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名单出炉!快来看看你家娃得奖了吗?

上海崇明 2024-09-19 11:51:07

为进一步展示崇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努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名片、长江绿色发展标杆,今年5月,崇明区委宣传部联合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展征文活动,以“打造生态文明最佳实践地”为主题,围绕崇明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实践与创新,反映今昔发展变化,讲述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故事。

此次征文受到了崇明师生家长的广泛关注,共收到来自各中小学的有效作品157篇,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10名、最佳指导教师奖3名。

生态文明最佳实践地学生征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

《醉花阴•田园梦》

范昱祺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崇明正大中学

《老屋换新颜》

季万怡

上海市崇明区建设中学

《我和外公的捕鱼之旅》

陈玥辰

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崇明区江帆小学

二等奖

《守望者》

沈佳琪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崇明正大中学

《共栖一片蓝天下》

施程越

上海市崇明区东门小学

《老爸带我游“绿色振华”》

谈添

上海市崇明区长兴小学

《共绘绿色画卷,筑梦美丽家园》

黄晨林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崇明正大中学

《来自崇明的菜》

陈庭轩

上海民办民一中学

《我因生在崇明而自豪》

宋妍然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

三等奖

《心之岛——我的崇明情》

张凯丽

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

《我的家乡——生态文明崇明岛》

鲁堃皓

上海市崇明中学附属东门中学

《打造崇明生态文明实践地的探索与征程》

顾瑜婕

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

《诗和远方,就在你我身边》

田晟霖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

《爱与传承,守护生态岛的绿色约定》

陆嘉屹

上海市崇明中学附属东门中学

《崇明,我的绿色家园》

万梓晨

上海市崇明区海洪小学

《海上明珠绿地家乡崇明岛》

贺伟宸

上海市崇明区竞存小学

《乡振丝路 文韵新河》

卞露萱

上海市崇明区竞存小学

优秀奖

《旧物新生诗意浓》

徐璐寅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崇明正大中学

《一只白鹭》

龚思奕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崇明正大中学

《共绘崇明生态梦》

孙蓓尔

上海市崇明区建设中学

《母亲的花语世界》

俞佳越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崇明正大中学

《绿韵》

张庭轩

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

《崇明美食伴我成长》

周文悦

上海市崇明区竞存小学

《在江海绿岛拥抱生态的春天》

沈鑫茹

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崇明区江帆小学

《绿色崇明,蜕变中的家乡》

施嘉韵

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崇明区江帆小学

《竞美横沙 风光无限》

陆君童

上海市崇明区横沙小学

《绿野崇明:生灵共生之舞》

吴欣然

上海市崇明区竞存小学

最佳指导教师奖

朱学高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崇明正大中学

刘道林

上海市崇明区建设中学

郝晓玲

上海市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崇明区江帆小学

在此次征文活动中,来自不同年龄、不同学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以不同视角、不同故事,共同谱写崇明生态文明的生动故事。通过描述时代洪流中“我”和家乡的发展、变化和交融,展现出浓厚的家乡情怀。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崇明作为上海最为珍贵、不可替代、面向未来的生态战略空间,崇明青少年们在崇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敢于积极创新实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崇明绿色发展篇章。

让我们一起看看一等奖获奖同学的

作品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吧~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崇明正大中学 范昱祺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田园生活是许多人心中的梦想。在我爷爷家,不仅有四季不断的鲜花环绕,还能亲手栽种果蔬,享受从土地到餐桌的喜悦。绿色能源的利用,更是为田园生活添上了可持续的现代色彩。我希望更多人能到崇明旅游、生活,实现他们的田园梦。

范昱祺作品《醉花阴•田园梦》

五年前,当劳技教师的爷爷结束了教学生涯,带着奶奶一同回归他自小生活的乡村,那里有他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

