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我站在部队的退伍登记处,手里拿着一张写满了字的纸,心里有些迷茫。那是一张我多次看过的提干卡,我知道,如果没有问题,这张卡可以让我直接转正,晋升为干部。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一贫如洗,父母辛辛苦苦种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原本,以我这种家境的孩子,按理说是最不可能有机会进军营的。不过,天不遂人愿,有一天,团里的新兵招生办公室来我们村里宣传,顺便还拉来了几个老兵做宣传。我从小对军人有着憧憬和敬仰,尤其是看到他们穿着整齐的军装,目光炯炯的模样,心里不自觉地激起了一股向往的情感。最终,在父母的劝说下,我决定参军,为家里争一口气,也为自己争一个未来。
不久,我顺利入伍,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战士。刚开始,生活的艰辛让我有些怀疑自己的决定,但在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和熬过了无数个难眠的夜晚后,我渐渐适应了军营的节奏,甚至开始享受上了。每次看到那些穿着上等军装的干部们,心里总会有一股莫名的冲动,我想,这也许就是我可以追求的目标。
到了1971年,军队里进行了一个大的干部选拔,我也顺利通过了初步的考核。团长看中了我的努力和表现,特意叫我去谈话。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风呼呼地刮着,屋子里只有团长和我两个人,他坐在办公桌后面,翻着我的档案,沉默了好一会儿。突然,他抬起头来,目光有些复杂地看着我:“你从家里带的资料,政审这部分出了点问题,看看能不能处理一下。”
我愣住了。“政审出了问题?”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团长没有说太多,指着我档案中的一张纸说:“你父亲曾经是‘四旧’时期的下岗工人,村里有些人对你家有些负面评价,虽然你自己表现不错,但这些问题我们得查清楚。我们再看看你的背景和情况,决定是否能通过。”
我知道,政审这个关卡,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按照规定,只要有任何问题,干部的晋升都可能会被卡住,甚至直接影响退伍的时机。
退伍的那一天,我准备离开部队时,团长把我叫进了办公室。“小李,政审的事儿查清楚了,我们暂时不能给你晋升。不过,你是个好兵,既然你决定退伍,就好好走,但有一点,回去以后把这事弄清楚,回来再说。”团长的一番话让我内心复杂万分,但我知道,自己现在只能回去查清楚,尽量为家人洗清嫌疑。
回到家里后,我找到了父母,详细询问了家里的一些过去,父亲老实地告诉我,确实曾经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因言辞过激而被下放过,虽然后来被平反,但这段历史,成了我政审中的一大难点。我决定重新调查,力求从村里老人的口中打听出更多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村里的一些长辈终于站出来为我作证,证明父亲当年的确是冤枉的,并且那个“下岗”时期,确实与政治无关。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当我把调查结果递交上去时,团长依旧没有太多表示,虽然他不再直接批评我,但他告诉我,整个政审的程序复杂,不能单纯凭一面之词就改变之前的决定。
就这样,我在团里的等待愈发漫长。日子一点点过去,几个月后,终于有一天,团长叫我去谈话。我走进他的办公室时,心跳得厉害,既紧张又期待。团长没有直接开门见山,而是拿出了我的档案袋,笑着说:“政审的问题,终于查清楚了,你父亲的问题没有问题,很多人都替你说话,你自己也确实做得不错。这次,批准你的提干。”
听到这句话,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恍若做梦一般。其实在这段时间里,我早已将这次提干看得几乎无望,没想到竟然会有这样的结果。虽然心中充满感激,但更多的是一股莫名的释然,感觉自己背负的那些沉重的负担终于放下了。
从军营的那一刻起,我已经做好了放弃一切的准备,甚至一度认为自己不可能有机会站得更高。可谁曾想,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胜利。
最后,我离开了部队,带着这张提干卡走向新的生活。回首那段艰难的岁月,我心中感慨万千。这不仅仅是我的胜利,也是父亲的胜利。感谢那些在背后为我撑腰的长辈,感谢团长的理解和支持,更感谢自己从未放弃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