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军五虎将之洋派代表人物姜登选,惨死同僚手中的奉军老好人

凡人看青山 2024-08-19 16:18:33

奉军五虎将是奉军走出东北,走上全国历史舞台的关键人物,他们分别是李景林、韩麟春、张宗昌、姜登选、郭松龄,昨天简单说了一下郭松龄,今天说一说奉军虎将中实际上的第一人,同时也是最早离世的一位——姜登选。

姜登选是河北省南宫县人,生于1880年,比李景林和韩麟春大了五岁,但却是五虎将中最早离世的一位。

姜登选的家庭是书香门第,从小就受过了较好的文化教育,所以你别看他后来当了将军,但实际上人家不安文化底蕴身深厚,而且还考中过秀才,绝对是军官中的文化人。

1902年,清政府派人去日本留学学习军事,意在强军,姜登选被推荐前往日本留学,先在日本振武学校,后转入日本士官学校步兵科学习,1908年左右毕业回国。需要特别介绍一下的是,姜登选和杨宇霆是校友兼同学,这也是他日后投靠奉军并崭露头角的一个因素。

姜登选回国后,虽然有留日的背景,但姜登选没有能像韩麟春一样直接留在京城,而是在朱朱庆澜部当个基层小军官。当时朱庆澜长期跟随赵尔巽,已经升任步兵标统。但在1909年时,赵尔巽由东三省总督的任上调往四川担任四川总督,朱庆澜作为赵尔巽的心腹爱将,便也跟着到了四川,赵尔巽大手一挥,不能手下弟兄千里迢迢白来四川,于是提拔朱庆澜担任第三十三混成协协同(旅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官升一级。姜登选虽然初时级别较低,但人家是正儿八经的日本军校毕业生,能力出众,加之与士兵同甘共苦又练兵有方,很快从基层军官中脱颖而出,被晋升为工程营管带(营长)。

朱庆澜因为受老上司赵尔巽看中,1910年成立陆军第十七镇(师),便委任朱庆澜为十七镇统制(师长),同时赵尔巽让朱庆澜负责四川新军编练工作。朱庆澜早就发现姜登选军事素养极高,且能与士兵同甘共苦,颇受手下官兵爱戴。于是朱庆澜提拔姜登选为十七镇参谋官,程潜、方声涛均为姜登选手下参谋。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朱庆澜宣布四川独立,并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蒲殿臣为都督,朱庆澜任副都督,姜登选被推举为军政府参谋总长,又被委以总司令,时年26岁。虽然姜登选此时风头正盛,但民国初年风云变幻太快,很快四川新军和巡防营兵变,朱庆澜离川,姜登选作为朱庆澜一手提拔的军官也只能跟着老上司回北京当个闲职。

1913年,朱庆澜被袁世凯看重,任命朱庆澜为黑龙江都督兼巡按使,姜登选因为一直追随老领导,因此得朱庆澜信任,让其担任黑龙江督军署参谋长。当时东北地区匪患猖獗,姜登选赴任后针对此事,亲临一线指挥部队剿匪,连战连捷,不到一年的时间,辖区内的“匪皆敛迹”,地方政府褒奖他为“江省治绩第一”。此时的姜登选虽然是在东北,但他实际上是朱庆澜的亲信部下,还算不上奉军。

1916年,朱庆澜被北洋政府任命为特使前往广州,后又任广东省长,姜登选也随之前往广东周旋当地势力之间的矛盾。这朱庆澜本来是北洋的老人,结果去了广东之后和国民党方面的人来往密切,后来干脆直截了当表示自己要追随孙中三。当时北洋政府的当家人段祺瑞当然不满意,不过是几个电报的功夫,就把朱庆澜逼得只身离开广东。姜登选在广东没了靠山,回到北京还不被北洋政府的人信任。最后不得不另谋高就,好在他和杨宇霆是有校友加同学的关系,于是几经辗转到了奉军,给杨宇霆打下手,担任奉军参议。

