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4岁南大教授夫妻找到失联23年学霸儿子,儿子却拒绝相见

观山说事实 2024-04-05 06:37:29

为了给您带来更好的互动体验,麻烦您在阅读此文后,点击"关 注、点 赞"互动!

您的"点 赞、关 注"是对小编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更多精彩内容将持续更新...

文| 之昂

编辑| 观山

都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可有这样一对父母却被儿子视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就连长达23年的光阴也无法消弭他内心对于父母的怨恨。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对父母并非是穷凶极恶之人,而是温文尔雅的教授;就连与他们势必“死生不再相见”的儿子,也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

这样体面的高知家庭,为何会闹到如今的尴尬局面呢?又是什么,让儿子年过四十飘零在外,却依旧不愿再见到自己的父母?

棍棒打出来的“乖孩子”

1970年,黄林森与妻子刘雅琴迎来了家庭中的新生命——儿子黄小海。

当时的黄林森已经37岁了,已经有了一个乖巧的女儿,但好事成双,对于儿子的到来他自然满心欢喜,在黄小海身上倾注了所有的精力和关注。

而在外人眼中,黄小海无疑是个幸福的孩子:父亲黄林森是南大的教授,母亲刘雅琴也是南大的老师,这样的身份职业,不论在哪个年代都是受人尊敬的。

但黄小海显然不认同这一点。

在智商上,他继承了父母的聪颖机敏,每每考试,总是名列前茅,甩下去第二名几十分,就连重要的联考,他也总能牢牢霸占第一名。

但在性格上,他并不像父母那样传统安静,他和大多数普通的男孩子一样,调皮好动,会闹出一些无伤大雅的乱子。

如果在普通家庭里,一个聪明但顽皮的男孩,并不是件坏事,父母也会看在儿子优秀的成绩上包容一二。

可偏偏黄小海一家全是聪明人,父亲更是德高望重的教授,因此,即使认可了儿子的聪明,但黄林森显然更在意如何“掰正”儿子活泼好动的品性。

当时,还在上小学的黄小海,跟朋友玩耍时爬到了邻居家的房顶,还不小心踩碎了房顶的瓦片,邻居发现后便找到黄林森告状。

八九岁的孩子正处于爬高上低的年纪,这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可黄林森却气得不得了,他直接让儿子跪在家门口的公共走廊里面壁思过。

在当时,黄家居住的是单位分配的楼房,每层楼都是几户人家挤在一起,因此,黄小海被罚跪的事情自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邻居们茶余饭后的话题。

这对于自尊心强的黄小海来说,内心的伤害有多大,我们很难想象。

真正让父子二人感情出现缝隙的事,同样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琐事。

身为教授的黄林森很清楚,黄小海有个非常聪明的脑子,不论多难的题目都能很快得出答案,但他却始终有一点不满意——黄小海的字迹实在不够工整。

一次,他看着黄小海作业本上“龙飞凤舞”的字有些生气,便询问儿子,这是什么字,他本想批评儿子写的字完全不像样子,可没想到黄小海居然非常坦荡的回答了他是哪个字。

黄林森便追问儿子“你写的像这个字吗”,接连问了几遍,都得到黄小海肯定的回答,黄小海的“死性不改”让黄林森不禁有些恼火,直接动手扇了他两个耳光。

而黄林森的这两个巴掌,直接让黄小海从此拒绝叫他“爸爸”了。

这也让黄小海在离家多年后,84岁的黄林森时时反省是不是因为这样的小事,才让自己和儿子过成了仇人呢?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九十年代的时候,黄小海以高出江苏重点线四五十分的成绩,考上了南开大学。

其实,按照黄小海的成绩,完全可以去考虑更好的名牌大学,但在父母的压力之下,本想奔向远方,振翅高飞的他,只能在父母的“建议”下前往一个并不那么心仪的学校,学习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即使如此,黄小海在学校的课业成绩依旧优秀,是班级上的佼佼者。

大学的住校生活让他兴奋了很长一段时间,但这样的喜悦在回家后成了笑话。

饭桌上,父母聊起了他的大学生活,这让黄小海发现,他们好像一直在监视着自己,不然,为何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能这么清楚呢?

即便母亲再三解释,只是出于关心才会询问其他老师们一些事情,但这样的说辞显然无法安抚愤怒的黄小海,他直接给辅导员写了一封信,举报父亲黄林森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在学校监视他,试图进行精神控制。

“精神控制”这样可怕的四个字,成了黄小海心中父子关系的浓缩词。

在黄小海看来,他是痛苦的,因此在整个大学生涯中,他觉得自己始终活在父母的控制下;而对于黄林森来说,看到儿子字字泣血的指控,他又何尝会开心呢?

