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人口大国,印度饥饿指数又是全球“垫底”,中国排第几?

暮霭山林 2025-02-11 20:33:31

印度和中国同为亚洲大国,不管是两国居民还是外国网友,总喜欢把两国国情拿来比较。

尽管三哥们总是迷之自信地认为印度更强,但事实却是: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国家,凭什么强于中国?

一份新鲜出炉的全球饥饿指数报告,直接就让三哥们看清了现实,而他们引以为傲的饮食消费模式,也在一瞬间变成了笑话。

既然同为人口大国,而且印度还拥有着令我国羡慕的土地红利,那么他们为啥就是“吃不饱饭”呢?

天差地别的全球饥饿指数

所谓全球饥饿指数,是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根据多指标做出的报告,其权威性毋庸置疑。

早在2007年那会,印度就只在118个国家中排名94位,彼时的中国也只是排名47位而已。

当时中印两国都属于“严重饥饿”的范畴,虽然印度比中国更差,但是因为特殊的“素食与偏素食饮食结构”,其实在某些方面的情况还要好于我国。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每个国家都迎来了不同的进步,而我国当时的发展速度,更是放眼全球都独一档的存在。

当饥饿指数一直从12.77降到5以下,我国早就已经摆脱了“落后到连饭都吃不饱的”境地,而且在去年的报告中,我国的排名也提高到了全球第17位,亚洲第一位。

再看看印度,其名次没有上升且不说,甚至还在近年来跌倒了121个国家中的第107位。

除了几个极度落后的非洲国家外,垫底的就是一直以大国自称的印度,所以这种情况也和三哥们的迷之自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中国拥有着如此庞大的人口,却能够占据前十几位的榜单;印度自诩要成为中美之外的第三大经济体,却依然存在严重的饥饿问题。

难怪印度媒体总是喜欢嘲讽中国,看来他们也是因为骨子里的不自信,才做出这样的窝囊之举。

然而,印度并非一无是处,因为就在去年10月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2024年地球生命力报告》中,印度的饮食消费模式就高居榜首。

眼瞅着自己终于有了值得称道的地方,印媒们也开始骄傲起来,于是瞬间就有了无数“全球应该效仿印度”的自嗨新闻。

事实上,印度的第一真就值得效仿吗?

印度作为一个80%人口都信奉素食和偏素质主义的国家,其饮食模式当然有着很强的可持续性,毕竟人家就是不“喜欢”吃肉,而且烹饪手法也只有简单的炸和煮。

光靠米饭和蔬菜去填饱肚子,难怪印度的饮食消费模式可持续性高,毕竟人家的成本在那摆着,别说是和懂得烹饪的中国相比,或许就连某些非洲部落都受不了不吃肉的生活。

有意思的是,尽管三哥们的伙食成本不高,但他们的饥饿指数依然高达28.7,妥妥的“重度饥饿”范畴。

就算是国内居民们吃不饱饭,但印度的粮食出口却没有半分阻碍,甚至总能稳居全球前三的出口量。

那么看到这里,想必不少网友都会心生疑问:吃不饱饭还大搞出口,印度为了经济,这是饿“疯”了吗?他们凭啥去迷之自信?

信息来源:2024年10月14日发表于观察者网——《“建议效仿”印度饮食消费模式?印媒有点自嗨了吧》

中印没得比

或许在某些方面印度也有自己的长处,但至少在粮食问题方面,他们和我国是断然没法相比的。

在全球饥饿水平连续三年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亚洲绝对称得上是重灾区,而且以人口为基础来看的话,亚洲的饥饿人口占比,甚至还要超过非洲。

即使“大环境”不好,但我国依然是将饥饿指数定格在了5以下,这是任何国家都以想象的壮举。

至于同为大国的印度为何会如此潦倒,这就跟他们的实际国情存在着很大关系。

在我国,农民自己承包土地,粮食从种植到销售,其中没有任何人敢剥削农民的利益。

但是在印度,广袤的土地却被掌握在少数的地主手中,更多的贫困农民也只能以打工的形式种植粮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印农种地的积极性。

换位思考一下,你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结果赚到的大部分钱却被塞进地主的腰包,这谁能受得了?

印度作为一个人口超越中国的国家,只要能够通过各种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那政府依然可以通过粮食出口换外汇,而人民也不用天天被逼着“爱吃素”。

可惜的是,存在于印度的某些封建制度,绝非政府朝夕之间可以消除的,而且就算是能够遏制,硬件也成了印度极为头疼的因素。

在土地分配不均的背后,关于粮食种植、储存、销售中的任何硬件设施条件,他们也都不具备。

有时候急着出口不只是为了换外汇,也是因为他们没有更稳妥、更长久的保存手段。

在硬件和政策均不具备的情况下,印度底层人民挨饿已经成为了常态,而这种情况也将一代代影响新生儿。

关于印度国内的视频,想必大家都曾看到过,但却很难在印度街头发现身材健硕,甚至是肥胖的年轻人。

营养不良几乎成为了印度儿童的代名词,而年轻人如果没有好工作的话,同样也吃不上像样的饭。

连饭都吃不饱的话,谁还愿意去给地主种地?因此这种情况就形成了闭环,同时也成为了印度人民饥饿指数高的恶性循环。

如果政府肯努力改善这种情况的话,以印度所有的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来看,最多五年就可以见到效果。

倘若长久发展下去,印度甚至还有可能成为超越我国的存在,毕竟人家那边的土地量确实馋人。

然而,印度领导人莫迪的政治重心,似乎一直都没在粮食问题方面,他所致力的一直都是怎样去提升印度的国际影响力。

以现在这个混乱的世界局势来看,莫迪的四处游走,确实为印度博得了不少关注度,而印度似乎也慢慢坐实了“大国”的称呼。

然而,就算能够做到金玉其外,但败絮其中的现实,难道就可以不管不顾了吗?

看看稳步发展的中国,从解决温饱到发展工业,再到如今坐拥无数先进技术的盛况,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走了过来,从未想过任何捷径。

同为大国,我国的“大”是实心的,而印度却更像是空心的,所以很多时候真不是中国网友喜欢自卖自夸,而是现实太过于现实。

信息来源:2024年7月26日发表于广州日报——《全球饥饿水平连续三年居高不下》

结语

印度的最可悲之处,就在于他们“有米”,但却没有“巧妇”。

别人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他们坐拥“金山银山”,却也只能被迫“喜欢吃素”。

0 阅读:217
暮霭山林

暮霭山林

暮霭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