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傻傻分不清?一文带你捋清楚

南川杂谈 2025-02-19 15:28:04

看民国历史、民国影视剧的朋友们一定会看见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武汉国民政府这样的字眼,经常会傻傻分不清,那今天就用一篇文章来带你捋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中华民国是国号,它包含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两个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1913年袁世凯在北京当选正式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形成。1915年,袁世凯妄图称帝,复辟帝制,然而袁世凯的皇帝梦仅仅做了83天,就在全国的声讨中破灭了。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之间谁也不服谁,分裂成了奉系、皖系、直系三大军阀,这个时期就是北洋政府时期。直到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全国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进入国民政府时期。简单的一张图就一目了然。

一、北洋政府时期

先给大家普及下什么是北洋和北洋军阀。北洋一词最早源于宋代,到了清代时,明确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为北洋。1870年清政府设置了北洋通商大臣一职,首任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又创立新式海军-北洋舰队。袁世凯在此期间被李鸿章重用,在天津小站操练新式陆军,后来袁世凯受命北洋大臣,他操练的这支新式陆军也就成了北洋军,北洋军阀的雏形由此产生。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在南京正式成立。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了拉拢掌握北洋军军政大权的袁世凯,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袁世凯正式当选为中国民国大总统,也标志着正式进入北洋政府时期。这个时期一个字概括就是“乱”,乱到什么程度呢?

孙中山

这个时期政坛更迭频繁,光宪法就先后颁布了5部。为了独揽大权,袁世凯在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中规定解散国会、撤销国务院,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规定总统独揽一切权力且可无限连任,使新生的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央政府成了各派军阀争权夺利的舞台,民主成为一纸空文。从1916年至1928年短短的13年中,就有38届内阁,最短的两届甚至只有6天的时间,总统之位最短的只有9天时间。到了后来,甚至出现了“一个国家三个政府”的奇观。

北洋政府-五色旗

北洋政府—十二章国徽

北洋政府大体分为4个时期: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1924)、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1928)。

1、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

1912年,袁世凯逼迫孙中山退位,在北京继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遇刺身亡,国民党希望通过议会制来限制总统权力的想法夭折。

1914年5月,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总统制,独揽大权。此时社会上莫名出现了“共和不适于中国国情”之类的言论并不断传播,各方建议袁世凯施行君主立宪来巩固国基,就坡下驴的袁世凯自1915年开始筹备改行帝制,于同年12月12日宣布恢复帝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建立“中华帝国”,废除民国纪元。

袁世凯

如此倒行逆施之举立刻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袁浪潮。同年12月25日,护国战争爆发, 全国人民纷纷响应,在全国人民的反对之下,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同年6月袁世凯病逝,北洋军阀没了袁世凯的压制,彻底乱了套,北洋政府也进入割据时代。

2、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

北洋军阀内部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各派系之间尔虞我诈相互攻讦,谁也不服谁。即使袁世凯还在时,也不能完全调动北洋军。另一方面,因为各派系的将领都源自天津小站,北洋还能勉强的仗着袁世凯的个人权威维持着统一局面。袁世凯一死,北洋军阀体系瞬间分崩离析,形成直系军阀、‌皖系军阀、‌奉系军阀等派系。各派系谁都想入主中央,掌控北洋军,成为下一个袁世凯。

皖系军阀是北洋军阀的嫡系分支,袁世凯死后,以国务总理段祺瑞为代表的皖系军阀迅速入主北京,夺得政权。

黎元洪

1917年,不甘心做挂名总统的黎元洪想要掌握实权,和段祺瑞爆发“府院之争”。

同年5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一职,点燃了皖系军阀的怒火,皖系军阀煽动其他军阀“独立”,并发兵近逼北京。

