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开国宴会,王鹤滨接受“特殊任务”,不能醉倒一个!如何解决

蔡潇潇 2023-01-07 23:18:34

自解放战争后,全国上下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无数中华儿女都在欢庆开国大典的到来。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党中央的革命领导人们也都在为开国大典做详尽准备。

在开国大典前,免不了会有很多的会议和宴会。

在49年开国宴会上,中央领袖的专属保健医生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

根据上级领导指示:一个不能醉倒!

面对这样的要求,王鹤滨又该如何大显神通?

开过宴会接到特殊任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之前,无数的会议和宴会接踵而至。

关键时刻,完善的后勤准备至关重要。

在国宴上,食物安全无比重要,为了保证中央领导和各民主党派首脑人物以及全国各地、各阶层、各民族集中来到北京参加活动的知名人士和代表们的安全,甚至安排了中央领袖专属的保健医生负责此事。

在国宴当天,修葺一新的怀仁堂里,人群车流熙熙攘攘,一派喜庆洋洋。

怀仁堂的大厅里面早已摆好了宴会的餐桌,一瓶瓶好酒,如名酒茅台和通化的红葡萄酒都已摆放在桌上,有的已经打开了瓶盖,浓郁的酒香随着人员的流动向代表们和客人们袭来……

很快,宴会就要开始。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出现了。

国宴上免不了喝酒应酬,可是有些中央领导人的酒量并不是很好,这样一来,如果喝醉了的话,就会耽误开国大典。

就在所有人一筹莫展之际,一直徘徊在怀仁堂东南角过道大厅的汪东兴和他的副手李福坤突然想到了一个人,或许他会有办法解决这个事情。

这个人就是首长身边的医生——王鹤滨。

他们将王鹤滨叫过来后,李福坤悄声告诉王鹤滨:“王医生,现如今是一个很关键的时刻,为了保证开国大典的顺利举行,我们也都是拼尽全力,拿出一百二十分的精神对待。但是如今遇见了一个困难,希望你能够帮我们这个忙。”

听到了汪东兴他们的话之后,王鹤滨首先表示很疑惑,究竟是什么样的问题引得上级如此忧心呢?

很快,李福坤再度开口:“鹤滨同志,在宴会上最害怕的就是喝醉,中央领导同志若是喝醉了,一定会影响后续的工作,无论如何一定不能醉倒一个,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避免呢?”

看着汪东兴和李福坤下达指令时的严肃神色,王鹤滨感觉自己肩上突然变得沉重起来。

王鹤滨自己心里也知道,自己又不是神仙,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出解决办法。

但是面对领导们沉重且诚恳的语气,他也没有办法拒绝,只能拼尽全力去完成这项任务。

灵机一动,狸猫换太子

此时,宴会即将开始,留给王鹤滨的时间不多了。

看着领导的意思,就是想要王鹤滨拿出来能解药的灵丹妙药。

但世界上真的存在这样的灵丹妙药吗?

这可真的是愁坏了王鹤滨,他从哪里去搞这样的解酒药呀,就算是有,现在也来不及了。

王鹤滨此时就在一旁默默地思考着上级的指示,一脸迷茫,想着该如何完成任务?

很快,宴会就已经在怀仁堂大厅开始了,中央首长和宾客们都已经坐到了餐桌的旁边,只等祝辞一过就要举杯欢庆了。

这个时候的王鹤滨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到底该到哪里去找这解酒醉的药呀?

上级给的任务自然又是不能推卸的,也不能“听天由命”,王贺兵就在想,我该怎么办呢?

这种重要的场合,他也不可能走到每位首长的面前,告诉他们少喝点酒。

这样做的话,岂不是煞风景,简直是把脸丢到十里地外。

有时候,奇迹就发生在下一秒。

就在王鹤滨百思不得其解之际,他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一道灵光,“叮”的一下,灵感来了。

大概这样的现象就叫做急中生智。

王鹤滨想到了茶叶是有解酒的效果,若是用茶水代替红酒的话,也不是不可以。

这样一来,举一反三,是不是可以用白开水来代替茅台酒呢?

