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优质高校众多,有5所双一流高校(其中3所985),另外还有一些省属强校。这些高校在湖南省打造科技之省的战略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沙正在成为全球科研之城,长株潭都市圈正在打造湘江科教走廊。
近期,湖南省教育圈热议的一个话题是湖南省教育厅发布的《岳麓山大学城高校学分互认、后勤共保、设施共用实施方案(试行)》,进一步拓宽岳麓山大学城高校(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学习和成长渠道,实现区域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互惠互补、共建共享,打造岳麓山大学城优势特色。
目前仅有3所高校,被网友戏称“F3”联盟。大部分网友都很认同湖南省推行的这个做法,不过也都希望这个小圈子赶紧扩大,成立更大的联盟,实现更多的资源共享,提高湖南省的整体高教水平。
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那么有哪些大学应该被纳入进来组成新的联盟?湖南高校最新排名,放置于文末供参考。
01
现有F3小团体
目前湖南省推出的3所高校是中南、湖大、湖师大三所985/211高校,也是除了军校外,实力最强的三所湖南高校。之所以选择这三所高校,除了三校实力强之外,更主要是距离近。
小圈子将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共建选修课程库,开设微专业,供跨校选修。除了课程之外,还开展后勤共保、设施共用,将具备条件的教室资源、图书资源、科研设施、体育场馆、训练场地、展厅展馆等纳入共享范围。
这些举措将会大大提高三校之间资源的共享,推动教学、科学水平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受益。
对于湖南高校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但远远不够。湖南省要做的是将湖南整体的高校水平提高上去,既要将现有的双一流打磨成全国一流名校,也要将现有的几所非常有特色的非双一流省属院校提高一个档次。因此联盟的学校名单应该扩大,至少5所,最高可以达到9所。合作范围更应该扩大,如能扩大到双修学位、科研设施共享、项目合作、导师互选等等,那么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将会大大受益。
02
哪些学校应该加入
目前的岳麓山大学城高校小圈子仅有湖大、中南、湖师三所,如要扩大到5所甚至8所,哪些学校应该加入?国防科大虽然是985,实力强悍,但首先会被排除,因为属于军校,涉密信息很多。
学校联盟更多的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因此联盟成员必须符合这一点,如果两所学校性质完全不同,尤其是独有的行业院校,联盟的意义就不大了。
先来看看各校的优势学科。
湖南大学优势学科:化学、机械、工商管理、电气、应用经济学、控制、土木、建筑、设计等等;
中南大学优势学科:矿业、冶金、控制、管工、土木、材料、机械、计算机、安全、临床、马理论、护理等等;
湖师大优势学科:外国语言文学、音乐与舞蹈等等。另外湖师大在生物学、数学、物理等领域实力强劲,拥有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化新材料与资源精细利用、动物多肽药物创制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计算与随机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等。
从优势互补和1+1>2的角度来说,湘潭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最应该加入,至少形成长株潭都市圈的5校联盟。
湘潭大学是双一流院校,处在长株潭都市圈,在法学、马理论、数学等学科领域实力不俗。湘大法学、数学可以与湖大、中南的法学、数学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信三校法学、数学水平会上一个台阶。另外湘大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领域实力不俗。作为一所目前文理优势突出的院校,如能在新工科领域获得朱毅,必将大幅提高综合实力。
长沙理工大学是湖南省属高校中工科实力最强的,尤其是土木、交运、电气等。不过长理目前没有A类学科,因此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之后,长理的土木可以吸取中南、湖大的的优势,电气既可以吸取湖大的优势又可以反哺湖大。
图源:长理官网
长理在电气、交运领域拥有强大的科研资源,有电网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大数据驱动的能源互联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地区桥梁长期性能提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等。与湖大电气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土木学科同样可以实现与湖大中南的互相促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正在冲击下轮双一流,可以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实现优势互补, 共同推进交运学科的发展。
如果要再扩大,几所省属核心院校都还是比较适合的,例如:
湖南科技大学:在机械工程领域实力不俗,研发的“海牛”系列钻机系统,刷新海底钻机钻深纪录,推动我国海洋资源探采装备实现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跑的飞跃,并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与湖大、中南在机械学科实现优势互补,对于三方都很有益。
南华大学:在核科学和医学领域实力强悍,如能跟中南大学实现合作,对于南华大学新医科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湖南工业大学:材料学科实力不俗,尤其是包装材料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拥有“先进包装材料研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作为两所分别为在农业、中医药领域的行业性院校,与其他院校的研究领域有所不同,兼容性可能略微差一些。它们在生命科学领域可能与其他院校的交集更多一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情况也比较类似。其余省属高校例如吉首大学等等在考虑地域发展平衡上,也可以考虑进来。
除了各校优势学科外,在新工科大背景下,各校更应该在新工科领域尤其是计算机、电子信息类、新材料、新能源等等领域进行合作,资源共享,必将大幅提高湖南省高校在全国新工科领域的现状,提升湖南高校的形象。湖南高校目前单打独斗的话,从学科评估角度看,新工科中的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学科实力都不算特别强,但细分来看,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擅长领域。
例如湖师大有计算与随机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低维量子结构与调控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建了湖南光电集成创新研究院,目前正在牵头组建以电子信息研究为核心的桃子湖未来技术研究院,研发的“AR眼镜用高像素密度高亮度硅基Micro-LED微显示芯片”,实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小微显示屏。湘潭大学的湖南先进传感与信息技术研究院设计建成全球首条碳基传感器芯片制备示范线。
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
03
回顾与建议
湖南优质高校不少,但单打独斗困难重重,如能优势互补,将会大大提高现有重点院校的实力。从院校结构来看,需要再增加1-2所双一流院校。在学科结构来看,在新工科、新医科背景下,湖南高校需要在这两个领域有所突破尤其是新工科,进入到全国前排,打出湖南高校声誉。在新医科背景下,各校可以在药品、医工交叉领域实现联合科技攻关。
湖南高校中计算机、电子信息类领域在全国位居前排的院校只有国防科技大学,不过国防科大是军校,涉及很多保密信息,因此肯定无法跟其余院校资源共享。所以其余湖南高校更应该团结起来,实现优势互补。
高校结盟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学分互认、科研资源共享等方面,涉及到方方面面。
备注:文中如有引用的图表,已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为编者观点,带有局限性,不作任何决策依据。
图源: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