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采访于魁智和李胜素的视频在圈里炸锅了。
两位京剧名家信誓旦旦说国粹发展势头良好,用不着外人操心。
这话听着硬气,可底下戏迷的评论早就吵翻了天——有捧场的说角儿们底气足,更多人在问:要是真那么红火,为啥剧场里白头发比黑头发多?
十年前北京长安大戏院门口黄牛倒票,现在门口黄牛改卖德云社相声票了。
这场景让老戏迷心里不是滋味,却让郭德纲的麒麟社捡了便宜。
剧场经理私下透露,去年京剧专场平均上座率不到五成,但只要老郭登台,1080的票半小时就能抢空,年轻姑娘举着荧光棒在台下喊"安可",这景象放二十年前能把老师傅气背过去。

豫剧现在火得邪乎,红白喜事、庙会集市,哪都能听见梆子声。
河南老乡说这叫"戏养人",郑州人民公园里天天有老头老太自带板凳听戏,比广场舞队伍还壮观。
去年洛阳某乡镇庙会请豫剧团,十里八乡的电动三轮把国道都堵了,派出所不得不调来无人机维持秩序。
反观京城某京剧院的下乡演出,台下观众还没台上龙套多,村长硬是给村民发鸡蛋才凑够人头。
老郭搞京剧的路子确实野。

把相声里的现挂搬上戏台,在《未央宫》里加网络段子,气得学院派教授拍桌子骂"糟蹋艺术"。
可年轻观众吃这套,天津大礼堂那场四个钟头的戏,00后愣是没人提前退场。
有票友说得实在:"看角儿们端着唱《贵妃醉酒》当然好,可连刷三小时谁受得了?老郭在台上来段即兴抓哏,至少能提神醒脑。
"
豫剧能杀出重围全靠草根智慧。

人家早把剧场搬到快手抖音,直播间里打赏点戏,演员当场就开唱。
去年某豫剧网红靠改编《朝阳沟》段子涨粉百万,带货卖胡辣料都比某些京剧演员年收入高。
反观某些院团还在纠结"云演出是不是糟蹋艺术",结果疫情期间差点揭不开锅。
这事说到底是个生存选择题。
当阳春白雪的票房养不活剧团时,是饿着肚子唱《锁麟囊》,还是学老郭在戏里插广告?豫剧老艺人说得实在:"先让大伙听见梆子响,再琢磨怎么唱得讲究。

"现在豫剧能养活二十万从业者,靠的可不是非遗补助金。
互动话题:
1.您觉得传统戏曲该不该学郭德纲搞创新?
2.如果明天起所有戏曲院团都不拿国家补贴,您猜哪个剧种能活到?
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