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14号,在辽宁铁岭的柴河沿那块儿,发生了一场轰动全国的警察和匪徒之间的枪战。那场打斗真是惊心动魄,一边是那个凶狠的匪徒凌国梁,另一边则是浩浩荡荡的上万警察。为了抓住他,连坦克都出动了,费了好大劲才把凌国梁给干掉。
这家伙到底有多凶狠,竟然需要警方调集那么大阵仗去对付?咱们一起回顾那段紧张刺激的历史往事。
【矛盾激化,走向极端】
凌国梁是辽宁省辽阳市东京陵公社新城大队一户平常人家的孩子。在那个特别的时期,民兵在农村可算是个重头角色。凌国梁对枪支特别着迷,通过自己的打拼,他当上了大队民兵连管枪的人,负责照看大队的枪械库。
这份工作使他熟悉了各种枪械,枪法也变得十分精准。不过,凌国梁这人性格内向,想法极端,平时和人打交道时,很容易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跟人闹别扭。
1979年那会儿,村里炸开了锅,都说辽化那边在招工人,这对好多年轻娃来说,简直是翻身的大好时机。凌国梁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盼着能通过这次招工,一脚踏进辽化的大门,开启全新生活。
招工那会儿,大队的支书赵春元和七队的副队张日华,他们办事不太公正,没让凌国梁和他两个伙伴徐忠正、王敏去。这事儿让凌国梁气得不轻,他觉得自个儿的好机会,都让那俩干部给搞没了。
被愤怒和失望逼急了,凌国梁没想着走正规路子去摆平事儿,而是打算豁出去报复。他找来了徐忠正和王敏,一股脑儿地把自己心里的恨和报复打算说了出来。三个人想法一致,很快就商量好,要一起干票大的报复行动。
【盗枪杀人,踏上逃亡路】
1979年7月11号那天晚上,凌国梁瞅准自己管着民兵枪库的机会,拉上徐忠正和王敏,偷偷从那儿摸走了四把自动步枪,外加整整一百发子弹。他们心里明白,要想报复,这些家伙什儿可得备着。接着,他们又去找了市政公司干临时工的穆春林,硬逼着他开车带他们去找赵春元、张日华那些人,打算干点坏事儿。穆春林一听他们要去杀人,吓得要命,说啥也不肯掺和这档子疯事儿。
凌国梁和徐忠正一看穆春林不配合,怕他会把事儿说出去,俩人二话不说,直接就把穆春林给崩了。之后,他俩手忙脚乱地把穆春林的尸身,还有一把枪、点子弹,一股脑儿埋在了玉米地里。到了这一步,他俩已经彻底疯了,根本不考虑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算是彻彻底底走上了绝路。
杀了人之后,凌国梁、徐忠正和王敏三人心里明白,辽阳是待不下去了,他们赶紧上车,一路往北狂奔。他们知道自己干的这事儿太大,警察绝对不会放过他们,所以只能不停地跑,想尽办法躲过警察的追捕。
【警方行动,围追堵截】
快到中午时分,抓捕队伍顺着公路一路追到了离铁岭市区大约五公里远的地方,就是102国道边上,靠近铁岭县平顶堡公社柴河沿大队的一个分岔路口。到了那,抓捕队伍察觉到有点不对劲,好几个人在路口那儿东张西望,一瞅见警车,竟然还兴奋地叫嚷起来。警察们心里直犯嘀咕,于是就下车,找这些人问问逃犯往哪个方向跑了。
不过,那些当地的居民对具体情况并不了解,你一言我一语地乱说,害得民警们难以获取到确切的消息。
民警们正一头雾水呢,突然在人群里瞅见个表情怪怪的女的。凭着他们多年的经验,直觉这女的有点猫腻,于是就走过去开始问她话。谁承想,这一问,还真问对了,这女的就是跟凌国梁一起干坏事的王敏。
王敏被警察一问,心里头一下子就慌了,全招了。她说,她和凌国梁、徐忠正跑到铁岭后,发现到处都是警察设的关卡,根本跑不掉。所以,他们三个人就打算分开跑,凌国梁和徐忠正就往柴河沿大队那边去了。
【激烈枪战,警方受挫】
凌国梁是大队民兵连管枪的,玩枪玩得特别溜;徐忠正呢,以前当过部队的校枪专家,枪法那叫一个准。他俩合作起来,子弹打出去基本跟公路路面一样高,这样一来,民警们只要往上一瞅,脑袋就有可能挨枪子儿。
在猛烈的枪战中,李长华想办法拿手榴弹去压制坏人的火力。可没想到,他刚扔出去,坏人的子弹就打到了他的脑袋上,他就这样壮烈牺牲了。尚琦根本来不及躲,也被子弹打中了头。那时候,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的法警单中兴正带着媳妇去沈阳瞧病,回来的路上恰好碰到警察在抓坏人。
