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登奎为何要抵制宣传华国锋?

管亥看历史 2023-10-29 03:02:00

有这样的两首歌,《东方红》中有一句: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交城山》中另一句:游击队里有一个华政委。

这两句歌词看上去似乎有异曲同工、不谋而合之处。

那么,歌曲中提到的毛泽东同志和华国锋同志是否可以相提并论、等量齐观?

要知道,身为山西交城人的华国锋,是毛泽东晚年时提拔起来的,并打算将国家大任交付于他,做自己的接班人。

正当中央准备帮助华国锋树立形象进行大力宣传时,当时负责宣传工作的纪登奎,却不同意宣传……

那么,中央为什么要宣传华国锋,纪登奎又为什么要抑制?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被宣传的华国锋另有其名

1921年2月16日,华国锋出生在山西省交城县南关街关头村一户制革工人家庭,原名叫苏铸。

1938年,当时17岁的苏铸瞒着母亲“偷偷”离开了家,参加了交城县牺牲同盟抗日游击队。

他还给自己取了个化名“华国锋”,以至于后来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本名苏铸。

关于这个名字,在交城有不少老人凭着自己的记忆讲述了华国锋儿时的故事:

有人说得很“玄乎”,说华国锋从小就有当领袖的先兆,就有“大人物”的光环,讲了很多他和别人与众不同、鹤立鸡群的事儿。

也有人说到,改成这个名字就预示着他将来能够成为共和国的领导人:“华国锋——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先锋嘛!”

当然这些都是坊间传说,虽然无法亲自与华国锋本人证实。

确实,有一位记者因此采访过很多人。有人说这个名字是取“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之意,也有人说取“中国人民抗日救国先锋”之意。

以至,在华国锋逝世后。新华社发表的《华国锋生平》中说,“是因革命工作的需要”。

总之,不难看出一个才17岁的热血青年。

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瞒着母亲“离家出走”,毅然更名参加抗日游击队的决心和意愿。

正是这样的一个青年,在1955年10月4日至11日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这样介绍华国锋:

他笑着说:“你是我的父母官啊”华国锋顿时满脸通红。

“一个老实人哩!”主席继续赞扬道。

中央为什么要宣传华国锋

1976年,已是垂暮之年的毛泽东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因为不能久坐,只能在床上办公、看书。

长年累月地躺卧导致活动量减少,身上的肌肉都有所萎缩,尤其是两条腿最为严重,如果没有人搀扶,毛泽东想站起来都相当困难,更不用说走路了。

他不仅行动不便,说话也很费劲,只能从喉咙里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词语;肺心病不时地困扰他,整个人常常处于严重缺氧的状态。

主席自知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时常考虑有那么一天由谁来接班。

到哪里选可以委以重任,值得依赖的人呢?

毛泽东选来选去选中了华国锋。

华国锋长年在毛泽东老家湖南省工作,可以说湖南是他的第二个故乡。因此毛泽东对他十分熟悉,是他在地方干部中所赏识的人之一。

因为种种原因,毛泽东对华国锋尤为信任。

晚年的毛泽东把华国锋调进中央领导机构中担任要职,并且把公安大权交给了华国锋。

足以见得对华国锋的信任度之高。

华国锋也不负毛泽东的期望。

慢慢地他积累了许多实际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扎实稳重,深得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好评。

他与当时国务院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等相处得很好,在工作中配合得比较好,甚是团结。

这使得毛泽东对华国锋的好印象更加上了一个层面。

更加坚定了毛泽东的决策,华国锋是可以使他放心委任的接班人。

1976年4月5日天安门“ 四五运动”发生后,选谁来当接班人的问题严峻、迫切地摆在了毛泽东面前。

1976年4月7日,毛泽东经过慎重考虑,再三斟酌。

于当天下午提出,由华国锋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决定让华国锋接自己的班。

毛泽东说华国锋,“厚重少文,办事不蠢”。

他把华国锋比作汉代的周勃。“安刘氏者,必勃也”。

毛泽东认为,在他身后,能够保持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稳定的人,必定是华国锋。

为了能让华国锋顺利接自己的班,毛泽东采取了两个措施:

