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祖国致敬”李守玉国画精品展在滨海博物馆开幕

艺术圈 2024-10-12 13:40:39

“向祖国致敬”李守玉国画精品展在滨海博物馆开幕

网讯 2024年10月11日 由天津画院指导,滨海新区文旅局、滨海新区文联主办,滨海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服务中心、滨海新区美协、滨海新区皓翔画院承办的《向祖国致敬——李守玉国画精品展》开幕仪式十月十一日在滨海博物馆举行。

天津画院院长范扬,天津市滨海新区文旅局党委书记王会臣,天津滨海新区文联党组书记方吉潮,中国书画报社社长路洪明,天津美协原副主席史振岭,天津画院艺研室主任譚乃麟,天津当代书画院院长、书画家杂志主编孙海,天师大学画院院长陈元龙,天津师大书画院副秘书长杨东,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主云龙,原塘沽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赵海鹏,原塘沽画院院长康永明,国家海洋博物馆副馆长王龙,滨海新区生态城消防大队大队长张军,天津汉唐泰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天涛,滨海新区金运来假日酒店董事长高立志,青县文旅局长马金马,青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马锐,青县民兵训练基地主任张加福,青县文旅股股长吴华兵,北京洛文化集团副总裁王勇,中科优品(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波,沧州浩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季伟,河北同聚祥集团董事长陈玉洪,河北省盐山县知名企业家刘书生,天津理工大学校友会秘书长韩世鑫,沧州知名企业家悦城五金制造厂董事长陈延超,河北京琼郭俊峰,河北工化管件闫总等作为嘉宾参加了画展开幕仪式,滨海新区一百多位书画爱好者到会参观展览。

李守玉,字皓寒。早年师从天津著名山水画家郑华俊先生,后受教于中央美院教授张凭,天津美院教授霍春阳、颜宝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特聘画师,天津美协会员,中国《美术报》理事。1982年荣获天津银奖。两会期间十幅作品曾在人民大会堂滚动播出。多幅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协培训中心、天津美术馆、滨海新区美术馆收藏。

自皓翔画院成立以来,李守玉作为一院之长一直默默深耕于滨海大地,坚持不懈,为滨海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努力并做出杰出贡献,得到上级领导的首肯,受到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喜爱。

在开幕仪式上,李守玉首先对画展进行了介绍。他表示,此次画展不仅是他对祖国的深情致敬,更是他多年来艺术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示。他提到,自己自幼酷爱绘画,多年来在各位师长的悉心教导下,不断磨砺技艺,力求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他希望通过这次画展,能够与更多的书画爱好者交流学习,共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随后,河北省青县文旅局长马金马在致辞中对李守玉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此次画展的举办对于促进两地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画院院长范扬也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李守玉艺术才华的赞赏,并希望他能继续深耕细作,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

河北同聚祥集团董事长陈玉洪在致辞中提到了李守玉在艺术创作上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并表示集团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为艺术家们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

滨海新区文旅局党委书记王会臣在致辞中强调了滨海新区在文化事业发展上的决心和举措,并对李守玉为滨海新区文化事业做出的贡献表示了衷心感谢。最后,王会臣书记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此次画展开幕式由李林主持,现场气氛热烈,众多书画爱好者慕名而来,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化盛事。画展开幕时间为十月一日,展期共40天,期间还将组织书画交流笔会、开展艺术培训等活动,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在展览现场,李守玉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深情地说道:“这次画展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我艺术生涯的一次重要总结,更是我向祖国深情致敬的一种方式。每一幅作品都凝聚着我的心血和汗水,我希望通过它们,能够传达出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同时,我也非常感谢滨海新区文旅局、文联以及皓翔画院等单位的支持和帮助,没有他们的努力,这次画展也难以如此顺利地举办。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展览现场,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之中,李守玉先生以他那温文尔雅的风采,向来宾们逐一介绍了此次书画展览的精品佳作。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每件作品深情的解读与独到的见解,仿佛每一笔一划背后都蕴藏着无尽的故事与情感。李守玉不仅详细阐述了每幅书画的创作背景、技法运用及风格特点,还深情分享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感悟与思考。他提到,艺术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心灵的抒发,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索与表达。通过笔墨的流转,他试图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将生活中的感悟与自然的韵律完美融合,传递给每一位驻足观赏的来宾。李守玉的讲解,让在场的每一位不仅领略到了书画艺术的魅力,更深刻感受到了创作者那份对美的追求与敬畏之心,使得整个展览现场充满了对艺术共鸣与尊重的温馨氛围。

展览现场 ——

部分作品欣赏 ——

摄影:赵树海

编辑:张之龙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