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类诞生以来,远到原始氏族部落,近到科技发达的现今社会,战争一直贯穿人类历史且不可回避。它们有的是侵略、有的是反抗、有的是叛乱、有的是争夺。那些指挥战争的将领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将战争演绎成了一门艺术,玩到了出神入化。
在古代,公认的战争就是以多欺少,就有胜利的机会,我的人比你多,你就打不过我。但是也不乏诸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这些以弱胜强的经典之战。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一场兵力悬殊之大,实力差距之远,最终弱方取得胜利的战役—金辽护步达冈之战。
讲这段历史其实挺纠结的,因为不知道的是真不知道,知道一定是啧啧称奇。
这一场战役,金国一方仅有2万兵力,而辽国一方,号称70万兵力。平均一下,相当于一个金国士兵要被35个辽国士兵群殴。就是放在今天,最牛的特种兵一个人也可能打不过35个人,当然打仗嘛,不能这样算。可是细翻历史,这场实力差距1比35的战役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且不是残血翻盘,而是直接碾压的那种。即使是现在2万人追着70万人打同样是一番奇景。
如果说辽国完全没有胜利的机会是不可能的。可是作为领导者的辽天祚帝自己把自己活生生的给作死了。对比一下当时两方的实力,差距不可谓不大,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辽国全盛疆域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阿骨打自残式打鸡血,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金国是这么一个情况,之前他们还不叫金国,叫女真部落。在黑龙江、吉林一带过着畜牧、渔猎的幸福生活。
这个时候的辽国东征西讨,国力强盛,随着辽国的扩张,女真部落就成了辽国的附庸(被辽国摁着头喊大哥)
但是辽国这个大哥做的并不好,时不时的就要盘剥下女真部落这个小弟,今天让你交点保护费,明天让你献几个美女……
时间长了,女真部落的人自然不干了,我认你做大哥,你却欺负我,我不跟你干了!
女真各部落一直饱受辽国压榨摧残,心里早生怨气,想反抗但是少一个带头的,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这么一个领袖:完颜阿骨打。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图片来源网络)
1114年9月,阿骨打在涞流河畔(就是今天的拉林河,松花江干流源头之一)开始了武装反抗辽国压迫的民族独立战争。而这一次战争在辽国看来无异于以卵击石。
当时的辽国,数十万军队,金国这边堪堪2500名士兵,连辽国的零头都没有。
但是就是这点兵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取得了宁江州战役的胜利。
这次,辽国坐不住了,
嘿!你一个附庸,还挺嚣张啊!再不收拾你,你要上天了。
于是集结十万大军去收拾阿骨打,两军在出河店干了一仗,可惜,10万大军的辽国还是被阿骨打几千人的部队收拾的服服帖帖。
这个时候其他的女真部落各个首领看了,乖乖!这不得了,阿骨打是个猛人!走走走,大家一起上。
于是阿骨打手下的军队很快就超过了万人。
1115年,阿骨打这个人在大臣、文人的拥戴和劝谏下称帝登基,国号大金。
金国疆域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时候金国范围不大,和辽国比起来还是有天壤之别。辽国开始并没有把这个边缘势力放在眼里,国内有事呢,你自己蹦跶去吧。
阿骨打建国后第一件事就是直奔黄龙府(今吉林长春农安县)
这阿骨打确实是个人才,没上过军校,却熟练掌握各种军事技巧,简直就是无师自通。主打的就是一个以少胜多。毫无疑问,黄龙府自然成了阿骨打的囊中之物了。
这个时候天祚帝坐不住了:哟!你个阿骨打还怪厉害的,没看出来啊!我的黄龙府都被你干掉了,我好没面子啊!我要是再不发火,你当我是hellokitty吗?
(画外音:hellokitty:谁在叫我?)
于是辽天祚帝决定御驾亲征。
辽天祚帝想,我都御驾亲征了,这增益Buff加的,收拾你阿骨打区区两万士兵还不是小意思。
农安塔(今吉林长春农安县 )
确实想法挺好的,但是现实往往打脸来的特别快。
这边阿骨打收到消息,没有慌乱,但是底下的人有点慌。对面70万人,打不了啊!