一个措施是在 1976年4月30 日亲笔给华国锋写了三个条子:

一个写着“ 你慢慢来,不要着急”,

另一个写着“ 可以照过去方针办” ,

还有一个写着“ 你办事,我放心”。

这三个条子,就是确定华国锋为自己接班人的条子。

另一个措施是让掌握军权的叶剑英辅佐华国锋。

他在生病期间多次找叶剑英谈话,要叶剑英像“周公辅成王”那样,辅佐华国锋。

考虑到当时的华国锋威信不高,很多人对他并不熟悉,毛泽东还特别向全党交待要造这个社会舆论,要大力宣传华国锋同志,要使全国人民逐步认识华国锋同志。

毛泽东就是这样不遗余力地想要把华国锋送到一定的高度。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党中央领导人作出的最高指示,要大力宣传华国锋。

却有一个人不同意,迟迟不肯签字……

纪登奎为何要抵制宣传华国锋

此时同为山西人,时任副总理并负责宣传工作的纪登奎,对于华国锋的宣传工作持保留态度,迟迟没有签字。

只要纪登奎不签字,宣传工作就无法开展。

这是因为有这样的一首歌,歌词写到“游击队里有一个华政委”。

此刻,只要纪登奎一批示。各大权威媒体就会循环播放,随即在全国迅速传唱开来。

然而,这首歌送来以后,纪登奎并没有批。

受中央委托的汪东兴找到纪登奎,责问他“宣传华主席不力”。

尽管如此,对于这首歌,纪登奎还是没有批。

又过了几天,纪登奎接到电话通知,中央要找他谈话。

纪登奎去了以后,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都在,对他说的话很简单也很明确,只有简单的几句:

中央决定对宣传工作,做一点调整。原来是由姚文元管,现在是登奎同志管,以后交给汪东兴吧。

这是粉碎“反革命集团”一个月以后的事情;纪登奎接管宣传部到移交给汪东兴,他查过工作日志,一共只有短暂的27天。

在某次政治局会议上,纪登奎就此事发表过这样的意见:

现在,我们把华主席和毛主席平列起来,伟大领袖毛主席,英明领袖华主席,这样的做法,好不好?

还是毛主席讲的道理嘛,领袖的威信,是在斗争中建立起来的,靠人为树立,舆论加持,归根到底是不行的。

许多年以后,纪登奎和儿子纪坡民闲谈起这件事。

说不赞成新编《交城山》那首歌的具体想法:“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游击队里有一个华政委”,这首歌可万万唱不得呀。

歌中的那个华政委,可算不得什么政委啊?只是个小县城大队的政委嘛,一共只有十八个兵。

问题是,歌曲中的华政委在领导十八个兵的时候,共产党的军队里,不说那些元帅、大将了,就是肖华、杨成武等等一众人,也都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了。

这样的人已经有一大群了呀,这些人可都还活着哪!

他们可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哪一个不是戎马一生、久经沙场呀!

我在军队里干过几年,和‘老总’们在一起‘混’过,对他们还是比较熟悉的。

领导十八个兵,就那么唱,你让那些‘老总’们听了,心里是个什么滋味儿?

这首歌,对华主席在军队里的影响实际上并不好,我这是为他考虑嘛。”