事不宜迟,已经到了没有退路的时刻了,只能够拼一把了。

王鹤滨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汪东兴和李福坤后,又经过杨尚昆的首肯后,他们觉得这也的确是目前唯一的办法,只能够说是死马当活马医了。

他们短暂商量后,一致决定,用茶水代替红酒,用白开水代替白酒,中央首长们喝这样的“酒”,外宾们还喝宴会准备的货真价实的酒。

为了让“酒”看起来更加真实,更加天衣无缝,王鹤滨做了一个小实验。

在实验中,王鹤滨发现在高脚玻璃杯中的茶水和白开水与真正的葡萄酒、白酒用肉眼是难以分辨的,只要不亲自喝基本上是不会察觉出来的。

说干就干,他们直接将空酒瓶子里装满了特制的茅台和葡萄酒,然后安排了专门的人员去充当招待员,将特制好酒倒进了首长们的杯子里面。

有惊无险,安全过关

在几位首长中,最不胜酒力的就是刘少奇,一旦喝醉,绝对会坏事。

长期以来,刘少奇同志都在从事地下工作,根本没有什么应酬的机会,酒量自然很差。

可在这样欢欣鼓舞的日子里,作为中国领导班子中的一员,他又不能不喝,尤其是在对面是苏联派来的代表,一个个堪称“海量”,这就让刘少奇十分被动,喝得太少显得不礼貌,喝多了又没那个酒量,实在是让人头大。

可等刘少奇喝上特制的酒后,表面上虽然云淡风轻,但等外宾们走了之后,又转过头看着王鹤滨他们点头表示赞许。

就这样,刘少奇端起自己的酒杯主动向苏联来的代表敬酒。

可是刘少奇万万没有想到,苏联代表竟然将自己的酒杯递给了刘少奇,而他则是端起了刘少奇的酒杯。

这一幕让一旁的王鹤滨等人看得胆战心惊,生怕苏联代表识破酒中的奥秘。

但是也不能将苏联代表手中的酒杯夺下来,这毕竟是苏联的礼节,我们作为东道主也只能宾主尽欢。

随后,苏联代表将杯中的“茅台酒”一饮而尽,叽里咕噜地讲了几句后,就离开了。

当时所有人都在背后捏了一把汗,生怕苏联代表察觉出不对劲,但好在刘少奇杯中的是白酒,苏联人喜好红酒,可能不懂其中的弯弯绕绕,也就没闹出大动静。

为了更加稳妥,他们又给苏联代表斟满了一杯特制茅台酒,同时像变戏法一样地将刘少奇手中那杯茅台酒换了下来,两人同时举杯喝了下去。

苏联代表可能觉得这大概就是中国酒的味道,寡淡如水,过后依旧频频畅饮,没有发生任何的意外。

另一旁的周恩来总理酒量还是不错的,当他喝了一杯特制茅台酒后,立刻就转过头用疑惑的眼光看着王鹤滨。

周总理为人处世一丝不苟,对自己和手下的要求十分严格认真,尤其是在如此重要的外交场合,更是容不得半点的马虎。

但周恩来看着眼前的宾客们的神色没有出现任何的异样后,聪明如他,立刻就明白了。

王鹤滨趁机将事情的经过完完整整地告诉了周恩来,这才打消了他的顾虑。

随后,周总理又回过头来继续应酬,国宴依旧在欢畅的气氛中进行……

而当毛泽东饮下特制酒后,也是面不改色,就像个没事人儿一样,没有任何反应。

由于距离太远,王鹤滨描述,并未看见朱德总司令的反应,但想来也是没有出现任何的差错。

当时任弼时由于身体不舒服,就没有参加此次宴会。

一场盛大的宴会结束,畅饮的首长们,一个个脸不红、心不跳,宾客们看着“海量”的他们,无不是赞赏有加。

就这样,在“特制好酒”的安排下,国宴圆满结束!