同年7月,黎元洪整出一出“张勋复辟”的闹剧,遭到全国人民的声讨,段祺瑞迅速出兵,重新掌握政权,直系的冯国璋接替黎元洪成为总统。

段祺瑞

皖系军阀执政期间,奉行亲日政策,出卖国家利权,向日本大肆借债,编练“参战军”,扩充皖系实力,鼓吹以武力统一全国。此举也遭到了全国民众的反对。

1918年秋季,为了达到一系专权的目的,皖系军阀操纵国会,让徐世昌代替冯国璋成为总统,进一步打压直系军阀。久而久之,皖系与直系矛盾日益加剧。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被直、奉军击败,皖系军阀分崩离析,最终被消灭殆尽,皖系军阀统治结束。

虽然,段祺瑞执政期间,政治、经济、外交都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但是他主张言论自由,极大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中国近现代几乎所有的文化大师都涌现于这个时期。特别是邀请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让北大成为新思想新文化的交流中心,对中国影响深远。

蔡元培

3、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1924)

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军阀分崩离析,统治垮台,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入主北京政府,然而屠龙者终成恶龙,打着反对“武力统一”推翻皖系军阀的他们上台后,依然借着中央政权的名义推行武力统一,遭到了昔日盟友奉系军阀的反对。加上胜利果实分配不均,在组阁等问题上互相指责,直奉双方矛盾愈演愈烈、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结果,奉系不敌直系,直系独揽中央政权。然而,直系军阀搞了“逼宫夺印”、操纵议会、贿选等一系列离谱操作,举国哗然,民心尽失,全国掀起反奉浪潮,直系内部也因为争权夺利四分五裂,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在奉系的大举进攻下,直系节节失利,同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曹锟政府,直系军阀统治时期告终。

冯玉祥

4、奉系统治时期(1924~1928)

第二次直奉战争导致了直系军阀直接倒台,奉系掌控中央政府,奉系抬出段祺瑞临时执政,可惜段祺瑞只是一介傀儡,为了延长执政寿命搞出了“善后会议”,也无法缓解国内各军阀之间的矛盾。各派军阀之间争权夺利,今天你我结盟,明天就反目成仇,敌与友之间根本无一定之分。1926年4月,段祺瑞下台后,奉、直两系暂时建立了他们在中国中部和北部的统治,并组成直系和奉系军阀势力所控制的北京政府。这个时期,全国基本形成了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相互制衡的局面。

二、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南方各省逐渐脱离北洋政府。为了统一全国,1925年7月,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军先打吴佩孚,再攻孙传芳,最后击张作霖,各个击破,不到一年,即控制全国半壁江山。北伐进军过程中,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舍生忘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率先攻入武昌城,成为赢得"铁军"称号的第四军中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叶挺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占领武汉三镇,同年11月,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北伐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在此重要关头,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骇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随即在南京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背叛革命,走向反动,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遭到大屠杀。

自此,国共两党共同发动的国民革命运动彻底宣告失败,中国也出现了武汉政府、南京政府、北洋政府“一个国家三个政府”的奇观。

蒋介石

1927年9月,蒋介石采取以退为进策略,宣布下野。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国民党各派暂时统一,继续开始所谓的北伐。

1928年6月8日,国民革命军进入北平,北洋政府在中国的统治最后结束。张作霖见大势已去,遂收缩势力,向东北撤退,张作霖本人也在回东北的途中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正式进入国民政府时期。

张作霖

作为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国民党政府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与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背道而驰。

它还采取一系列有利于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政策和措施,控制全国经济命脉,对广大群众进行榨取和掠夺,让国内民不聊生。

抗战期间,国民党与民族大义背道而驰,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投降,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也表现出很大的妥协倒退倾向,破坏团结抗战大局。大肆进行反共宣传,发动三次反共高潮,设立集中营囚禁和杀害共产党员、爱国人士和进步青年,残酷镇压人民的抗日民主活动。

这样一个腐朽没落的政府注定失败,一些文艺作品中对民国时期与国民政府的粉饰,也只是一些“国粉”“蒋粉”对历史一厢情愿的想象。

10 阅读:1828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3

用户10xxx93

7
2025-02-20 23:36

讲好是故事讲不好是事故

哇咔咔

哇咔咔

3
2025-02-20 22:18

其实不改国号,直接继承为人民政府时期也不错

南川杂谈

南川杂谈

讲各种历史故事, 民间故事,总有一款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