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莫名舒适的5首诗,如果生活让你感觉累了,就读一读

天天的世界 2024-11-29 16:35:01

每天读一首好诗

“见山是山”

促轸乘明月,抽弦对白云。

从来山水韵,不使俗人闻。

王绩《山夜调琴》

王绩,隋末大儒“文中子”王通的弟弟,“初唐四杰”王勃的叔祖,一生嗜酒,放浪不羁,不喜功名,但求安逸。

别人当官是为了富贵,王绩当官是因为有酒喝,因此当他弟弟王静问他当官的感受时,王绩说,“良酒三升使人留恋。”

故,时人称王绩为“斗酒学士”。

贞观年初,太宗召王绩入朝为有司,时焦革任太乐署史。听闻焦革擅酿,王绩自请为太乐丞,吏部以不符规制驳回,王绩拒不赴任,无奈之下,吏部再请王绩为太乐丞,欣然就职。

自那以后,焦革便每日将酿好的美酒送与王绩,待焦革死后,他的妻子依旧每日为王绩送酒。等焦革的妻子也过世了,王绩便辞官归乡,以焦革酿造方法,辅以杜康、仪狄的酒谱,自制佳酿,为一时美谈。

王绩著有《醉乡记》,仅在“竹林七贤”刘伶《酒德颂》之后。临终前,王绩效仿陶渊明,自撰墓志铭,后安然离世。

从王绩这首《山夜调琴》也能看出他淡于世俗的性格:月华如水,调好琴弦,自吟自唱,青山白云,以弦相对;无人欣赏又如何?自古以来,这高山流水、阳春白雪,就不是弹与世俗中人听的。

“遇水是水”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应物,出豪门,“京兆韦杜,去天尺五”,故15岁就成了玄宗李隆基身边的贴身侍卫,因倚皇权,横行乡里,恶事做尽,衙门不敢问,司隶不敢捕。

然而,19岁那一年,韦应物遇见了一生所爱,决定为她浪子回头,学做一个儒雅的诗人。适逢“安史之乱”,韦应物娶爱妻元苹后,日子过得异常艰难,等韦应物终于做得好官时,妻子却不幸病逝,给了韦应物很大的打击。

当时韦应物很穷,甚至无钱为妻子安葬,故亲手撰写了墓志铭:

“每望昏入门,寒席无主,手泽衣腻,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器用百物,不忍复视”

自元苹走后,韦应物便淡于世俗,以山水解忧,因此在10年后,写下了: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他这首《滁州西涧》也是作于此间,时韦应物刚刚卸任滁州刺史,因眷恋滁州山水,不忍离去,便常于滁州城西上马河处独坐,望春溪幽草,野舟横斜。

何以解忧?唯山水与神佛间!

“让花成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掉彭泽令后,便结庐草野,不问尘俗。这首“饮酒”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亦是经典中的经典。

一个人看透世俗不难,在经历了某些曲折与坎坷后,都会让自己沉淀下来,与自己达成和解。

难的是,身在世俗而不世俗,出淤泥而不染,正如陶渊明在诗中所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喜酒,每有客至,必盛情款待,开怀畅饮,故这组诗以“饮酒”为题。陶渊明还有一把“无弦之琴”,他不精音律,但与客饮至酣时,亦会抚琴助兴,无弦而歌。

喝醉了,陶渊明便会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坦荡的胸襟和真诚的态度令人敬佩,所以300多年后,李白有诗: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让树成树”

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

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

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

王维《新秦郡松树歌》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天堂。

“诗佛”王维,大隐于朝,自31岁丧妻后,便开始绝彩衣,餐素食,青灯古佛,余生亦未再娶。

44岁时,王维购得前朝宋之问在终南山的旧宅,始建“辋川别业”,其水舟于舍下,别置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奈何,“安史之乱”让王维卷入是非,不得不继续为官,直到临终前一年才致仕,实现了林泉问禅之梦,有诗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他的这首《新秦郡松树歌》作于公元745年,时王维以侍御史的身份出使榆林、新秦二郡,见山顶青松有感而作。

多年前,王维曾过秦郡,然山松尚幼,不得其貌,如今再过,遥望成林,仿佛与自己约定好了一般,出尘而立。

从诗中亦能看出,此时的王维已经有了归隐之心,故以山松拟人,赋诗抒怀。

“成为最好的自己”

翻覆升沉百岁中,前途一半已成空。

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

修竹万竿资阒寂,古书千卷要穷通。

一壶浊酒暄和景,谁会陶然失马翁。

李群玉《自遣》

李群玉,中晚唐诗人,喜山水,半生漂泊,江湖漫游。杜牧过澧州时,与李群玉偶遇,因惜其才华,劝其科举入仕,被李群玉婉拒。

后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闻李群玉诗名,表荐于朝,得宣宗召见。因此,李群玉携诗300首入长安,宣宗帝读过后,大为激赞,以重赏,并授弘文馆校书郎。

三年后,李群玉因厌倦官场鄙俗,请辞归乡,途经二妃庙时,题诗一首:

黄陵庙前春已空,子规啼血滴松风。

不知精爽归何处,疑是行云秋色中。

诗成后,忽有二妙龄女郎献身,言为娥皇、女英,即湘妃(湘水女神),并邀李群玉两年后前来赴约,有云雨之游。

说完,二妃即去,李群玉恍惚未醒,以为梦境,不久后便与好友段成式讲了这件事,不以为然。未曾想,两年后李群玉果然病逝,段成式引为仙轶,有诗作念:

曾话黄陵事,今为白日催。

老无儿女累,谁哭到泉台。

无论李群玉的经历是否偶然,他这首《自遣》诗都写得很通透:人生百年,沉浮不定,一转眼半世已过,仿佛大梦一场,如风缥缈;历经万千后才逐渐明白,那些名利只是过眼烟云,置身竹林方可使内心平静,读罢千卷诗书自可通透事理。浊酒一杯半醉,塞翁失马其福,有些事看透了放下了,人就坦然了。

岁月兜兜转转,时光匆匆忙忙,所得,所不得,皆不如心安理得;

人间吵吵闹闹,红尘纷纷扰扰,所愿,所不愿,皆不如心甘情愿。

了解更多古代诗人的故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