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拉筋的构造直接影响结构抗震性能及钢筋骨架稳定性。

一、构造边缘构件(G类)拉筋构造
1. 拉筋弯折要求
构造边缘构件(如暗柱)的拉筋需两端均弯折135°,平直段长度取10d与75mm的较大值(d为钢筋直径)。此设计通过刚性弯折形成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提升抗压延性 。
2. 阴影区与非阴影区差异
阴影区:拉筋水平间距需≤纵向钢筋间距的2倍,确保钢筋网片协同受力 。
非阴影区:允许采用单侧135°+另一侧90°弯折的拉筋,但需满足平直段≥5d,且交错布置以平衡施工便利与力学性能 。

二、约束边缘构件(Y类)拉筋构造
1. lc区段划分
约束边缘构件的lc长度包含阴影区与非阴影区:
阴影区:必须设置封闭箍筋或复合箍筋,拉筋平直段长度同构造边缘构件(10d与75mm取大值) 。
非阴影区:允许采用拉筋替代箍筋,但需双肢拉筋+135°弯折,避免单肢拉筋造成应力集中 。
2. 加密要求
底部加强部位(如建筑底层)的拉筋间距应加密至≤400mm,直径≥6mm,以应对地震作用下的高剪力 。

三、普通墙身拉筋构造
1. 弯折形式
除边缘构件外的剪力墙身拉筋可采用一端135°+另一端90°弯折,平直段长度≥5d,且需交错布置以分散应力 。
2. 间距控制
常规区域:拉筋间距≤600mm,直径≥6mm(常用φ6@600) 。
特殊部位:构造边缘构件阴影区外的拉筋需按纵向钢筋间距2倍加密,防止混凝土开裂后钢筋失稳 。

四、关键施工注意事项
弯钩加工:135°弯钩宜采用专用模具成型,避免人工弯折角度偏差导致锚固失效 。交错布置:墙身拉筋的90°与135°端需交替排布,确保双向约束效果 。
材料选择:优先采用HRB400级钢筋,其延性和强度优于HPB300级,尤其适用于高烈度区 。

结语:剪力墙拉筋构造需参考设计及施工中应参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等规范 ,结合工程实际灵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