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华佗是印度人,并非中国人?清华教授一针见血,指出关键证据

麒阁天下事 2024-06-08 14:31:50

文/编辑:麒阁史观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很多医院的专家办公室内,都有“华佗在世、扁鹊重现”的锦旗,这些都是患者赠送给医生的,称赞他为当代神医的意思,而“华佗再世”也成为无数医生心中的“最高荣誉”。

众所周知,华佗是三国时期的一位神医,他以极高的医术救活了无数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神医,却被国学大师质疑身世,认为他不是中国人而是印度人。

那么,这位教授为何如此自信指出这一观点,华佗的身世之谜真的要改写吗?

国学大师的质疑

这位提出质疑的国学大师,名叫陈寅恪,他一生学贯东西、视文凭如废纸,著名的国学大师郑天挺先生称他是“教授的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在国学领域里,陈寅恪的成就是无人能及的,他自幼聪慧过人,从小就熟背四书五经,他深厚的国学基础,精通国史,又大量汲取了西方文化,因此他的史识和考论的功力,深受学界学者的推崇,他本人也在清华大学任职。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精通古今的鸿儒之才,经常提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观点。

1930年,陈寅恪先生在他的著作《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中,首次对名医华佗提出质疑。

陈寅恪认为,《三国志》中描写“华佗破腹事迹”与佛经中的《佛说 女耆域因缘经》有高度相似的地方,而他本人也认为华佗有可能是印度人。

陈寅恪在他的著作中也指出了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有可能会当时印度传过来的故事与三国时期的人物进行混淆,陈寅恪认为华佗的名字和印度有关。

天竺语中agada”乃药之意。旧译为“阿伽陀”或“阿羯陀”,为内典中所常见之语。“华佗”二字古音与“gada”相适应,根据读音的相同,陈寅恪认为“华佗”很有可能是从梵文中音译过来的。

中国人名中很少有人名“佗”,而且古人的字和名都是有关的,《三国志》中记载华佗字元化,而他的字和名毫无关系,不过汉代一人两名的例子也有很多,也有人用“佗”为名,比如秦朝将领赵佗。

有关名字的问题,并不能肯定华佗是印度人,除此之外,他还发现《三国志》中有关很多华佗方面的事迹都十分可疑,华佗在三国时期发明的“麻沸散”可谓是大名鼎鼎,“麻沸散”中的主要成分是“曼陀罗花”。

而“曼陀罗花”的主要原产地就算位于印度,所以陈寅恪也认为,华佗能够研制出这种药物来,很大的程度是因为他本人来源于印度,这一发现也为华佗的身世提供有利证据。

陈寅恪通过这些证据,他认为是陈寿听取了民间有关印度传说而特意将其加入《三国志》中,当他的这篇论文发布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他的这些观点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同时也让启发了“华佗是印度人”、“华佗医学来自印度”等假说。

不过有一个证据能够打破陈寅恪的说法,那就是华佗的出生地。

华佗的身世之谜

《三国志》中记载了华佗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华姓出自春秋时期的宋国,是宋国贵族的后裔,而宋国的故地就是位于谯县,当地的百姓至今也有姓华的村民。

华佗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曾游学徐州,精通数经,名臣陈珪推举他当孝廉,后来太尉黄琬也曾征召他,都被华佗推辞。

东汉末年隐士流行从医,而华佗也选择了从医,在他多年的医疗实践当中,非常善于区分病情和脏腑的病位,往往是药到病除。

华佗不仅医术全面,同时他还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并擅长外科手术,被后世认为是“外科始祖”,在他从医生涯中足迹先后遍布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广陵太守陈登突然生病,并且面色发动、吃不进饭,此时华佗为他诊脉后发现他胃里有虫子,并且数量很多,这些都是吃生鱼、生肉造成的。

陈登得知后连忙询问华佗该如何治理,华佗命人煎好汤药,让他先喝上一升,过一会肚里的虫酒就吐了出来,就这样陈登的病被治好了。

最能形容他医术高明的当属“麻沸散”了,当病人饮用完麻沸散后就能进行剖腹手术,这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记载有关全麻手术的,华佗在当时已经做了肿瘤切除和肠胃缝合等手术。

有一次一名老汉找到华佗大喊肚子疼,由于病势危急,华佗让他喝下麻沸散,等他麻醉后为他动刀,经过治疗后,病人在一个月后奇迹般的好了,当时华佗就已经用上了麻沸散,要知道西方的麻沸散是在十八世纪初才用上的,比华佗晚了一千六百多年。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然而在原著《三国志》中,为关羽刮骨疗毒的并非华佗,而是蜀军军医,而“刮骨疗毒”是在赤壁之战后发生的。

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为“公元208”年,当时曹操最疼爱的儿子曹冲病逝,曹操则后悔的说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显然,刮骨疗毒时,华佗已去世多年。

曹操为何要杀华佗?

