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离世后,慈禧太后放着青年人不选,为何只选三岁的溥仪继位

一道知衡 2021-07-21 16:37:14

慈禧太后是继吕后和武则天之外,第三个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极大的女性。其掌权期间曾重用洋务派汉臣、支持兴办女学,对我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作为封建顽固派的代表,慈禧太后生活腐化,执政风格刚愎自用,许多不平等条约都是在慈禧太后掌权期间签订。而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以及义和团运动等各阶层的反抗均因为慈禧太后与列强的镇压而告终。

1908年,慈禧太后身患重病,与此同时,光绪皇帝的身体每况愈下,直到在瀛台驾崩,慈禧太后才决定,立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为新任皇帝。当时,载沣的儿子溥仪才不到三岁。一般来说,朝廷的储君都是青年人,他们身体健壮、思维成熟,比年幼的小皇帝更有经验。当时的宗室里并不是没有青年的王子贝勒,为什么慈禧太后放着这些青年人不选,偏偏选了当时还不到三岁的溥仪呢?

1、溥仪身后拥有两大势力

溥仪的外公是深得慈禧信任的荣禄。戊戌变法之时,慈禧太后曾经派荣禄去捉拿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荣禄凭借自己的狠辣手腕和精明的手段,将谭嗣同抓捕。谭嗣同的死也让慈禧太后越来越信任荣禄。史书记载,荣禄晚年权势日盛,甚至已经到了朝中事无巨细都需要荣禄参议的地步。为了表彰荣禄对自己的帮助,慈禧太后还将荣禄的女儿苏完瓜尔佳氏收为养女,并将她嫁给了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沣。

醇亲王奕譞是协助慈禧太后进行辛酉政变的功臣之一,可以说没有醇亲王的参与,慈禧太后可能会有一个非常不一样的结局。后来,醇亲王奕譞更是一度成为了清朝军机处的掌控者。醇亲王奕譞死后,其子载沣接替父亲,继续效忠慈禧太后,在军机处掌握大权。慈禧太后将荣禄之女嫁给载沣,使得自己的两大心腹势力拧成了一股绳。而溥仪正是这场政治婚姻的结晶。可以说,看到溥仪拥有荣禄这样的外公和奕譞这样的祖父,慈禧太后不喜欢他又能去喜欢谁?

2、溥仪年龄非常合适

慈禧太后为什么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干预朝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同治、光绪二位皇帝登基时都是小孩。同治登基只有六岁,光绪登基时只有四岁,而溥仪才三岁。

同治在位期间,慈禧太后能够轻易掌控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在位期间,慈禧更是直接将光绪帝软禁瀛台。可以说,正是由于幼子当国,慈禧太后才能不断地掌握大权。光绪皇帝死后,慈禧太后迅速决定立不到三岁的溥仪为帝,打算在溥仪即位当天就做太皇太后,其目的已经显而易见:在自己病愈之后继续掌握大权。

如果不是慈禧太后在那之后就病死,不到三岁的溥仪必然会重蹈光绪的覆辙,成为慈禧的下一个傀儡。

3、溥仪继承皇位在慈禧太后的心目中更符合宗法

史书记载,光绪皇帝死后,一些大臣想要直接让载沣做皇帝。载沣与光绪皇帝是同父兄弟,符合封建王朝“兄终弟及”的继位传统。然而,慈禧太后却不这么想。一是因为载沣已经成年,他做了皇帝必然不好控制。二是因为载沣直接成为皇帝之后,其母刘佳氏就会成为太后,这样的话不但会有人分割自己的权力,几代之后,自己的正统皇太后地位将会动摇。

在冥思苦想之下,慈禧太后决定变通方案,让载沣之子溥仪接续同治、光绪二帝,载沣做摄政王。这样的话,不但自己能够保有权力,也能最大程度上稳定自己在皇家血统中的地位。而这种子承父辈的方式,也避免清王朝宗室内部产生兄弟夺权的可能。

就这样,为了自身的权力与荣耀,慈禧太后选择了溥仪为新君。这一看起来有点自私的决定,其实依然体现了慈禧太后异于常人的思量。她选择溥仪为新君,目标很简单,那就是继续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

1908年10月,慈禧去世。

功过不论,作为那个腐朽时代的代表人物,她的离开,也带走了整个清王朝最后的生命力。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 阅读:44

一道知衡

简介:挖掘历史趣事,找寻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