“乡下出行多不方便啊。”爸爸劝道。爷爷笑着说:“蔬菜瓜果,自给自足,如果需要买东西,我可以开着电动汽车到镇上来,怎么会不方便呢?”无论爸爸妈妈如何挽留,都无法动摇这对老夫妇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最终,爷爷奶奶卖掉了镇上的商品房,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开始构筑属于他们的绿色家园。

能干的爷爷亲手设计并改造了原本简朴的三间平房,将其升华为一座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美学的一层半小楼。楼顶的太阳能光伏板熠熠生辉。爷爷笑眯眯地向我介绍:“我们既使用了清洁能源,保护了环境,又省下了电费,一举两得!用不完的电还能卖给国家呢!”我凝视着那片银光闪闪的光伏板,心中不禁对爷爷的环保理念充满敬意。

第二年放暑假,我们回到乡下,发现小楼西侧的那条小河已焕然一新。昔日的水泥护岸已被葱郁的芦苇丛取代,芦苇随风轻轻摇曳,与周边田园景色浑然一体。

爷爷告诉我,这是他多次到村委会申请的结果。水泥保坍工程看似一劳永逸,却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小河流淌,芦苇青青,那才是崇明的特色。村里同意了爷爷家这一段拆除硬质材料。爷爷亲手在两岸植上了芦苇,恢复了小河的自然生态。如今,小河重获生机,鱼翔浅底,蛙声起伏,绘就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

河边,爷爷特意搭建了一个亲水平台。那个雨天,爷爷手握钓竿,悠然自得地静候鱼儿上钩。时间仿佛在这一刻慢了下来,世间纷扰皆远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看着爷爷充实惬意的退休生活,爸爸妈妈慢慢理解了他们的选择。

小院前,那片生机勃勃的菜园是爷爷奶奶辛勤耕耘的绿色舞台。爷爷奶奶年少时也干过农活,爷爷既爱钻研,又肯请教,很快成了种蔬菜瓜果的好手。四季轮转,各类蔬菜瓜果按序生长,绿意盎然。每当我来访,总能看到奶奶手持喷壶,轻巧地为菜苗洒水,那细腻的水雾如丝如缕,仿佛在低吟浅唱着大地与生命的和谐对话。

爷爷向我展示了他安装的液压取水机,轻轻按下手柄,地下水汩汩流出。园中那些鲜嫩的蔬菜,得益于家中独特的水循环系统。地下水经过净化处理,供家庭洗衣、烹饪之用,随后废水再被回收用于灌溉菜园,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爷爷奶奶时常将收获的“绿色”蔬菜瓜果送到镇上,成为我们餐桌上的健康源泉。看着承载着爷爷奶奶的关爱与付出的果蔬,爸爸妈妈也忍不住为爷爷当初的英明决定点赞。

小院的东墙,精心打造的百花园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爷爷最爱的莫过于崇明水仙。每当冬去春来,崇明水仙就在爷爷奶奶的细心呵护下,一盆盆傲然绽放,亭亭玉立。爷爷总是精心修剪,塑造出各种造型,或如凌波仙子翩翩起舞,或如害羞少女含苞待放。他对我说:“崇明水仙也叫金盏银台,天下驰名。它只需一盆清水,就能给人带来满室芬芳,就像崇明人质朴无私、坚韧不屈的品格。做人啊,就得学崇明水仙。”

爷爷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曾发过一首自创的《醉花阴》:“绿意盎然映日辉,田园诗画美。光伏闪银光,科技助力,生态更葳蕤。  流水潺潺鱼欢跃,蛙鸣鹭鸟归。垂钓乐无穷,岁月静好,心中梦相随。”我想,这就是他追求的田园梦吧。

在这里,“绿色”不再仅仅是一种色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实践,一种对崇明精神的传承与弘扬。爷爷奶奶的身影、他们的言传身教,以及这个满载绿色梦想的小院,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而感人的生态田园画卷,令人动容,令人向往。

上海市崇明区建设中学 季万怡

家旁边曾经废弃的碾米房,如今成了美术馆,这里成了村民们的美育世界和田间课堂,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文化的振兴。乡亲们在美术馆绘画,画出他们心中的美丽世界,进而把这种美丽带到生活中去,带到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去,这是我写这个主题的原因。

季万怡作品《老屋换新颜》

我的名字叫老屋,座落在崇明区建设镇富安村,在一个不起眼的路口处。在上世纪80年代,我曾是村里的幼儿园,我这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后来,学生到镇上上学,我被锁了一段时间,村民又把我当作为碾米房使用。到了新世纪,慢慢村民都买米了,我又下岗了。这一沉寂,就是二十年!