在这件事情上,华国锋本人对于这首歌也持保留态度。

华国锋说,自己出生于1921年,全面抗战时期不过二十几岁,还是个年轻人。

虽然当年指挥了一定的武装力量,但相比起八路军、新四军主力部队,游击队只是地方武装,武器装备和组织情况都不像正规军那么强,也没有什么大仗可打。

事实上他领导的武装大队一共不到20个战斗员,而八路军主力一个排就有30人左右。

非要把这段经历以自己为主角写成歌曲,面向全国宣传,确实不太妥当。

并且还强调当年就是“政委”,有些言过其实。

华国锋认为自己的军事资历远不及那些开国元勋们。

在1977年春天的一次中央会议上,华主席主动提起了《交城山》歌曲的事情。

他要求将歌词改回去,恢复原版的民歌《交城山》,不再宣传自己,并强调“我们的工作要突出集体,不提倡突出个人”。

他的这番表态,令在场的干部们钦佩不已。

除了高风亮节之外,也体现出华国锋的处世智慧。

华国锋是交城人、山西人的骄傲,怎么宣传他,都不为过。这里的群众可能都不会反对。

但华国锋清楚:新的领导人建立威信,主要还是靠过硬的工作成绩。

把国家治理好,远比宣传口径的“包装”更有说服力。

比他年长的开国将军们,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带兵过万人的比比皆是。既然自己没有突出的军事经历,就不必强行宣传,反而适得其反。

华国锋说出的这些话很有水平,崇尚集体力量,不突出个人。

他的厚重与睿智,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肯定。

1977年后,《交城山》这首歌也不再进行推广,并且按照华国锋的要求改回了原版歌词。

但这首歌在交城人、山西人心中,永远是“交城出了个华国锋”。

看来,同为山西人的华国锋和纪登奎在这件事情上,不谋而合,殊途同归。

难道,华国锋没有值得宣传的事情吗?

公元1976丙辰龙年,被称为“中国最多灾多难的一年”,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给人民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痛苦记忆。

中国四大领袖中的周恩来、朱德相继去世,惨绝人寰的唐山大地震,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陨落……最后是举国欢庆、振奋人心的粉碎“反革命集团”。

这其中,华国锋在粉碎“反革命集团”的历史事件中起到决定性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足够名留青史、功垂竹帛。

解决“反革命集团”,这可是要冒非常大的政治风险的。

但是,在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必须有人站出来,承担这份责任。

1976 年 9 月 11 日,这个关键性的人物——华国锋——出现了。

当时正在为毛泽东守灵的华国锋,假称身体不舒服,借外出检查的机会找到李先念,向其袒露了自己解决“反革命集团”问题的决心……

从提出动议到分别沟通,从商量方案到坐镇主持,华国锋是抓捕“反革命集团”行动所有环节的主导者。

关于这件历史事件,华国锋绝非仅仅“有功”,而是“起了决定性作用”。

不费一枪一弹,不流一滴血,顺利粉碎“反革命集团”后,众望所归。

正如2008 年 9 月 1 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华国锋生平》中所说:“在党和国家的几位主要领导人相继逝世后,华国锋同志同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提出要解决反革命集团的问题,得到了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赞同和支持。

同年 10 月,他和叶剑英等同志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反革命集团,挽救了党,挽救了社会主义事业,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华国锋同志在粉碎反革命集团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做出的重要贡献。”

这时华国锋只有 55 岁,正当壮年,精力过人。

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在中国只有他同时兼任这3 个职务。

比1949年时的毛泽东小 1 岁。所不同的是,毛泽东一直在位,直到逝世。

而华国锋只在位 5 年即辞职。

对于辞职他是这样说:“党内再斗争,老百姓会遭殃的。我坚决辞掉一切职务。事先是和叶帅说过的。有的人说我是傻瓜。有的人说我太老实。我没有后悔。”

华国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一生作风严肃、严谨,为人沉稳,平和,少言寡语,从不喜形于色。

讲起话来不慌不忙,操着山西晋中普通话。

每当讲到紧要处时,做着手势,脸上的表情也多一些。

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不跟风,有信仰、有原则、有主见。

让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么评价他的:

熊向晖向叶帅介绍华国锋时,说:他含而不露。

李先念评价他:“非常有原则。”

叶剑英评价他大智若愚,有智有勇。

并说他“谦虚、稳重、诚恳,有民主作风,是领袖之才。毛泽东是慧眼识英雄。”

“华国锋受命于危难之际,非常之时,非常之事,非常之人,建立非常之功,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当年,毛泽东选华国锋作为接班人一定是正确的。

28 阅读:7693
评论列表
  • zlei 17
    2023-12-06 07:02

    华主席为国为民,实心实意!

管亥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