他叫爱人先回去,然后自己主动留下来加入战斗。单中兴手里拿的是一把日本造的“盒子枪”,可惜刚开了一枪就故障了。他正转身想瞧瞧枪支咋回事,结果被歹徒给打中了。
这次枪战来得太突然,警察因为装备不行、战斗力不够,一下子就陷入了劣势。没过多大会儿,就有六名警察英勇牺牲了,这对警察队伍打击特别大。但他们没有害怕,赶紧向上级求援,下定决心要把那两个凶狠的匪徒抓住。
【增援到来,最终围剿】
临时指挥中心赶紧向上级求援,上级很快就有了动作,立马调来了柴河大桥那边守着的部队来帮忙。看到现场形势那么紧张,上级还特别交代,如果需要的话,坦克车也能派上用场。同时,省公安厅也传来了新命令:罪犯绝对不能跑到铁岭界外头去,警察不能再有伤亡,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直接击毙歹徒。
守桥的士兵们火速抵达事发地点,临时指挥小组商量后,决定一边用机枪扫射,一边扔炸弹消灭歹徒。可没想到的是,战斗刚打响,机枪就响了一枪然后出故障了,这让原计划受到了影响。但警察们没有退缩,他们继续不断往歹徒躲藏的树丛里扔手雷。
爆炸声轰然响起,震得耳朵嗡嗡响,之后歹徒的枪声就停了。没多久,有个人背着枪走了过来,一看就知道是刚才枪战那边的人。民警们没多想,直接开枪把他给打倒了。后来确认,这个人就是凌国梁。接着,民警们又到树林里去找,发现了另一个歹徒徐忠正,不过他已经死了。这场在全国都引起轰动的警匪枪战,最后以警察赢了结束。
事后,相关部门给那六位牺牲的民警颁发了“革命烈士”的崇高荣誉,铁岭地方政府也给每位烈士追加了一等功的表彰。他们为了守护社会的平安,为了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这种英勇的行为,会一直被大家记在心里。
【事件影响,深刻反思】
“柴河沿战役”是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警匪枪战,它的影响深远。这次事件让大家见识到犯罪分子的狠毒和丧心病狂,同时也反映出那时候警察在装备和战斗力上的大问题。
说起那时候铁岭的公安,他们手里拿的枪可真是不咋地,都是些乱七八糟牌子的,有的枪打出去的子弹都不按直线飞。就比如说那位英勇牺牲的单中兴,他用的那把手枪,日式的老古董了,打一枪就得卡一下,这种破玩意儿哪能和犯罪分子的好家伙比啊,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另外,警察局的武器配备不够,追捕队伍在路上,只能找负责看守犯人的同事借了两把半自动步枪应急。这两把枪里的子弹不多,所以在交火时,他们非常吃亏。
另外,这件事还暴露了那时候枪支管理上的大问题。六七十年代,国家号召大家都要能打仗,准备应对可能的战争和饥荒,所以农村里枪很常见。大队里有民兵连,小队里有民兵排,社员们去田里干活都带着枪。那时候经常能看到,社员在地里忙活,枪就随便放一块儿,立在地边上,而且枪里都有子弹。
文革那会儿,枪支管理乱套了,造反派、红卫兵、工宣队手里都有枪。这样一来,只要有点本事的人,都能想办法搞到手枪。就像凌国梁他们,轻轻松松就从民兵那儿偷了枪出来。
事情一出,国家立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加强了对枪支的管制。1981年1月5号,在国务院点头后,公安部正式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规定》,用法律手段严管枪支,确保这类事情不会重演。
同时,公安部门也开始装备升级和增强实战能力。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公安经费的逐年攀升,各级警员所使用的枪支,在数量和品质上都得到了显著提升。那些杂七杂八的枪支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统一标准的手枪和警用装备。
凌国梁这事儿真是个惨痛的例子,它揭开了人性里不好的一面。这事儿告诉我们,不管啥时候,社会的安全稳定都是重中之重。得加强对那些危险东西的管理,还得让执法队伍变得更强。只有这样,咱才能确保老百姓的生命财产不受威胁,让社会保持和谐平静。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