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后人今何在:两个儿子30年代决裂,嫡长孙一家已是印尼公民

念桃说历史 2024-12-23 15:04:50

中国功夫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传承,而它的载体就是中华大地上的武学大家,这种自古传承下来的强身健体之术,也被这些精通武学的人们发扬光大,中华之武在于止戈,它的最大魅力不是击倒对手,而是化干戈为玉帛,以和为贵。

大侠霍元甲,是近代时期中国武术家的典范,很早的时候,他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在经过影视剧作品的宣传之后,人们对霍元甲这个民族英雄的故事越发关心,引起大众兴趣的,不仅是大侠的悲惨落幕,还有他的后代与子嗣。

霍元甲创建了精武体操会,虽然他的死因存在诸多疑云,但是他的儿子等后人尚在,但在父亲光环下生活的他们却并没有沿着原有的路走下去,两个儿子早在30年代就和霍元甲决裂,还有人来到海外,嫡长孙一家已经是印度尼西亚公民。

大侠霍元甲的英雄落幕

霍元甲的少年时期也算是有些坎坷,从出身来看,霍元甲属于武术世家,父亲曾从事镖头职位,本事不凡,按照其家族传统,霍家后代应当学习武功,只可惜霍元甲从小体弱多病,还患有哮喘,父亲担心他有辱家门,所以拒绝霍元甲学习武艺。

但他却是不服输的性格,父亲不允许,他就背后偷学,正常来说,偷师学艺本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但霍元甲天赋出众,很快就学有所成,父亲得知后也不再限制,霍元甲从此投身于武学钻研之中,此后更是打遍津门无敌手。

彼时正是国家危亡时刻,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此时的霍元甲已经深通武学之精髓,不只是强身健体,而是让麻木不仁的民众从精神上觉醒,所以和自己留洋归来的好友农劲荪一同创办了精武体操会,强身健体之余结交进步人士,以武会友。

霍元甲通过中国功夫打响了名声,随之而来的就是各国高手的叫嚣,但霍元甲丝毫不退缩,无论是来自俄国大力士,还是来自英国的大力士奥皮音,霍元甲都没有丝毫退却,甚至主动下达战书。

众人都以为将要见证一场“旷世大战”,结果此二人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听闻霍元甲的大名之后,全都闻风丧胆提前逃走,就在人民群众为霍元甲喝彩的时候,意外却发生了,没多久,霍元甲死亡的消息就已经传来。

对于霍元甲的,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前者是根据影视剧作品之中的呈现,将霍元甲的死因归结于和日本人比武期间的“他人下毒”,霍元甲在明显感觉到身体不适之后依然要坚持比赛,最终导致情况恶化,剧毒攻心,不治而亡。

第二种说法是日本人出于名气请霍元甲前去比武,而此前霍元甲因为身体不适曾让一位日本医生诊治,所以在比武过程中这位医生也随行,原本多场比试都顺利结束,但就在返回之后,这位医生却突然告知头疼又犯,随后便给霍元甲打了针。

此举直接导致了霍元甲病情加重,徒弟刘振声被医生告知霍元甲的病症之后,还未曾来得及带他回老家,就溘然长逝了。

一代英雄就此落幕,人们除了感到惋惜之外,也开始关心霍元甲所创建的精武体操会之前途,正常来说,子承父业,拯救国人于水火,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任应当由霍元甲的后代子孙去继承,那么他们究竟是谁,父亲死后又发生了什么?

逐渐偏离方向的子孙

电影《霍元甲》的上映,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带动了“霍家后人”的热度,他们真正的经历就像是霍元甲的璀璨一生一样戛然而止,自从霍元甲离开天津后,家乡的后人都在低调之中度过。

霍元甲原本有两个儿子,长子霍东章,次子霍东阁,或许是性格上的差异和丧失父亲的哀痛,霍东章并不擅长武功,但霍东阁却十分聪明,文武双全,霍元甲去世那年,霍东阁年仅16岁,但他却有决心和自信,接过父亲的旗帜。

虽然年幼,但是他早年刻苦练习,武功出色,所以跟随叔叔霍元卿到上海精武体操会担任教官,随着表现越来越突出,1919年,霍东阁被调到了广州精武体操会,但当时国内情况并不友好,战乱四起,精武会也很难得到正常发展,所以他选择离开了广州。

