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大业初年,契丹势力渐强,屡屡侵犯隋朝边境,营州地区烽烟四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隋朝的边疆安宁受到严重威胁。在这危急时刻,韦云起临危受命,开启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借兵伐契丹之旅。
韦云起深知,仅凭隋朝当时在当地的兵力,难以抗衡来势汹汹的契丹。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北方的突厥部落。韦云起孤身一人踏上前往突厥的征程,此去可谓是吉凶未卜。然而,凭借着隋朝强大的国力后盾以及自己的睿智与口才,他成功说服了突厥启民可汗出借两万骑兵。这一外交成果的达成,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关键基础。韦云起率领着两万突厥骑兵向契丹进发。他深知,要驾驭这支异族军队并非易事,故而在行军途中,他颁布了严明的军纪。军队被分为 20 营,每营相隔 1 里,分 4 路有序前进。“闻鼓声而进,闻角声而止,非公事不得驰马”,这一纪律被严格执行。当有突厥纥干违反军纪时,韦云起毫不留情,立即将其斩杀。这一举措令整个突厥军队为之震慑,从此对他的命令言听计从。
进入契丹境内后,韦云起巧用计谋。他让突厥士兵诈称是前往柳城与高丽进行交易,借道而过。契丹人对突厥的来意毫无怀疑,未作丝毫防备。大军顺利行进至距契丹大营 50 里之处。韦云起此时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按兵不动,静待夜幕降临。待夜色深沉,他果断率军折返,于黎明破晓之际,如神兵天降般突袭契丹大营。契丹军队从睡梦中惊醒,顿时陷入混乱,在隋军与突厥联军的猛烈攻击下,毫无还手之力。此役战果辉煌,韦云起俘获契丹男女 4 万余人,契丹遭受重创,边疆地区由此迎来了一段相对安宁的时期。
评价:
韦云起展现出非凡的外交与军事才能。外交上借兵成功,彰显其智慧与胆略,善用隋朝影响力及对局势判断。军事指挥中,组织异族骑兵有方,严纪律使其令行禁止;奇袭战术运用巧妙,时机把握精准,尽显谋略。但他战后杀俘之举,尽显古代战争残酷,虽或有当时战略考量,却背离现代人道精神,反映出时代局限下其军事行动的复杂性与两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