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大雪懒开门,门径行踪自尔新”,不知不觉今天我们正式迎来大雪节气,大雪节气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大雪时节的到来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降雪的可能性大增。
老话说“大雪进补,开春打老虎”,大雪节气作为冬季的一个重要节点,气温明显变得寒冷,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营养来抵御严寒,保持身体健康。因此到了大雪节气,我们可以多食用鸡鸭鱼肉,这些食物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对我们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抗寒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当然,冬补并不仅仅局限于肉类食物。在冬季,人们还可以适量食用一些温补性的食物,如红枣、桂圆、核桃等,这些食物有助于补充气血,增强体质。同时,蔬菜和水果也是不可或缺的营养来源,它们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保持身体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冬补并不意味着要大量进食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适量的运动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在进补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食物的摄入量,避免过度进补导致身体负担过重。
我们老祖宗根据气候以及动植物的习性变化,把大雪节气分为三候,每5天为一候。
一候:鹖鴠不鸣。说的就是到了大雪节气的前五天,此时天气已经十分寒冷,鹖鴠(又称寒号鸟)这种生物因为气温过低而不再鸣叫。在古人的观念中,鹖鴠对气温的变化非常敏感,它的停止鸣叫被视为严寒到来的信号。
二候:虎始交。说的就是到了大雪节气的中间五天,此时阴气达到最盛,但物极必反,阳气开始萌动。老虎作为阳气的象征,开始有求偶交配的行为。
三候:荔挺出。说的就是到了大雪节气的最后五天,荔挺(一种兰草,或解释为马兰花)感受到阳气的萌动,开始抽出新芽。
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我们老祖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了很多经验,在我国农村有句老话叫“最怕大雪一日晴”,那么大雪天晴有啥可怕的?我们看看农谚咋说。
一、大雪雨淋淋,冬天雨雪多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大雪节气当天出现降雨的情况,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整个冬季的雨雪天气都会相对较多。
冬天雨雪天气多,当积雪在融化时会从土壤中吸收热量,导致土壤温度降低,这种低温环境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和虫卵,如介壳虫、地老虎、蛴螬等,它们可能会随着冰雪的融化而死亡或被清除,从而有效降低越冬虫口基数,这对于来年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非常有利。
其次,当积雪缓慢融化时,可以持续为土壤提供水分,这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墒情,这对于越冬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冬天雨雪天气多还可以为来年的春耕春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湿润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根系的生长,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出苗率和成活率。
此外,雪水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浮游气体,积雪融化后渗入土中可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这对于来年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深入和降雪的增加。这句农谚的意思很简单,说的就是如果大雪节气下雪,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来年的雨水会相对充沛。
农业生产对雨水的需求很大,如果大雪节气下雪,人们就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预示着来年雨水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
三、大雪晴天,春旱连连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大雪节气是晴朗的天气,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容易发生春旱。这里的“春旱连连”强调了干旱的连续性和严重性,表明干旱天气持续的时间长。
春天如果发生持续性较长的“春旱”,那么就非常不利于冬小麦返青,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麦苗会出现返青困难、生长缓慢、叶片发黄干枯的现象;灌浆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水分需求最大的时期,春旱会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籽粒干瘪,小麦的产量会严重降低。
此外,春旱会导致土壤墒情变差,不利于种子的萌发和出苗,土壤墒情差还会导致播种困难,延误农时,春播作物生长周期和产量会受到严重影响。
四、大雪艳阳照,三九暖洋洋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大雪节气当天出现了阳光明媚的天气,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到了三九天我们会感觉暖洋洋的,即三九天的气温会比往年偏高。
“三九天”指的是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这是我国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如果到了三九天气温依然暖洋洋的,那么说明冬天是暖冬。
暖冬虽然可以减少人们因寒冷天气而带来的不便和困扰,但是暖冬却非常不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暖冬非常有利于害虫越冬,来年农作物会更加容易患病虫害;此外,暖冬会导致冬小麦徒长,麦苗的抗寒能力会大大降低,往后如果遇到突降温天气,那么麦苗就容易遭受冻害而减产。
总结,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大雪节气的天气会影响往后的天气走势,如果大雪下雨,那么预示着冬天雨雪天气比较多;如果大雪下雪,那么预示着来年雨水充足;而如果大雪是晴天,那么不仅预示着来年会发生春旱,同时还预示着是暖冬,无论是春旱还是暖冬都非常不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因此在我国民间就有最怕“大雪一日晴”的说法。
今日大雪节气,你们那里的天气如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