2020年我们富安村全面启动市级乡村示范村建设,村领导们忽然想起了我这个老屋,邀请出生在我们建设镇的同济设计院规划师陆勇峰出山,对我进行了一番美容装修,对我上下层近200平方米的进行巧妙设置。上层是创客空间,可以进行各种沙龙活动,村民可以品茗、喝咖啡、谈天,欣赏窗外的蓝天白云和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底层分两间,大的厅,为村民活动展览场所,村民可以在这里画画,办画展,表演拉二胡等才艺;里面是书屋,放着各类适合村民读的书籍,尤其儿童是读的书籍很多,考虑到小孩身高不够,拿不到书架的书,还给小朋友们架上梯子,方便小孩去拿。小书屋空间不太大,人多的时候只能委屈小孩子席地而坐读书了;当然有些村民养的猫狗等宠物,被主人好学的精神感染,也会跟主人一起睁大眼睛看书,我也不赶它们走,毕竟动物依恋主人,动物也有学习的权力。一切完成就绪,陆勇峰规划师,自然成了我新生的爸,给我这个儿子取名“富安美术馆”。当然我的空间不仅是乡村美育的场所,也是村民交往的公共空间和文化活动场所,还是乡村田间的课堂,更是乡村文化创新的磁场,生态文明的实践地。

为了让村民得到高质量的艺术熏陶,我爸陆勇峰邀请美育导师金伯文,他让村民带萝卜、白菜、红薯等村民自家种的农作物,摆放在美术馆大厅,金老师循循善诱,示范画作,随后,让村民们观察农作物,通过描摹,让村民构图规律等。甚至让村民们在大厅里面扎扫把,让村民看着“画模”,现场观摩其劳动场景,金老师指导村民如何画扎扫把人的轮廓,突出扎的动作,如何给扫把涂色等,通过示范指导,手把手教村民,让他们有了绘画的信心,再加上画的是村民自己熟悉的农作物和劳动场景,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村里的男女老幼,纷纷加入,村民在老师鼓励下,画出了他们人生中第一幅有意义的绘画作品。随后村民把自己的作品,装裱在我的玻璃窗外,把我点缀得五彩斑斓,看着村民爱美的笑容,也把我高兴得心花怒放。

有时擅长水彩画的董老师的带领村民,走到我的周围田间,给春日的风景写生。村民们走向田间,各自寻找入画的美景,他们或画民居,或画田园,或画乡村公园,阳光和煦的春日,在春风陪伴下,愉悦地享受着绘画创作的乐趣。三三两两的身影中,有女儿从市区回到乡下陪伴崇明的老父亲画画,有年轻的妈妈带着小孩在一起创作,也有祖孙两代人一起在田间作画……这些温情的画面,也成为了春日里最美的生态风景。后来这些画,放在大厅里,成了村民的画展,引得游客和村民们久久驻足,赞不绝口。

就这样两周一次的大型活动,在我这里有条不紊地开展,有画家杨云平、沈振辉的画展,有拓印,有伞绘,有夏日的扇绘,有冬日写春联和福字……。和丰富的文化活动相比,我这里更像是爱心之家:民间艺术家指导村民活动都是义务免费的,大学生们积极前来做公益,村民们做志愿者帮助打扫卫生,烧水,布展,也是没有报酬的。三年来,在民间艺术家指引下,开展几十次村民文化活动,让我这间不起眼的老屋,逐渐成了网红的打卡地,文明的样板房,我还有幸被登上了《解放日报》。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文化的浸润和振兴,通过我这样的“富安美术馆”为载体,以美育活动激发了村民创造美的欲望,丰富了个体文化生命,提升了村民生态和文明素养。这就是我老屋打造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间!

