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江岔镇:夜宵“顶流”抢“鲜”上市!清晨虾塘奏响丰收曲

益阳广电 2025-04-22 21:02:19

4月17日,在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镇金明村,聚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稻虾种养基地就“扑通扑通”闹开了。工人们踩着泥水,弯腰提起沉甸甸的地笼,哗啦一抖,活蹦乱跳的小龙虾便挤满了筐子,青褐色的虾壳泛着水光,大钳子在空中划拉得“咔咔”响。“这批虾子个顶个的肥,你看这大个头!”负责捕捞的李文涛说着,随手抓起一只小龙虾掂了掂,“这虾肚皮雪白,城里人最爱这样的干净虾。”

在聚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500亩稻虾田里,这样的丰收场景每天都在上演。负责人刘浩说:“今年公司投放了3万斤虾苗,目前日均产出2000-3000斤优质小龙虾,每只均重4钱到1两,后续产量会更高。这些小龙虾主要销往益阳、湘阴、长沙等地。”

在交谈中我们得知刘浩的养虾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24年因养殖方式缺乏科学性,导致小龙虾规格较小,品质不够高,投入了大量成本但没获得高回报。后经金明村区派驻村第一书记刘笛秋的介绍,公司人才引进付官宝作为技术顾问,付官宝通过“精选品种+科技管护”,在苗种密度、水质调控、无人机投喂等环节全面优化,帮聚禾农业一一解决了投放密度不当、水草种植不合理、饲料投喂不够等问题,最终实现了高产质优,小龙虾亩效益可观。付官宝介绍,公司今年采用“两虾一稻”模式,3月首批虾苗仅需16-18天就能上市抢高价,5月投放的第二茬虾在6月中旬水稻插秧前收获,正好避开高温期,养出的虾肉质更紧实,收虾后无缝衔接水稻种植,实现“一田双收”。这种模式不仅让公司日均进账数万元,还带动本地20余名村民就业,2024年累计发放工资20余万元。刘浩表示,今年效益好的话会向周边农户推广“两虾一稻”模式,带动更多村民富起来。

青壳红螯的小龙虾在油锅里翻腾出香辣气,撬动八方食客的味蕾,更在稻田里掀起致富浪,鼓起乡亲们的荷包。近年来,欧江岔镇支持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稻虾综合种养”等多元化产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多措并举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未来,更多乡村振兴新图景将在这里继续上演……

来源:中国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