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的精髓,用科学来解释和印证,就很简单!

老张阳明心学 2024-12-10 06:36:05
修觉当下境,体悟事上圆。大家好,我是张三君。 本文1800字。前面说一些原理,后面说大脑科学对心学的一些解释。对前面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后面。 一直以来,心学和心像一个黑盒子,从外面看不到里面,但是,科学挖开了一个孔洞,让我们有机会一窥黑盒子里的秘密。 一,心学和大脑科学都是探究心作用的原理在认知上,王阳明心学和科学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揭开心作用的原理,都是为了在心作用的原理上,探究如何更好的生活。比如,解苦,觉智慧,自我实现等。而佛学有用,也是因为和心学一样探究心作用的原理。比如《金刚经》《心经》《唯识论》《解深密经》等。 之所以有人说,心学是儒道佛三家的智慧结晶,从探求心作用原理的出发点看,的确如此。 如果没有心作用的原理做支撑,就像是在流沙上建房子一样,早塌了。 这里的科学,主要说的是大脑认知科学和大脑神经科学。正是因为大脑科学的进步,这几年,类人的人工智能才突飞猛进,它是有用的。 认知和科学不分家,心学也不离科学,我们可以举一个小例子。 《春秋左传》里记载了一个名篇:曹刿论战。曹刿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汉语里也有“事不过三”的说法。 这些认知,经过中国人几千年的检验,是合真的。 这些认知,在大脑科学里都有原因: 大脑神经在三次(多次)重复刺激后,会突然几倍的增强或抑制反应。(专业术语叫LTP长时程增强和LDP长时程抑制),这就是曹刿说的“士气衰落”的原因。 生活中,每个人也都体验过。比如,有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做你不喜欢的事情时,你心里的怒气值一下子暴增。 大脑就是这么工作的,认知和行为的背后有心作用的原理支撑。 放大一下,儒家的修身养性,禅宗的顿悟,修行等都可以从大脑科学里探究到一些答案。这些内容,以后可以慢慢聊。 回到正题。 二,心学和大脑科学,从两个不同方向,探究心作用原理。心学有用,是因为心学探究的正是心作用的原理。心学和大脑科学这两者可以相互印证。它们就像硬币的两面,都是硬币本身。 并且,王阳明所说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也都能从大脑科学里找到答案。 《易经》系词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这里我们引申一下。 心学哲思是形而上的形式, 大脑科学知识是形而下的形式。 心学和大脑科学,从两个不同的层面探究心作用的原理。心学从上层哲思的层面,大脑科学聪下层科学知识的层面。 用哲学的思维来说,心学是从心用向心体的逼近,大脑科学是从心体向心用的趋近。 何为哲思?就如曹刿,他从经验和思维里获得,而经验和思维是心作用的一部分,我们一直在用心,把心投射到心自己,和外物对象,天地万物时深度思维,找到的答案,就是哲思。中国的先贤们一直在这样做,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说仁,孟子说心性,朱熹说理,王阳明说心学。有人盲目崇拜西方,这并不客观全面。全世界最善于思考的民族,中国人应该是第一的。中国人是最善于哲思的民族。 三,‬心学可以用大脑科学来解释和印证。跳出三丈外,《传习录》和王阳明的教学所说的,心学不正是用心作用的原理去探秘心作用的原理吗? “心即理”,西方哲学家们所说的理性,中国人所说的义理,老子探究的道,朱熹主张的天理,不正是从心中显现出来的吗?事物的规律是外在的,但是人作为物,心作为物,也不离道和理的范畴。理有先天,有后天。心即理,在大脑科学里一个粗略的解释就是,心里有写好了一些基本规则,人依赖这些功能和作用才能认知,用这些先天的理,探求后天的理,从而找到真理。 “知行合一”,这个更简单。人的知行,都是不离大脑神经系统的,知,落在大脑神经里形成了存记,也就是佛学说的唯识论里的八识之一的藏识。要是没有存记,人如鱼一样7秒的记忆,也就谈不上心学了。 大脑里存记,运行的信息,都是识。人的行,也是从识为根的而生发作用的。在识的角度,从大脑神经的角度,知行自然就是合一的。大脑正是以知行合一,这样的基本规则,形成了一套实践和认知的正反馈系统。王阳明发现了这一底层规则,提出了“知行合一”这一好方法。因为,这四个字符合心作用的原理。 “致良知”,就像孟子说的:“不学而知,谓良知。”大脑神经里,心里早就写下了一些基本的规则,见到小孩落井,会生出恻隐之心。见到强盗杀人,会生出是非之心。这是天生的,大脑自带的功能。所以,良知必然是认识,智慧,知行,道德等的根本。良知也是大脑和心作用的底层逻辑。心学是良知之学。 心学的认知,用大脑神经科学去印证和解释,很多答案其实很简单,佛学也一样。 用大脑科学去解释心学和佛学,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1 阅读:93

评论列表

kongkong

kongkong

3
2024-12-13 10:30

大脑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吗?事实上不少大脑得出的结论都是错的。用一把弯曲的尺子去校对物体,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学佛就要以佛经为主,世俗认知只能作为参考。若以错误的认知去看佛学,也只能得出错误的见解

kongkong

kongkong

3
2024-12-13 10:23

假如:见到强盗杀人,会生出是非之心;那么杀人的强盗会不会生出事非之心呢?若强盗生出事非之心他也不会去杀人了。若强盗生不出事非之心,那么心即理、良知之说也就说不通了

老张阳明心学

老张阳明心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