在《三国志》中记载,曹操晚年患有“头疼病”之苦,常常头疼欲裂,晚上睡不着觉,被折磨的苦不堪言。

有病自然就得找人医治,曹操的病让当时的宫中御医、京中名医都束手无策,几乎是被宣判“无可救药”,没有办法曹操只能找来华佗,当华佗为曹操进行望闻问切后,认为曹操的病因用中风引起,病因在大脑。

之后华佗就提出了“开颅手术”的方案,让曹操先喝下麻沸散,然后利用利刃打开曹操脑袋,取出头疼的罪魁祸首,这样就能去除病因。

这种手术别说是在东汉时期,就算是如今医术先进的今天,也是想都不敢,一次开颅手术需要太多的设备,稍有不慎就会丢失性命,先不说没有呼吸机、心电监护设备等医疗仪器,单单是术前消毒、术后防感染都是一个大问题。

曹操一听华佗给自己做开颅手术时,说什么也不会答应,本性多疑的曹操以为是华佗想要趁机杀害自己,于是二话不说就将华佗给关进监狱中,最终使得华佗惨死监狱,由于《三国演义》的广为流传,因此曹操的多疑也成为华佗被杀的缘由。

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对于头部是非常看中的,代表着一个人最高的权力,然而华佗想要打开曹操的头,这分明就是在找死,最终华佗死于曹操之手。

如今距离华佗已经去世1800多年,这位医术高明的神医也常常被人称赞。

华佗在中国人的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他不仅能够治病,同时还发明了麻沸散、五禽戏,虽然华佗所著的大部分医书都被烧毁,但他的学术思想并没有完全消失,他的弟子吴普是著名的药学家,在吴普的著作中记载了华佗的一生有多位弟子。

华佗晚年时期著作《青囊书》、《枕中灸刺经》等多部著作,可惜的是全都失传了,不过华佗对于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三国志》中《华佗别传》中记载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疾病,说他是神医一点也不为过。

对于华佗属于哪国人的问题?从陈寅恪提出是“印度人”后,相关的论述也就出现了,1980年日本弘前大学医学部麻醉科教研室松木明知在日本出版的《麻醉》第9期,发表了题为《麻醉科学史最近的知见—汉之名医华佗实为波斯人》的文章。

文中松木明知认为,华佗属于波斯人,因为波斯文的有华佗名字的谐音,在波斯语中指的是先生、阁下的意思,他大胆的论述华佗是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

对于他的说法,很多人都不认可,目前怀疑华佗是外国人的学者主要有两大依据,一是三国时期做不了剖腹手术,二是麻沸散的主要成分来源于海外。

不过对于第一种言论,早在2001年时就已经被推翻,2001年山东大汶口遗址中发现了一例开颅手术的证据,距今已经过去了5000多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医主要是以外科为主,由于战乱原因,人们对于医疗的需求也不同。

之前缝合手术只有对动物使用,而华佗则是将相关技术转移到人身上了,无论历史学家如何质疑华佗的身世问题,都无法改变他是中国神医的事实。

陈寅恪的言论,有没有为了增长自己的知名度而用这种方式引起关注,因为一个学者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如果没有争议的研究,那么就无法提升知名度和学术地位。

或许是陈寅恪利用了这一点,但不管怎么样学术没有对与错,历史也没有绝对的定论,众多出土的文物也已经推翻了史书记载,这也体现了学术求真的态度。

如果在未来我们没有能力解开华佗的身世之谜,那么我们为何不将身世之迷的迷雾中解脱出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华佗救死扶伤、舍己为人的医者之心。

参考信息

中国网文化2020-08-13《曹操该不该杀华佗?给关羽刮骨疗毒的是谁?麻沸散为何失传?》

北京科技报2004-12-02《再提争论:华佗到底是波斯人还是印度人(图)》

0 阅读:0

麒阁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