要说这阿骨打是位能人也不是吹的,这家伙接下来的一段表演,放在今天,拿个小金人估计都没问题:
这天,阿骨打召集百官士兵,然后拿出一把刀就割了自己脸一刀。
众人心里一咯噔,事情不妙!.
一部分人:哎哟!你干嘛~~~
另一部分人:妈耶~这大哥狠起来自己都划拉!
割完脸,这边阿骨打就一脸悲戚的开始了嘴遁:
当初我们起兵是为了保全女真一族,不再受压迫。我们起兵后确实顺利,也建了国。我知道大家都希望和辽国和平共处,但是辽国不容我们,甚至还派了全国的士兵来剿灭我们。
虽然以前我们也以打赢过他们,但是那些实力差距都不大!
(人言否?几千打10万叫实力差距不大)
但是这次差距实在太大,我想了一宿,你们只是受牵连,不如我现在以死谢罪,你们杀我一族,然后拿着我的人头去见天祚帝,这样你们都可免受牵连。
说完举起刀就要抹脖子,旁边的大臣一看不得了,立马夺了刀,心里都想,千错万错都是辽国的错,我们反抗压迫还错了?居然逼的我们皇帝自杀,不行,我们和你辽国死磕到底。这边阿骨打看着底下士兵叫喊连连,心里一阵乐:完美!我真是个小天才!
《契丹国志卷十天祚皇帝上》:阿骨打聚诸酋曰:‘始与汝辈起兵,盖苦辽国残虐。今吾为若卑哀请降,庶几纾祸,乃欲尽行翦除,为之奈何?不若杀我一族,众共迎降,可以转祸为福。’
金辽战争要图(图片来源网络)
阿骨打用这种方式告诉金军,现在的境遇有进无退,有敌无我,拼还有胜利的可能,不拼只能等死,于是乎士气高涨。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大战在即,阿骨打承诺有功者重赏,有罪者重罚。可以说奖惩机制非常严厉:
《金史卷二本纪第二太祖》:汝等同心尽力,有功者,奴婢部曲为良,庶人官之,先有官者叙进,轻重视功;苟违誓言,身死梃下,家属无赦。
同时,阿骨打作为一位贤明的君王,从来不会一言堂。他还非常民主。
《大金国志上》:国有大事,适野环坐,画灰而议,自卑者始,议毕即漫灭之,不闻人声。军将大行,会而饮,使人献策,主帅听而择焉。
70万军队徒有其表,关键时刻后院起火,辽天祚帝临阵脱逃加速了辽军的失败黄龙府失守的时候,辽天祚帝这位辽国的最高指挥官心里想:那么点人打黄龙府,真当我大辽国的士兵是泥捏的不成?也不再细想,抄起弓就去打猎了!
(该说不说,天祚帝心态还是极好的!)
收到黄龙府失陷,辽天祚帝耶律延禧慌了:卧槽!阿骨打这么猛的嘛?
决定必须亲征,一定要给这个阿骨打一点颜色看看。
于是号称70万的大军开拔,浩浩荡荡的杀向阿骨打。
但是这个数字水分太大。这也造让金军以一比三十五的悬殊兵力差距大败辽军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迹。这种奇迹是如何发生的?
辽天祚帝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史料记载,辽军先是10万军队,然后又是15万军队,最后陡增至70万。
《契丹国志卷十天祚皇帝上》:八月,天祚下诏亲征女真,率蕃汉兵十余万出长春路;
《金小史卷一》:阿骨打起八月,攻破辽黄龙府。辽君惧,下诏亲征,自将番汉兵十五万;《金史卷二本纪第二太祖》:十一月,辽主闻取黄龙府,大惧,自将七十万至驼门。
大概是怎么个意思呢?就是天祚帝讲我要御驾亲征讨伐阿骨打,你们都来给我助威,走个过场,还能拿个军饷。我们70万的军队,阿骨打吓也被吓死了。
于是乌泱泱一片人很大程度上都是临时募集的,又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可想而知,战斗力极其底下。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带着自己70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向阿骨打开进。
这70万大军随后在陀门驻扎,脑补下画面,70万军队驻扎一地,延绵百里,换句话说就是抬眼望去都是人头。
这气势的确够吓人!