1923年,霍东阁决定背井离乡,来到南洋,虽然离开,但依然不忘记,弘扬父亲霍元甲的伟大精神,一年之后,霍东阁在南洋成立了精武会,开始号召四方高手来此处学习练武,增强身体素质,他的侄儿霍寿松积极响应,并前来帮助霍东阁。

而在精武会之中,霍东阁具有发散性思维,从来不将自己只局限在武功传授的层面,而是进行多方面发展,根据他的孙子霍自正描述,爷爷霍东阁非常聪明,想研制什么就能研制出一个什么,对于武术世家来说,行医救人总是相伴而生的。

所以霍东阁在武术传授之余,还开了一家医馆治病救人,主要负责一些外伤的诊治,后来当地情况恶化,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前期的日寇十分猖狂,很快占领了印尼地区。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精武会再度陷入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霍东阁叔侄深刻意识到,就算武功再高也不是枪炮的对手,所以干脆彻底改行,精心钻研医术,况且从现实情况来看,南洋缺少医药,所以干脆开起了骨科诊所。

因为医术高超,霍东阁很快成为当地非常著名的医生,所以从总体上看,霍元甲的南洋一代后人在现实的逼迫之下,不得不放弃武术,选择从医救人,虽然也算是谋生之道,但是从方向上论,的确和霍元甲发生了偏离。

因为从当时中国人的思维来看,精神上的麻木要远超过身体上的疼痛,所以霍元甲才选择用武功教化其他人,但现在自己的子孙后代却回归了行医,不符合最初的发展观念,但也并不算太过分,毕竟在海外谋生并不容易,将家族延续下去才是最主要的。

霍东阁的侄子霍寿嵩,在1947年有了儿子霍公正,因为此时的家族传统已然发生改变,所以他并没有走向武学的方向,而是选择继承霍家的医术,并从这一代开始,一直定居在印度尼西亚地区。

甚至在近期,天津还有相关记者邀请霍公正来参加霍元甲逝世百年的纪念活动,虽然霍自正也很想回来,但上门问诊的病人太多,加上当时情况限制,返回天津的机票也难以购买,最终只有放弃。

虽然没能再次返回祖国,但霍公正也对自己的经历进行了简单阐述,根据他所说,从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没有让他学武的打算,九岁那年,她就在父亲的引导之下开始学医,18岁的时候就已经参加了工作,到今天已经工作了45年。

因为医学和武学都是霍家的传统,所以他在学习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也是从另一方面霍家的传承和发扬,至于那一套霍元甲留下来的迷踪拳,从南洋离开祖国起,彻底告别了,霍公正对此也感到十分惋惜。

传承霍元甲武学的一脉

生活在天津的霍自正一脉,大部分日子都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因为其特殊的身份,每一年精武体操学校开学之时,他都会去参加开学典礼,后来也担任了霍家史料和家族的保管和宣传者。

他曾表示,随着爷爷霍东阁漂洋过海,自己就仿佛失去了依靠,父亲霍文亭虽然十分聪明,但因为没有爷爷在身边,并没有人指点他,所以学到的东西并不多,这对武学的传承影响很大,到了霍自正这一代,留下的东西更寥寥无几。

因为自己天赋平平无奇,所以只能在闲散之余比划比划,至于下一代人,这就更加惨不忍睹,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年轻人都吃不下苦,或者根本就不想学武,所以他们之中的有些人选择了离开,而没有条件离开的,就只能低头种地,没有什么出息。

值得一提的,霍自正家里还有一本迷踪拳谱,闲暇时光,他还会练一练,但绝大多数的时间一直在务农上,也正因为如此,他并没有时间和精力静下心来钻研武学,所以也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

根据他所说,父亲霍文亭在当年原本应该跟随爷爷霍东阁一起走,但被前者拒绝了,因为没有人督促,习武之路也只能被迫暂停,虽然如此,但是在文学方面却颇有建树。

因为在文学方面特殊的成就,解放前,霍文亭曾担任小南河小学的校长,后来也几经波折,虽然在1980年洗清了冤屈,但因为历史的原因,很多霍家的书籍都没有保存下来,这一脉也基本算是断掉了。

参考文献

[1]谭畅.远离迷踪拳的霍家后人[J].小康,2010,(12):105-107.

[2]张军.霍元甲后人正式提起诉讼[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03-22(008).

[3]罗中云.霍元甲后人披露大侠死亡真相[N].北京科技报,2006-02-08(003).

0 阅读:0
念桃说历史

念桃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