与主席相处的点点滴滴

1924年,王鹤滨出生在河北省安新县的一个村庄。

1938年,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他也加入了抗日热潮,从事革命工作。

自从1940年,王鹤滨就开始进入学校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3年后进入了延安中国医科大学学习。

在延安时,王鹤滨第一次看见了毛主席,当年毛主席讲话令他一生难忘。

1949年,中央专门派遣王鹤滨,去中南海担任毛主席的保健医生。

突如其来的消息让王鹤滨又惊又喜,成为主席的保健医生可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大进步。

王鹤滨来到中南海后,毛主席亲切和他握手,就这样他走进了红墙,成为了毛主席的第三任保健医生。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王鹤滨明白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使大脑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保持才思敏捷、思维活跃的状态,但长期吸食会导致心脑血管提前出现硬化,严重者还会患上肺癌。

在他担任毛主席的保健医生以来,对毛主席的生活起居和日常活动十分上心,知道毛主席喜好抽烟,但吸烟有害健康,于是他就策划了一场促使毛泽东戒烟的“运动”。

王鹤滨鼓动全体卫士,毛泽东的女儿,甚至连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的孩子都在毛泽东吸烟的时候,采取劝说或者直接没收的方式,阻止他吸烟。

在身边人和医务人员的介绍下,毛泽东也明白了吸烟的危害。

毛泽东也曾选择配合,同意工作人员在他的口袋中放一些瓜子、水果糖,在他烟瘾上来的时候,以此代替。

但他们都低估了香烟的威力,毛泽东还是没能抵挡住诱惑。

毛泽东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王鹤滨后,王鹤滨就明白了作为一个保健医生,首要工作就是要让自己的保健对象身心健康和愉悦,而不是让他们感到痛苦和不适。

经过一番纠结后,王鹤滨最后不得不决定结束这场戒烟运动。

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王鹤滨也为毛泽东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直到1954年,他因为要远赴苏联留学,才离开了毛泽东,结束了这项工作。

不喜用陌生医生的朱德

除了毛泽东,王鹤滨还接触到了很多的中央领导人。

这是因为在王鹤滨刚来到中南海工作时,由于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制度尚未建立,医务人员也并不完备,所以他在任职时就知道,自己不但负责毛主席的保健工作,还有其他几位书记。

在中南海工作期间,王鹤滨留下了很多难忘且有意思的回忆。

在他负责的书记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朱德了。

众所周知,朱德用人专一,不喜欢陌生医生来调理自己的身体。

在王鹤滨接手工作之前,负责每天为朱德检查身体的是卫生处处长任玉洪。

朱德患有老年性糖尿病,每天都需要注射胰岛素。

就在王鹤滨第一次为朱德注射胰岛素时,令他大吃一惊。

当天,朱德正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聚精会神,压根就没有注意到王鹤滨的到来。

等朱德转过头来,看到了一个拿着注射器的人就站在他的身边,着实是吓了他一跳。

此时,朱德就说:“你是谁,怎么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我不打针!”

听到这句话,王鹤滨愣了一下,心想,任医生离开的时候,也没告诉过我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就这样,王鹤滨和朱德僵持住了。

直到朱德的夫人康克清走进办公室,两人才得以放松下来。

康克清告诉朱德:“这是新来的王医生,医术也是很好的,以前的任医生因为工作原因暂时离开了,以后负责你的保健工作的就是这位王医生。你可别犯小孩子的脾气,他的技术也很好,打针不疼的。”

听到自己的夫人说完后,朱德总算接受了王鹤滨,直接将自己右臂的衣袖卷起来,什么也不说了,打完针后就继续看自己的文件。

总结: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王鹤滨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病人认真负责,堪称医者典范。

即使是今日,已是耄耋之龄的王鹤滨依旧把自己的时间花在医疗事业和自己的病人中,用过人的医学造诣为广大医患减轻痛苦。

参考资料:

余玮.保健医生忆毛主席的日常生活[J].炎黄春秋,2020,(10):31-34.

王凡.建国后毛泽东的首位保健医——王鹤滨(二)[J].党史纵横,2005(10):17-21.

王凡.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日子里——记新中国毛泽东第一位保健大夫王鹤滨(下)[J].党史博采(纪实),2011(05):40-45.

走进伟人: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兼秘书的难忘回忆.青岛日报.2011.07.01年第15版:书摘连载

0 阅读:12

蔡潇潇

简介:每天定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