多年以后的黄小海在评价黄林森时,说他是个“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暴君,但他不知道的是父亲黄林森自己的童年,其实并没有比自己幸福到哪里去。

他的母亲是一名保姆,在那个年代里,保姆这份工作也勉强只能供得起一口饭而已,因此,母亲将全部的指望都放在了黄林森身上。

虽然自己不识字,但他的母亲很清楚,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而年幼的黄林森,就成了一家人的在未来跨越阶级、飞黄腾达的希望。

母亲对待黄林森的教育十分的简单粗暴,即使在他84岁高龄之时,依旧记得年幼时的冬天,自己和小朋友玩耍时,对方开玩笑将雪球扔进了黄林森家中,把家里扔的到处是水,床单也湿透了。

床单湿了,晾干就行,这是件太小的事情,但黄林森的母亲选择拖着儿子的脚,让他脑袋在地上,一点点把他从村子外拖回家中,游行示众一般,来惩罚这个调皮的儿子。

在母亲的高压控制下,本就天资聪颖的黄林森在学业上表现得十分不错。

但因为家中实在贫穷,出不起读书的费用,黄林森只接受了两年多的系统教育,其他的知识全靠他半工半读,一点点“啃”了下来。

我们也就不难想象,黄林森在这样的环境下,是怎样把自己一步步“逼”成了人民大学的高材生。

因此,即使他心里也明白儿时的高压教育让他心有芥蒂,但在自己的辉煌成就面前,这点小小的“不适”是可以忽视的,被“围观拖行”的耻辱,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正因如此,黄林森十分霸道的用自以为对的方式对待着黄小海,秉持着“不打不成材”的念头,对黄小海严防死守,只希望他能像个提线木偶一样,过自己安排的生活。

“不在南京哪里都行”

1994年,黄小海大学毕业。

和其他踌躇满志的毕业生不同,黄小海对未来的规划,只有一句话:“只要不留在南京,在哪里都行”。

促使他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还是因为与黄林森之间的矛盾:

曾经有位女同学像黄小海借了70元钱去创业,因为项目的收益需要时间,这笔钱并没有立刻还给黄小海。

黄小海明白同学的难处,他对此并不介意。

可偏偏这件事被黄林森知道了,他直接找到了辅导员,要求严肃处理这位女同学,险些让她无学可上。

从此,这位同学对黄小海避之不及,路上遇到了也要绕道而行。

原本关系不错的两人,就这样成了陌路人。

除了干涉黄小海的人际交往之外,黄林森还将手伸到了黄小海的未来伴侣人选上。

他们在“考察”了黄小海身边的女同学后,自作主张为他挑选了一位女朋友,并逼迫黄小海去追求对方。

黄小海从最开始的一头雾水,再到被父母多次逼迫后的愤怒,这也注定了他永远不会听从父母的安排,跟这个女生发生什么故事。

更让黄小海恐惧的是,他在大学时期自行购置了一辆自行车,可等自己放学后,自行车却不翼而飞。

等他找了一大圈回到家后,却发现是父亲将车骑了回来,黄林森还说:“我把我的车拿回来了”。

要知道,他并未告诉过父亲自己的车子长什么样子、今天去了哪里,车子停在学校哪个地方,可黄林森偏偏就如此准确的找到了他的车,这更让他坚信——父亲在监视自己。

不仅如此,在黄小海看来,父亲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是他的,不论是车子、还是黄小海自己,都是黄林森的所有物。

他曾经试图过向母亲求助,他问母亲:“如果有人每天扇你耳光该怎么办?”

而母亲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每天扇你耳光,需要花你多少时间”。

母亲的话让黄小海更加绝望,他明白如果自己待在南京、待在父亲的人脉圈子里,那么永远都要屈服在父亲的权威之下,一切事物以父亲的意志为基础,自己也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由。

黄小海越来越沉默,在家中几乎不说话了,似乎一心只想着早日毕业,逃离这里。

而他对留在南京的排斥有目共睹,学校也遵从他的意愿,将他安排到了北京。

学校为黄小海安排的火车票是7月2日,一家人便计划着在7月1日为儿子送送行,添置些钱财。

可没想到,黄小海选择不告而别,在前一天晚上就出发了,宁可放弃坐票,站也要站到北京去,而这也让他们错过了与儿子的最后一次相见。

在黄小海抵达北京后,黄林森夫妇曾经多次尝试与黄小海联系,却始终没有回音。

为了躲避父母,黄小海直接辞掉了在北京的工作,换了地址和所有的联系方式,即使那是一份相当不错的体面工作,他想要重新开始,更想要挣脱名为“父母”的这张大网。

夫妻俩好不容易要来儿子的电话,结果却是黄小海在听到母亲的声音后直接挂断。

为了能联系上儿子,两位老人学会了发送短信,几十年来坚持着给黄小海发送短信,希望自己的道歉能够感动儿子,早日一家团圆,可换来的依旧是徒劳。

直到2017年,已经84岁高龄的黄林森,眼看自己依然风烛残年,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只想着能跟儿子联系上,起码知道对方过得好不好,作为父亲,他也想把儿子应得的遗产分给他。

几番找寻没有结果,他选择求助媒体,2017年2月份,在媒体的介入下,他终于得知了儿子的现状:无房无家,孤身一人。

在长达十个小时的沟通下,黄小海依旧选择拒不相见,他说他依旧在“过去”带来的痛苦中难以挣脱,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惋惜。

没有赢家的战争

黄林森夫妇本是为了儿子能成才,但却在错误的方式下,将儿子越推越远。

每个人都是个独立的个体,强迫对方每一步都踏在自己的控制上,即使对方是至亲骨肉,结果也就只能是两败俱伤吧。

参考资料:

《等着我》 20170709_CCTV节目官网-CCTV-1_央视网(cctv.com)

两位退休的高龄教授,寻找离家23年的儿子.

0 阅读:1

观山说事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