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这种非醇性的饮料长期以来为国人喜爱。公元九世纪后期,唐人陆羽在几十年的研究基础上写成了一本《茶经》,对茶叶的品种、烹茶的用水和方法以至各种茶具都作了出色的总结。
一套精致的茶具用来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确实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陆羽的时代推崇“越窑”即浙江青瓷茶具,之后,江苏宜兴的紫砂陶就异军崛起,成为在各种名瓷之外别树一帜的茶具。
明代李渔曰:“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又曰“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称颂宜兴紫砂壶是最为理想的注茶器。与其他品种的茶具相比,宜兴紫砂壶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整去砂无土气耳”。“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极不夺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茶味越发醇厚芬芳。
2、紫砂壶“注茶越宿暑月不馊”。
3、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内壁不刷而绝无异味,应用经久能增积“茶锈”,空壶以沸水注入也有茶香。
4、紫砂器使用越久,器身色泽越发光润,玉色晶光,气韵温雅。“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暗然之光,入手可鉴”。
5、冷热急变性好,寒天腊月,沸水注入,绝对不会因温度急变而胀裂。
6、砂质传热缓慢,使用提携不烫手。
7、性耐烹烧,可放在温火上炖烧,不易开裂。
总结起来就是:它不仅具有造型简练大方、色彩淳朴古雅的特色,而且还有特殊的功能,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加之使用的年代越久,器身色泽就越发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也越发醇郁芳馨,甚至在空壶里注入的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的香味,所以寸柄之壶,盈握之盃,珍同拱璧,贵如金玉。
紫砂器的泥料、造型、做工可以通过外在的特征去欣赏,而茶叶作为一种饮品,一般不直接食用,食用的是溶于热水的可溶性物质,其中有效成分与浸出量有关。水浸出物约占茶叶干重的40%以上,主要包括多酚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糖类等有机化学成分和矿物物质与微量元素等无机物。茶汤中这些含量越高,茶的味道越好。
自古以来紫砂壶一直被人们誉为泡茶的上品,古人也许只能通过舌头和主观的个人评判去阐述,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方法科学的去测量:宜兴紫砂壶在饮茶中到底具备哪些优势?
1、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使用分光光度计分方法测定茶汤中茶多酚的含量。分别称取3g茶叶,置于4种茶具中,注入200ml的沸水,冲泡5分钟倒出茶汤测定茶多酚含量,每隔6分钟再次冲泡,连续四次。测定结果见下图
结论:从图中可以看出,茶汤中茶多酚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多,使用紫砂材质的茶具溢出的茶多酚明显高于其他材质的茶具茶多酚含量。宜兴紫砂壶的茶多酚浸出量高于普通紫砂壶,到达28分钟的时候,含量趋于平衡,增加幅度减小。
2、儿茶素含量的测定
通过HLPC高性能液体色谱分析方法,对四种茶具浸出物中儿茶素含量的测定。
同样称取3g茶叶,置于4种茶具中,注入200ml的沸水,冲泡10分钟倒出茶汤测定茶多酚含量,每隔20分钟再次冲泡,连续四次。测量结果见下图。
结论:从图表明,茶儿素的变化趋势是随之时间的增加,在10-90分钟内,溶出量不断提高。其中宜兴紫砂壶的含量最高,玻璃杯最少。紫砂材质茶具优于其它两种材质的茶具。
3、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采用铜碘法测定茶汤中还原糖含量。试验步骤与茶多酚的测定方法一致。
得出的实验结果见下图。
4、微生物检验 平均菌落数/ml
文献中有“注茶越宿,署月不馊”的典故,食品是否会发酵变质,主要是食品是否存在微生物。因此本实验采用稀释平板法,科学的检验茶壶的保质性能。将四种茶具冲泡茶后倒出的茶水,测定两天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数量。数据结果见下图。
结论:从中看出,在相同时间内培养情况相同的条件下,紫砂壶的细菌总数较高,高于白瓷壶,宜兴紫砂壶则是最高,与文献中的情况不符,以此判断古人在称赞紫砂壶的诗句中有夸张的成分,对其认识不够科学,不管馊还是不馊,我们在平常生活中不宜饮用隔夜茶。
小结对茶水浸出物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文献中提及宜兴紫砂壶作为“世间茶具之首”的称赞,有一定科学道理,使用它冲泡,浸出物的成分数量多,茶的味道好、口感佳。而茶叶中浸出物的多少与水温和茶叶类型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在适应、恒温的条件下,茶叶中的营养成分的溶出量达到最高。紫砂属于多气孔结构,白瓷壶坯体致密、气孔较少,同时紫砂材质的热传导率比白瓷壶低,具备较好的保温性能,较好地阻止温度快速降低,使得水温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温度,更加有利于茶叶浸出物溶出。同时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多孔结构,使得孔道中容易聚集、滋生细菌,因此在微生物检测中紫砂材质茶具细菌含量最高。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平时注意茶具的清洁,喝完的茶具不宜陈放,应及时清理冲洗并倒放晾干。
饮茶要讲究方法,才能真正品赏到茶叶的色、香、味。饮茶还要讲究卫生,才能更有益于健康。
一把好壶,二两闲茶,三人品饮,四季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