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奥赛选手于行健坠楼去世仅16岁;家长们应该反思什么?

星洲的趣事 2025-04-19 09:39:02

于行健3岁背诵圆周率后百位,5岁自学编程,7岁征战竞赛。 2022年,初三的他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P)中以131分获辽宁省第三名。 2023年,在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学成果展示大赛总决赛中,以497分(满分500)名列全国第一。 2024年,高一时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中表现出色,凭NOIP成绩以A类身份入选辽宁省代表队,最终斩获国赛银牌,此成绩在以往够资格保送清北。 但是他的生命,于2025年4月1日终结。 相信每一个听说这件事的人都会感到惋惜和悲伤。

首先这个孩子学的是信息学竞赛,而不是网上说的奥数,也不是你们传的奥数天才。

说因为没有进信息学竞赛队才自杀的也是谣言,这个大神在高二的時候就沒有集中学习信息学了,所以一些网喷传出这个并抨击竞赛就没什么意思了。毕竟还是有一些真正的爱好者喜欢竞赛并做出一定的成绩的。

他的死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不管是孩子父母,还是其他外人都是无端的猜测,不管是对逝去者本人,还是他的父母都是不公平的。

虽然目前我们孩子没有这么多事情,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去了解了一下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

如果有时间去看看那本《少年维特的烦恼》,那些因抑郁、情感问题自杀的行为,也被称为“维特效应”。

它指的就是,自己本身内心痛苦,看到他人因各种问题自杀,于是也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仿效自杀。 其他人自杀就没了,无迹可寻,但是维特可以被研究,因为他有一整套心理活动、准备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 维特又是为什么要自杀? 在维特生活的那个时代,他无意中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并和她在集体活动中共舞,但是他被提醒,这位姑娘“名花有主”,已经订婚了。 接下来,维特并没有说服自己的内心,离开这位姑娘,而是不断地接近她,和她相处,像朋友又多于朋友,姑娘也感觉到了维特的心意但是每每都接受了。

最后姑娘即将结婚时,维特没有了可走的路——他很纯粹,他觉得自己没办法继续爱了,所以只能死去。 维特的自杀不是一天做到的,他做了很多准备,从产生这个念头,到开枪,有几个月时间。 但凡有人发现、劝阻,我想他应该不至于,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

最后,我们来反思一下,最重要的,是避免孩子走入思想的“死角”,觉得对生活没有掌控感,什么都做不了,也什么都做不好。 明明觉得自己很努力了,生活却还是一团糟,像不像我们自己一样?这也是这帮小孩的苦恼。

但是大人回到家,就什么都自己说了算了,孩子回到家,还是继续得当“孙子”——孙子样的孩子。 所以那些反抗的、叛逆的,也就是在争取把自己当个“人”,那么不如就好好跟他们相处,多了解一下孩子的内心世界吧! 有时间,一起做点什么,运动,出行,打牌,电脑游戏,家长也不用太端着了,和青春期孩子能成为朋友,是你们彼此应有的本事。

0 阅读:4
星洲的趣事

星洲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