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的典范。

零零看文化 2025-03-31 09:28:35

图片来自三和楹联书法

此联对仗工整,意境深远。“浸仁沐义昭景饮醴”,让人联想到儒家倡导的仁义之道,如同沉浸在阳光、甘泉中,滋养灵魂。《论语》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强调以仁为基。下联“扶质立干垂条结繁”,以树木生长为喻,扎根固本,才能枝繁叶茂,正如《管子·权修 》所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人若修养品德、夯实基础,未来定能收获累累硕果 。

图片来自三和楹联书法

此联上联描绘地理,九州大半依傍东南海域,尽显华夏山河的壮阔与独特区位。下联回溯文化源头,在远古、中古、近古初期,尚无佛道之书,那时的思想世界虽无佛道的深度浸润,却自有纯粹质朴的原生智慧。这让我们忆起《易经》等早期经典,于天地万象中探寻规律,是华夏先民最初的哲学思考。它体现了对本土文化根源的追溯,以及对未被外来文化影响时纯粹文化状态的怀念 ,引发人们对文化发展历程的深沉思索。

图片来自三和楹联书法

这对联描绘出树木交错成荫,云雾如烟霭相接,风拂水泽,清爽开阔,节气宜人的祥和画面。让人不禁联想到《与朱元思书》中的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自然的书法扑面而来。在这般宁静和谐中,我们能体会到顺应天时、安享自然的道家思想,正如《老子》所言 “道法自然”,与自然相融,方得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

图片来自三和楹联书法

“冠盖连阴钟鼎成列,槐衮相袭蝉紫传辉 ”描绘了世家大族的昌盛之景。冠盖、钟鼎,让人想起《史记》里那些名门望族,车马华盖相连,重器罗列彰显地位;槐衮、蝉紫象征高官显爵,如东晋王氏家族,一门数代居高官,荣耀相继,绵延不绝 ,尽显家族荣耀传承。

图片来自三和楹联书法

此联以“紫凤衔书”“黄龙负匣”的祥瑞意象,化用传说中凤凰、黄龙呈瑞带来天命神谕的典故,寓意非凡的吉兆与天赐福祉;“青云游雒”关联河图洛书的传说,“荣光塞河”描绘出一派祥瑞满溢之景,象征着太平盛世、河清海晏,尽显天地间祥瑞汇聚、繁荣昌盛的祈愿与颂赞 。

图片来自三和楹联书法

“雅篇艳什迭互锋起,披襟解带敦喻殷勤”,描绘出文人墨客以诗词唱和,交锋间尽显才华的热烈场景 ,又有交流时坦诚相待、情谊恳切的真挚画面。正如兰亭雅集,群贤毕至,流觞曲水间诗赋频出,众人畅叙幽情,尽显文人风雅与深厚情谊。

图片来自三和楹联书法

这对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文人雅境。“窗中早月当琴榻” ,让人不禁想起 “明月照琴床” 的悠然,月光洒入,宛如与琴榻相伴,充满闲适。而“墙上秋山入酒杯”,化用 “山光入酒” 之意,将秋山的景致融入酒杯,仿若能品出山川的韵味,尽显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诗意的生活态度 ,展现了人与自然相融的美妙意境 。

图片来自三和楹联书法

此联以“鹤鸣”“鸿翥”起笔,尽显高远志向。“鹤鸣云路”,典出《诗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寓意品德高洁之人声名远扬;“鸿翥星台” ,“鸿”常象征高远志向,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展现宏大抱负。“三珠晓”“九仞高”则借数字营造宏伟意境,激励人们追求卓越,向着理想巅峰奋力翱翔 。

图片来自三和楹联书法

此联描绘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人生境界。“逸邱樊放情江海”,让人联想到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远离尘世喧嚣,于山川湖海间肆意挥洒情志;“兼览传记留思文章”则如司马迁遍览史籍而著《史记》,在阅读与思考中沉淀智慧,著书立说,于精神世界里探寻永恒价值 。

图片来自三和楹联书法

此联营造出宏大且祥瑞的意境。“玉树暖迎沧海日” 中,玉树常被视作高洁美好的象征,《世说新语》里称 “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 ‘ 蒹葭倚玉树 ’” ,以玉树比夏侯玄之出众 。这里玉树迎接沧海日出,尽显生机与希望,仿若新程开启。“珠廉光动赤城霞” ,赤城霞在古代诗词里是绚烂之景的代表,孙绰《游天台山赋》有 “赤城霞起而建标” ,珠帘与赤城霞相衬,满是华贵与辉煌,寓意生活的美好灿烂,整体表达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图片来自三和楹联书法

这对联勾勒出悠然闲适的生活图景。“策马来游花放处” ,让人想起古人春日踏青赏景之趣,如袁宏道笔下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的春日盛景,骑马穿梭繁花之间,尽览烂漫春光。“泛舟时出柳阴中” 则充满诗意,恰似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的悠然,于柳荫下泛舟,享受宁静与惬意,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

图片来自三和楹联书法

此联气象宏大,意境深远。“浃寓归仁绵区饮化”,展现出道德与仁爱之风如春雨般润泽世间,让四方皆沐浴于善化之中,正如《论语》所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描绘了社会因仁而和谐有序的理想状态。“浮天振远灌日飞高”,则勾勒出一幅壮志凌云、奋发向上的画面,仿佛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充满了对高远理想的不懈追求,恰似李白笔下“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 ,激励人们突破局限,向着光明与高远振翅翱翔 。

0 阅读:10
零零看文化

零零看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