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没被“科技改变生活”忽悠过?
买时满脑子想着,自己马上就要升级到未来生活,而结果往往是,这些“黑科技”产品最后都成了我们家的“吃灰神器”。
你家有没有这些被遗弃在角落的高科技闲置产品?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同款!
1、智能手表:健康监测?不如养条狗提醒我喝水

买它时,你想着能记录心率、睡眠、步数,甚至能接电话、发信息,简直是“生活助手”。
而且你买它的动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它的“健康管理功能”,每天上班走路2000步,晚上睡个觉,数据一目了然,看到“深度睡眠8小时”,你是不是已经在想,自己可以变成马拉松健将了?
然而现实是,智能手表每天都得充电,给你提醒喝水、起床,简直就是个“信息炸弹”,一天一遍一遍的震动。
睡眠报告也总是让你失望,“深度睡眠5分钟”成为常态,看完数据你反而更焦虑,晚上怎么都睡不着。最后,它只剩下看时间的功能,而这时候,你都不如用手机了。
2、智能手环:健康管理的“虚拟教练”,却成了裤袋的“累赘”

智能手环,听起来像是智能手表的“入门版”。你以为它是个精简版健康助手,能帮你监测步数、心跳、睡眠质量,简直是“口袋里的私人教练”。而且它小巧轻便,时尚不失实用,随时带着都不觉得累赘。
然而,现实是你每天得看它不断提醒你“该走路了”“该喝水了”,这些提醒不但没让你变得更健康,反而让你开始烦它。
久而久之,它就像一个永远提醒你却没有实际用处的闹钟。没多久,你发现它根本没办法帮你做健康规划,最后,手环成为了你衣服口袋里的“累赘”,还得定期充电才能继续“提醒”你。
3、VR眼镜:买前科幻片,买后反胃药

当你看到VR眼镜广告时,那种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绝对能点燃你内心的“科技激情”。你一度以为戴上它就能体验飞行、探险,仿佛进入未来世界。
拿到手时,你想着自己能在家里玩刺激的赛车、丧尸大战,一切都变得那么震撼。
然而,几天后,画面模糊得让你怀疑人生,晃动一下就开始晕眩,最惨的是,有时它还会完全断开连接。
等你适应了玩游戏,那些消耗眼睛和体力的游戏设计开始让你晕头转向,最多坚持十分钟就不想再戴了。
而当朋友们来家里体验时,他们也只能试几分钟就说“我还是去看个电影吧”。
结果,VR眼镜最后只变成了“科技家居装饰品”,放在架子上,提醒自己曾经沾过“潮流”。
4、拍立得:买前文艺范,买后经济破产

拍立得曾经是文艺青年的标配,所有人都幻想自己拿着它拍下咖啡店里的轻松时光,海边的美好日落。每次按下快门,都能立刻得到一张复古风的照片,仿佛活在电影里。
但是,买回来才发现,拍立得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样神奇。十张相纸拍八张都是糊的,那两张还有可能曝光过度。
更让人沮丧的是,相纸价格极贵,一盒50元的相纸拍下来只能得到10张照片,成本一拍就高。拍立得成了“烧钱机”,而你却成了“负担者”。
慢慢地,你才意识到,这个文艺小物只是一个摆设,最后和其他不常用的物品一样被丢进了抽屉。
5、无人机:飞起来很爽,掉下来更贵

每次看到航拍视频,你是不是也幻想过自己能拥有一台无人机,轻松飞上天,拍下壮丽景色。尤其是家里那台无人机,想象着给朋友们做一场“精彩的航拍演示”,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多“与众不同”。
结果呢,第一天飞它直接撞到树上,修理费比购买价格还贵。更惨的是,每次飞行,都得紧张万分,生怕它飞到别的地方或者掉下来。
它的续航时间短,飞行稳定性差,遇到风大一点的天气,马上就变成了“空中摔跤手”。而你还得为它背上一个保修的心理阴影,最后,它只会成为“我曾经尝试过的玩具”,被遗忘在角落。
6、投影仪:本想影院体验,结果影都看不清

当初看到投影仪广告时,感觉它能给你带来影院般的沉浸式体验。想着晚上拉上窗帘、关闭灯光,拿着爆米花躺在沙发上,看着大屏幕电影,这就是你梦寐以求的完美生活。
现实却是,投影仪只能在晚上使用,光线稍微有点强就完全无法看清屏幕。即便晚上关上灯,白墙也会泛灰,看电影的体验根本没想象中的好。
你花费了大笔钱,得到的却是让你在对焦和设置上花费大量时间的设备。使用几次后,你意识到:原来iPad的显示效果远远好过它,而投影仪成了家里的摆设,永远再也不被启动。
7、翻译机:出国神器?不如老老实实用手机

“出国必备神器!翻译机,扫一扫,沟通无障碍!”商家这么宣传时,你肯定满心期待着它能帮你消除语言障碍,顺利沟通。于是你一口气买了这个看似强大的设备。
然而,现实给了你狠狠的一巴掌。你说一句简单的“Where is the bathroom?”,翻译机却翻译成“浴室在哪里?”服务员看着你,似乎在想“你哪里来的外星人”。
更离谱的是,它的语音识别总是误解你,甚至出现翻译完全错误的情况。

最后,你发现手机翻译APP比这个翻译机更实用,且手机本身的翻译体验也更快速。翻译机?它成了你包里的“砖头”,再也没有机会派上用场。
8、扫地机器人:不扫地还搞破坏,家里第二只宠物

大家都说扫地机器人是“解放双手”的神器,它能自动清扫房间,顺便避开家具,真是让人憧憬。
然而,现实却是,它卡在你的拖鞋上时,发出惨叫求救,绕着茶几转圈直到电量耗尽。最崩溃的是,它会在半夜突然启动,把你吓醒。
你本以为它能节省时间,结果却得跟着它捡垃圾,收拾残局。它到底是解放双手,还是让你变成了“二次打扫员”?结果就成了家里又一个“吃灰神器”。
9、电子阅读器: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刀

这款电子阅读器,号称是替代纸质书的神器,主打“护眼”与“轻便”,尤其是长时间阅读不容易疲劳,你买它时想着再也不用带厚厚的书了。
但你一旦用上,就发现,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不仅眼睛不舒服,还容易分心。
更糟糕的是,几天没充电,它就变成了一个“死机器”,和纸质书相比,它的体验完全无法满足你对阅读的需求。最后,它被遗弃在书架上,成为了“看书的墓地”。

写在最后:
这些“吃灰神器”真不全是因为产品本身的缺陷,而更多是我们对科技的期待过于膨胀。
商家总是以未来感和“改变生活”的口号吸引你买单,而我们却希望这些科技产品能立刻带来极大的改变。可现实是,这些高科技产品往往没法满足我们平凡的日常需求。
在下一次购买前,给自己三问:我真的需要它吗?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适应它吗?它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实际的便利吗?别再让“智商税”拖累了你。

你家也有这些“吃灰王者”吗?
欢迎在评论区开吐槽大会,说说你被哪些数码产品坑过?
哪些“高价泡面盖”值得我们拿出来晒晒太阳?
一起探索“真神器”和“智商税”的区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