崇明区江帆小学  陈玥辰

地球让我们生存,我们当然要保护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是地球的小主人,谁不想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更漂亮?然而现在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我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如果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的生命将会毁于自己手中。我相信只要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参与,那么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色的,水一定是清澈的,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陈玥辰作品《我和外公的捕鱼之旅》

当我们在欣赏绿水荡漾、鱼翔浅底的美景时;当我们大快朵颐、品尝鲜美鱼味时,可曾想过“桃花流水鳜鱼肥”,鱼自何处而来?我们的自然生态又将向何处去?

我正想着,外公招呼我去旁边小河里捉小鱼。我想了想:捉完把它们放了不就行了?我哼着小曲,屁颠屁颠随着一起去了。

外公找到了小河里水比较浅的地方,然后用铁锹把旁边的泥土铲到河里,形成两个“人工堤坝”,将小水塘围堵起来,接着挖一个小洞把水引出,水面一点点下降,变得越来越浅。“外公,你这不是竭泽而渔吗?”我嘟嘟嘴问。“对啊,要不然你怎么捉鱼啊?”外公咧嘴笑了笑。“可这种方法……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吗?” “怎么会呢?又不是把水全弄干,还留了一些水。”乍一听外公的话,似乎很有道理,爱玩的本性使我放下顾虑,转身“虎视眈眈”地盯着河底。可过了好一会儿,我都没看到几条小鱼,更别提抓到了,我不禁思考起来,难道河里的鱼被人大量捕捞了吗?还是河里的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了,鱼儿无法在这生存了呢?再回想一开始,在外公围堵小水塘的时候也几乎没有见到鱼的身影。我学着外公的样子开始抓捕小鱼,经过一番折腾,好不容易抓到了两条。

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看着手心里抓住的两条小鱼在扑腾,很不是滋味。它们虽小,却还在歇斯底里似的扑腾,扑腾的力度极大,让我感觉它们仿佛在用生命与人类的肆意捕捞抗争,似乎在用全身诉说着失去“家园”的辛酸……这顽强的生命力看得我有些惭愧,我们不该因为贪玩、欲望就去破坏它们在小河的悠闲生活呀!

“外公,我们还是把它们放了吧。”我提议。“哎呀,好不容易才抓两条小的,等等带回家自己养着玩,不是挺好的嘛!”外公不以为然地说。“外公,我们在自然课上学过,把这些小鱼抓走,就会破坏河道里的生态平衡!小鱼和其他微生物一起,才能组成完整的生态的循环系统。再说了,小鱼也有它的家人在等着呢!我们把鱼放了就回家吧!”鱼儿一进了水就没影了,“我们一起好好长大吧!”,我在心里悄悄祝福它们。

就在这时,河道的另一头传来一阵吵闹声,我带着好奇心拉上还满裤子是泥的外公,连蹦带跑了过去。原来是村干部发现有位叔叔准备用地笼到河里捕点鱼鲜尝尝,但还没找到合适下手的地点,就被发现了。村干部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语重心长地说道:“地笼属于非法捕捞,影响河水流速,威胁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如果还有下次,我们将报警处理!”

外公听完后,拍着我的肩膀慢慢说:“从鱼从羊为鲜,从鱼从水为渔,河里才是鱼儿的家呀!今天我们做出的选择,都是造就我们的未来!”

傍晚,夕阳为伴,微风轻拂,缕缕温暖的霞光照进平静的小河,也照进我与外公的心里。

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看到岛上江河清流,鱼虾嬉戏,不只是在人造的海底世界,还在天然的江河湖海;我们享受的鱼之鲜味,不仅靠盒马等超市的有限配给,更依靠大自然慷慨的馈赠。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