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市场上的早春蔬菜总是那么诱人,尤其是嫩嫩的苋菜,总是让人垂涎欲滴。
但有人说买蔬菜不如自己种,特别是像苋菜这种生长速度快的蔬菜。
那么,这个季节到底要不要自己动手种苋菜呢?
其实,早春苋菜的栽培不仅简单,而且非常有成就感。
如果你也心动,不妨看看接下来的简单技巧,或许你就会发现:种苋菜原来这么有趣!
苋菜品种选择不管是买菜还是种菜,选对品种是关键。
苋菜有很多种,适合早春种的要数红苋菜,它不仅能耐热,还能耐寒。
比如圆叶红苋菜,它的茎干粗壮,分枝能力强,长得快还不挑气候。
而绿米苋也不错,叶片卵圆形、适应性强。
不过,如果你追求颜值,彩色苋菜也是很好的选择。
尖叶红米苋叶脉紫红,边缘绿,很抢眼。
选对品种,半个战役就已经赢了。
整地与建棚想要苋菜早早上桌,利用薄膜保温的技术是个好办法。
搭个1.2米宽,80-100厘米高的小拱棚,把薄膜拉紧,可以提前种个15到20天。
苋菜喜欢疏松、肥沃的土地,准备地块时别忘了加有机肥,增加土壤的营养。
每亩地施点优质农家肥或者饼肥,再加点复合肥,这样土壤更肥。
深耕之后,棚子搭起来,薄膜一盖,床温就上来了,种子出苗也会快很多。
科学播种苋菜种子发芽需要温暖的环境,通常最好23到27度,低于10度就有些麻烦。
所以有了棚子就能灵活很多,一般3月中旬左右就可以撒种了。
苋菜种子虽然小,但撒的时候要掺点细土,这样播种更均匀。
种量控制在每亩半斤左右就好,不然种得太密,苗子长得可遭殃。
播种时,苗床先要浇透水,再撒种子,最后盖上一层薄薄的湿细土,厚度大约0.5厘米,这样不会影响出苗。
1. 温度控制
早期苋菜怕冷怕热,需要控制好棚内的温度。
出苗前,棚内温度要保持在30到32度,夜间不能低于18度。
苗出来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7到30度,夜间20度左右。
而且要注意正午时候的温度,超过35度就需要放风降温。
如果外界气温变得稳定了,白天可以揭膜,让苋菜多晒太阳,晚上再盖上,防止低温影响菜质。
2. 水分管理
苋菜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也不能太多水。
出苗前先不浇水,让土壤保持湿润。
等到3片叶之后,就可以在中午时间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以免病害或者出现高脚苗。
当叶片长到5片以上时,需水量增加,每隔三天左右要小水轻浇一次,确保叶片保持鲜嫩。
3. 施肥策略
施肥也是个学问。
底肥充足的情况下,四叶期前不需要额外施肥。
四叶以后可以结合浇水,每亩施点尿素或者腐熟的饼肥液,苋菜生长会更快更茂盛。
合理施肥不仅能提升产量,还能提高苋菜的品质和口感。
结尾:自家种的苋菜,吃起来格外美味。
眼看着无数翠绿的小苗长成嫩嫩的苋菜,那种成就感可是要亲身体验才能明白。
其实,种苋菜不仅仅是为了吃得新鲜,更是一次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你会发现,在土壤中播下一颗颗种子,然后耐心等待它们发芽、成长,最终收获满满的绿。
或许,每一个亲手种下的苋菜,都包含了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
所以,下次在市场上看到那些诱人的苋菜时,不妨也考虑自己动手来一份早春的收获,不仅仅是为了那舌尖上的美味,更为了那颗充满希望的心。
毕竟,生活就是要这样,不断尝试和探索,让每一天都充满新鲜感。
有时候,一点点土壤和几粒种子,就能让你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