80万元的ET9还另外配备了3颗激光雷达。
据汽车之心此前报道,蔚来新一代平台NT3.0车型将全系标配1颗4D毫米波雷达。

还有大神拆车新款Model X后,从中发现一颗毫米波雷达,长这样:

结合马斯克此前对高分辨率雷达的肯定,以及特斯拉此前提交官方的报告提到了“Phoenix”,与一家4D成像雷达公司Arbe的产品名相吻合,因此很多人推测,特斯拉也选择了4D毫米波雷达。

所以目前来看,4D毫米波雷达在不同市场展现的作用也不同。
在高端车型上,主要是和激光雷达形成互补。
不妨推测一下,号称面向L3设计,售价超100万元的尊界S800,有可能首发那颗发布近1年时间,但还未上车的华为自研4D毫米波雷达。
在大众市场,则开始成为激光雷达的“平替”。
随着比亚迪和长安等巨头下场,全民智驾正轰轰烈烈,普及必然要追求更低的成本。
因此4D毫米波雷达有望搭上“顺风车”,在今年收获不错的增长。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