可是这70万大军走了仨月,还没到金国地面,早就累的精疲力竭,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
古时候的战争可不像现在,飞机,汽车,战舰,各种运输工具,车马粮草人员第一时间到达战场。那个时候全靠腿。
耶律延禧在军中乐呵呵的做着美梦:我这70万大军杀过来,再加上我这御驾亲征的Buff,你阿骨打只有挨打的份,还不乖乖投降?
然而阿骨打这边深知实力悬殊,根本不和你正面硬碰硬。只是命令士兵们修堡垒,挖战壕。
两军还没怎么打呢,辽军这边就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辽国的先锋军耶律章奴带着两千人半夜跑回去了。
他回去干啥?当然是在天祚帝手底下干着不爽,上不去下不来,想另立新主。
天祚帝耶律延禧得知了,这还了得,我在外面冒着风险御驾亲征,你居然偷我家!
这个时候天祚帝再无心讨伐金国,也带着护卫军回去了,开玩笑,再不回去家被偷了,皇位就没了!
耶律延禧儿时的悲惨经历,他深知皇位得来不易,哪能那么容易让皇位被耶律章奴那小子给夺去。
(《契丹国志》:章奴与同谋人二千余骑,夜半奔上京)
其实这个时候是关键时刻,对于辽军来说只要坚持下去眼看着就赢了。
这边皇帝带着精锐跑了,辽军就慌了神,皇帝不是说御驾亲征,怎么跑了?
一众辽军此时脑海里大概是疑问三连: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该干什么?
此时的辽军将士们都以为辽军大败,已经心生退意。
辽天祚帝的“引兵西还”,除了自家人知道,对面的阿骨打完全不知道天祚帝跑路了。还在胆战心惊的备战,以防辽军突然大军冲袭。
一天阿骨打率骑兵至驼门附近迎战辽军,在此抓获了辽军的督晌官。这才知道,原来章奴叛乱,辽天祚帝已经西还两日了。
阿骨打一想:噢哟!这么好的机会怎么可能放过,趁你病要你命。
于是乎,阿骨打带着精锐千里奔袭。
逃跑的辽军看到疯子般的金军又追上来,立马慌了神:阿骨打那疯子这么快打来了!于是纷纷让路,手一指,皇帝那老小子往那边跑了,你们去追吧!我们是无辜的,你去追他们,别打我们。
阿骨打带着精锐,一路奔袭,中间都不带下马的。终于在护步达冈这个地方追上了辽军。于是决定两国命运的一场战争就此打响。
阿骨打追上辽军没有急着打,而是原地休整,并且派人查探,确定了辽天祚帝就在中军,但是中军力量是最雄厚的。一番思考之下,阿骨打采取了侧面出击,切断前后联系,三面夹击中军。
毫无准备的辽军顿时慌了神。一番血战,辽天祚帝带着残众落荒而逃,金军大胜。
至此,辽国开始一蹶不振。这个盘踞中国北方200多年的国家开始一步一步走向灭亡。
这场战争辽军大败,讲真的和地形什么的一毛钱关系没有,如果非要扯上地理上的因素,大概也只有气候了:
毕竟由北向南打易,由南向北打难。
护步达冈之战发生在冬季,辽军征讨女真是由南向北,所以,越往北越冷,辽军受不了。
嗯,勉强算一个因素吧,毕竟辽军输的确实太丢脸了。
(天祚帝:嗯~怎么不算呢?)