1922年,张作霖雄心勃勃的指挥奉军出关,结果被直军打的差点全军覆灭。关键时刻,姜登选建议“退守榆关,保全奉天”,并亲率工兵搭建浮桥,保全奉军撤退。战后张作霖也知道凭着原来的绿林部队打不了天下,只有新式部队才能争天下。于是成立东北陆军整理处,重新整军备武,淘汰老弱、提拔精干,姜登选虽为副监,但总监孙烈臣不管事,参谋长张学良经验不足,所以姜登选掌握整理处实权。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姜登选担任第一军军长,率部与张学良、郭松龄所率领的第三军合兵一处,攻打直军重兵把守的山海关。此战第一军表现极好,攻势猛烈,成为奉军取胜的关键。期间,冯玉祥反戈一击,导致直军大败,奉军趁势扩大势力范围,一度掌控半个中国,所控制区域一度达到上海、江苏一带。

1925年,张作霖论功行赏,姜登选因为率军攻打山海关功劳极大,于是任命他为苏鲁皖剿匪总司令兼安徽督办,成为奉系中的一方大佬。可惜的是,张作霖有雄才无大略,对于当时的形势认识不清,又不知晓杨宇霆只适合当参谋不适合当主官,结果杨宇霆看见孙传芳大兵压境竟不战而逃,连带着姜登选也没了互为犄角的优势,只能灰溜溜地撤回到东北。

结果,姜登选终究是没有能活着回到东北,如果姜登选活着,东北未必不能另有一番景象。

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张作霖论功行赏,五虎将中李景林驻守直隶,张宗昌占了山东,韩麟春回到兵工厂当一把手,姜登选当了安徽督办,唯独郭松龄没能当上一方大佬,这让郭松龄极其不爽,虽然手握奉军精锐,但名义上张学良还是郭松龄的上司,所以郭松龄怨气十足,最终于1925年10月反奉。而这时候,姜登选恰巧路过郭松龄驻地。

郭松龄和姜登选两人早有夙愿,一是因为两人分别为“土”“洋”两派代表,早有争执;二是当初攻打山海关时,郭松龄表现不佳,而姜登选所部因为防区优势攻击进展较为迅速,这让郭松龄十分不满,对姜登选等人颇为忌恨;三是张作霖对洋派人物多加重视,引得郭松龄不满;四是安徽督办原本是留给郭松龄的,而姜登选原本是要当江苏督军的,但因为杨宇霆横叉一杠子当了江苏督军,姜登选便退一步当了安徽督办,郭松龄啥也没捞着,这怎能叫郭松龄心里不恨;五是郭松龄和李景林是一路人,一直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看不惯张作霖等人土匪出身却身居高位,对其看中的洋派人物也多加忌恨。

所以当姜登选所乘车辆过天津时,姜登选其实是不敢靠近郭松龄的,但当时郭松龄所部已经控制了铁路,姜登选不得不下车看望郭松龄。郭松龄先是假意劝姜登选和他一起反奉,毕竟姜登选作为五虎将的老大哥,不然为人仗义,而且人缘极好,与奉军上下的关系都不错,若是姜登选能和郭松龄一起反戈,其效果远大于1+1=2。偏偏姜登选这人历来对自己的上司都十分忠诚,对朱庆澜如此,对张作霖亦是如此。尽管在郭松龄的枪口下,姜登选也是破口大骂郭松龄人品不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姜登选戳到了郭的痛处还是实话最伤人,又或者郭松龄找借口杀他,总之是一怒之下枪杀了姜登选。但据后来厚葬姜登选时传言,姜登选中两枪而未死,而是在棺材中被活活憋死的,期间用手指抓棺材板,其上皆是指痕,凄惨异常。

姜登选为人仗义疏财,在奉军各级军官中都对其颇为敬重,其地位和威望在奉军中也是仅在张作霖之下,张学良和其关系莫逆,这可能也是郭松龄忌恨他的一个原因。

姜登选虽然是奉军骨干,但在张作霖执掌北洋政府期间,姜登选曾提出“以兵柄归中央,以民政付省长,为将者不佣兵私疆土,为政者节财苏民”的建议,作为一个地方军阀势力的高级将领,能有这份魄力和格局是极其难得的。

可惜人红是非多,姜登选没死在敌人手中,反倒是因为一些个人私怨被杀死在了途中,这也是后来很多人容不下郭松龄活着的原因——毕竟连一个老好人都杀,那留着你是在是后患无穷。

2 阅读: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