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固态内核在过去20年中可能发生了形状变化,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认知中内核形态稳定的观点,也会对人们带来一些恐慌情绪,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地球内核变形的科学解释观测方法与证据科学家通过分析1991年至2023年间南大西洋南桑威奇群岛附近的168组重复地震的地震波发现:穿过内核的地震波性质一致,但仅擦过内核的地震波性质出现差异。这表明内核表面附近区域可能发生了局部变形,而非整体旋转导致的差异126。变形程度可能达100米以上,例如内核边缘部分区域出现隆起或类似山体滑坡的现象267。变形的原因推测外核对流的拖曳力:液态外核的流动可能推动固态内核移动或变形27。下地幔底部密度异常:地幔与内核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可能引发形状变化111。内核边界的特殊环境:内核与外核交界处接近熔点,液态金属的复杂运动可能导致局部形变67。内核旋转速度的变化研究还指出,内核的旋转速度在2010年前后发生转变,从比地球其他部分转得更快变为更慢。这种减速可能与形状变化共同影响地核动力学1611。![](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a706e8bf81d6559374893cd9b01375d.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aa1c64650ff26bbe8de226ff2efd328.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fa86dcaa06862454405d0a76a06ef09.jpg)
地球内核的变形揭示了地核动态变化的复杂性,尽管其短期影响微乎其微,但长期演化关乎地球磁场的命运,不是人力可以左右的。我们普通人需要做的,无非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自己,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