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谢花后至套袋前是炭疽病、白粉病、蓟马、绿盲蝽等病虫害发生危害且对产量造成影响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个时期的病虫绿色防控工作,减少盲目用药、超剂量用药,既可降低危害损失、减少农药用量,还可减轻后期防治压力,为葡萄稳产增收打牢基础。

1、霜霉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和幼果。叶片病斑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或略成圆形的黄褐大斑,严重时导致叶片干枯脱落。新梢受害处生出水浸状褐色斑,严重时新梢扭曲,停止生长甚至枯死。幼果受害后产生水浸状淡褐色斑,湿度大时幼果和果梗生灰白色霉层。
发病规律:秋季多雨、多露和低温时易发病,果园通风不好、湿度大、氮肥偏多有利发病。
2、炭疽病、白粉病症状:炭疽病从葡萄花期即开始侵染潜伏,果实到成熟期才陆续表现症状。白粉病则影响叶片和果实,导致叶片卷曲、茎秆和果梗出现褐色不规则病变。
发病规律:葡萄谢花后至套袋前是这些病害发生危害的关键时期。
3、穗轴褐枯病症状:危害果梗、花序和果粒,造成果梗、花序、果粒病变、褐色坏死,最终引起花序脱落、果粒脱落甚至果穗脱落。
4、缩果病发生时期:主要发生在幼果第一膨大期的后半期至硬核中期。
田间症状:葡萄果粒果皮薄弱处收缩,呈暗绿色至淡褐色凹陷斑块。
发病原因:与不良环境因素(如连续阴雨或田间湿度大后突然转为高温晴热天气)和农药使用不当有关。
5、日灼病
发生时期:一般发生在硬核期。
田间症状:只危害太阳直射到的果实,初期受晒部为褐色烫伤斑块,后期病部凹陷失水、皱缩凋萎。
发病原因:由强光、日晒所造成的果皮表面温度过高,表皮组织细胞膜透性增加,水分过度蒸腾,表皮坏死所致。
二、常见虫害及症状1、绿盲蝽、蓟马症状:危害嫩芽、嫩叶、幼果,果面上形成褐色不规则小斑点,随果子长大,斑点变大、干枯形成疮痂。
2、红蜘蛛症状:危害叶片和茎秆、果梗,造成叶片卷曲、茎秆和果梗出现褐色不规则病变。

1、非化学防控措施
农业防治加强肥水管理,调控好设施棚室内温湿度。
避免重施氮肥,保持果园通风透光。
合理疏花疏果,建立标准果穗密度。
及时修剪病叶病枝并带出园外处理,保持园内清洁。
物理防治在果园悬挂色板诱杀害虫,每亩悬挂黄板、蓝板各10块。
使用“昆虫信息素光源诱捕器”进行诱杀和监测。
2、化学防治措施
抓住适期用药北方一般6月上中旬开始,每隔15天喷药一次。
长江以南地区,初秋之前可结合黑痘病同时进行喷药防治。
选用对路药剂霜霉病:25%瑞毒霉或国产甲霜灵600倍液、40%乙磷铝300倍液等。
炭疽病、白粉病:腈菌唑、苯醚甲环唑、氟菌唑等。
杀虫剂:噻虫嗪、氟啶虫胺腈等化学药剂,或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等生物杀虫剂。
注意安全用药严格按照药剂标签规定剂量和安全间隔期用药。
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连续使用同一作用机理的药剂。

通过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防治葡萄幼果期的病虫害,确保葡萄的健康生长和后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