回过头来看一下辽国的情况,在仔细一分析,就明白其实辽国输并不冤,甚至有点理所当然。
都说皇帝的后代,一代不如一代,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似乎是这么个理,就像一个魔咒一样。
作为一国之君的天祚帝也没有逃过这个魔咒,他昏庸无道,荒淫无度。除了打猎是一把好手也没有什么其他可以拿的出手了。
在阿骨打起兵之初,这位国君没有当回事,而是任由其发展,自己任然过着游猎的“快乐日子”。
直到阿骨打真的触动自己的根本利益—攻破辽国经济中心黄龙府时才回过头来去收拾为时已晚。
辽国的内乱拜天祚帝的爹辽道宗耶律洪基所赐,他在位时,先后清洗了:
皇太叔耶律重元一党,
皇后一党,
太子耶律浚一党,
以及所谓的奸臣耶律乙辛一党,
四个反革命集团。(一朝皇帝这么多反骨也是挺少见的)
最后皇位才落到了耶律延禧这个废太子手里,此时的辽国内部已然离心离德,党羽纷争,年轻的耶律延禧完全镇不住场面。
耶律浚(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时还有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要感谢天祚帝的祖先:耶律阿保机。
阿保机一统契丹各部,清洗屠杀了各部首领。但是,一两百年的时间,这些部落的贵族已经慢慢崛起了,这也导致了辽国军队成分非常多元化。
这种多元话最大的问题是各自为战,协调指挥成了弊病。
耶律阿保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反观阿骨打这边,军令一统,上传下达,上下一心,攻坚克难。
大战在即,辽天祚帝御驾亲征,本是好事,皇帝陪着一起打,还有什么怕的。
然而,辽天祚帝却做错了四件事:
第一件,大战在即,天祚帝说“有功不赏,而侵侮是加”。就是说你们去打仗,赢了是你们应该的,没有奖赏,但是输了你就有罪!这使官兵产生厌战情绪,赢不奖输惩罚,谁理你?要不是看你是皇帝我都不带动的!
《辽史卷二十七天祚皇帝一》诸军相谓曰:‘战则有死而无功,退则有生而无罪',故士无斗志,望风奔溃。
第二件,得知国内叛乱,弃大军与不顾,带着精锐跑路。“章奴与同谋人二千余骑,夜半奔上京,迎立燕王”,天祚帝以内乱无心再战,中途回撤。天祚帝的突然撤退让70万大军毫无准备,军心涣散,无心作战。
第三件,用人错误。此前对阿骨打的两次作战都失败的时候,天祚帝要换将。但是却换了张琳、吴庸这两个人,这两个人是谁?一介书生,动动笔杆子,动动嘴皮子还行,领兵打仗,歇火。
《契丹国志·天祚帝本纪》:天祚自两战之败,意谓萧奉先不知兵,始欲改用将帅,付以东征之事。天祚遂召宰相张琳、吴庸,付以东征事。
第四件,临时征兵,毫无战斗力。要求民众按家产备军,搞得怨声载道,民心已失。
《契丹国志·天祚帝本纪》:即降宣札付上京、长春、辽西诸路,计人户家业钱,每三百贯自备一军,限二十日各赴期会,时富民有出一百军、二百军者,家赀遂竭。琳等非将帅才,器甲听从自便,人人就易枪刀毡甲充数,弓弩铁甲百无一二。杂以番军。
同时,金军此前在宁江州,出河店以及黄龙府这些地方重创辽军,辽军对金军已然惧怕到闻风丧胆的地步。甚至有辽军将领在交战期间,弃营而逃的荒唐事。
《金小史卷一》:辽人尝言,女真兵满万,则不可敌,至是始满万矣;《契丹国志卷十天祚皇帝上》:都统斡离朵误听汉军已遁,即离辽、奚之兵,弃营而奔。
已经是迟暮之年的辽国,在面新生的金国时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护步达冈之战成为转折点,此战失败后,辽国每况愈下,而反观金国一路高歌猛进。
此战10年之后,1125年,盘踞中国北方200多年曾经盛极一时的辽国就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