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涉及3名患者均为肿瘤科医生。
2月11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新闻公报称,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全面调查玛嘉烈医院一宗怀疑由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引致的感染群组个案。据悉,个案涉及3名患者均为该医院肿瘤科医生,其中一名患者于2月7日离世,其余两人病征轻微。
初步调查显示,3名病人分别于2月4日、2月6日及2月10日出现症状,症状包括发烧、腹痛及腹泻。其中,一名患者于2月4日发病,2月6日入住玛嘉烈医院接受治疗,翌日离世。其余两人病征轻微。
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中心)传染病处主任欧家荣透露,其中一名患者的粪便样本对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呈阳性反应,但死者与另外一名患者的相关样本则呈现阴性。综合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中心现阶段初步认为此群组个案可能与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有关。

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环境调查仍在进行中,并会继续联同医院管理局及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调查事件,追查潜在的感染源头。玛嘉烈医院方面已加强对院内员工肠胃症状的监察,并要求任何出现相关症状的员工即时报告,以便安排化验检查。院方亦已安排全面消毒肿瘤科办公室。
一般而言,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多与进食或饮用受污染的食品或水有关,例如生或未经充分煮熟的肉类、受污染的蔬果或未经消毒的奶制品。同时,该细菌亦可藉由粪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2月5日,香港特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曾发文呼吁市民不要食用一批名为MORBIER LAIT CRU DE SCEY AOP 7KG MEULE的法国进口生牛奶芝士。据欧洲联盟委员会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的通报,有关产品可能受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污染,正在法国进行回收。
目前尚不清楚两个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大肠杆菌,学名大肠埃希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和动物肠道中的细菌。大多数大肠杆菌都比较温和,但其中也有“恐怖分子”,那就是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它产生的毒素称为志贺毒素,可引致严重的食物传播疾病。O157:H7大肠杆菌是与公共卫生有关的最重要的血清类型。其他血清型的菌株,例如O104:H4大肠杆菌亦可引致严重疾病和暴发。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主要由进食或饮用受污染的食物,如生或未经煮熟的免治肉类、受污染的蔬果、未经消毒的奶类制品等。该病亦可透过粪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来自被污染的饮用水和游憩用水的水源性传播均曾有报告。此外,直接接触农场动物或其周围环境也是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与防控1. 病原体与传播途径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是一种可产生强毒素的肠道致病菌,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食物/水源污染:如未煮熟的肉类、生牛奶、受污染蔬果;人际接触:粪口传播,尤其在卫生条件差的环境中;院内感染风险:若感染者排泄物污染环境,可通过接触或气溶胶传播(如清洁不当或通风不良)。2. 临床表现与危害典型症状:腹痛、腹泻(可能带血)、呕吐、发热,严重者可发展为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导致肾衰竭甚至死亡;高危人群: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但健康成年人也可能出现重症(如您描述的病例)。3. 院内感染防控措施环境消毒:加强高频接触表面(如门把手、医疗设备)的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隔离措施:感染者需单独隔离,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与防护装备穿戴;抗生素慎用:抗生素可能增加HUS风险,治疗以补液和支持疗法为主;溯源与监测:对疑似病例进行粪便检测,追踪感染源(如食物供应链或院内污染点)。4. 公共卫生意义STEC感染暴发提示需关注:
食品安全监管:避免生食高风险食品(如未经巴氏消毒的乳制品);院感管理漏洞:需完善院内感染控制流程,尤其在肿瘤科等免疫力低下患者集中的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