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的香亭村,历史上真的叫过范家庄吗?

史海寻芳径 2025-03-29 15:05:38

在宁晋县的某个秋天,村民们围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议论着村子的传说与历史。

有人提出:“我们的村,香亭村,听说很久以前是叫范家庄的!”另一些人则半信半疑地摇摇头:“不可能吧,都没听老一辈的人说过。”这样的争论像是秋日的凉风,在村子里时不时地刮起,每次都带来不同的讨论热潮。

义仓图中的两个范家庄

这份争议,也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

根据1753年的《畿辅义仓图》,在当时的地图上,清晰地标示出两个“范家庄”。

一个在现在的香亭村附近,另一个在城南,也就是现今的北河庄镇。

而这份古老地图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由当时的直隶总督方观承亲自修订并呈献给皇帝,正因如此,这个时代的村镇布局显得尤为重要。

地图上的范家庄,是否真的就是如今香亭村的前身呢?

这让人不禁想起古老的村落中,风吹过时摇曳的槐树,仿佛它们也在耳语着过去的故事。

村名由来的传说与事实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为数不多的历史爱好者开始对这些村名展开探寻。

在1983年的《宁晋县地名志》中提到了一个有趣且离奇的传说:香亭村曾叫过范家庄,但为了避开“一饭(范)两口吃,避贫穷”的说法,于是改为了如今的名字。

这传说乍一听觉得荒诞,却似乎又与古老人们的生活信仰有关。

这样的故事,是村中长者在月朗星稀夜晚围着火堆娓娓道来的,也许混杂着酒酿的香气和孩提时的惊奇。

文献对比与历史迷雾

不过,康熙年间的《宁晋县志》似乎为这个传说蒙上了一层更浓的迷雾。

在这本记录详尽的志书里,“香亭村”有迹可循,但“范家庄”却未曾被提及。

为何如此呢?

研究者们解释说,这本县志记录的主要是官村,也就是行政上认定的村庄,而非自然村。

在这样的记载中,只描绘了行政意义上的领地版图,使得隐匿在市井烟火中的自然村名消失于正式记载,或许这也是历史拨动之下的巧妙安排。

推动历史研究的关键文献

当我们沉浸于这段历史疑雾时,不得不提到《畿辅义仓图》的重要性。

2020年,宁晋村史编纂工作如火如荼展开,村志编写者们在为了研究更详实的历史资料,仿佛一位饥渴的旅者求索于光影斑驳的书海。

而《畿辅义仓图》正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它的每个细节、每个标记都可能成为揭开迷雾的关键。

这不禁让人感慨起历史对今天的启示:去伪存真,理清脉络。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静下心来研究历史,或许是获得内心平和的一剂良药。

历史像是一位耐心的老人,缓缓地揭示过往的每一瞬息。

对于宁晋香亭村的传说和历史,还有许多尚未被解开的谜题。

而我们在追寻这些记忆的过程中,用细节织成故事,透过时光的缝隙去触碰那些年的岁月留痕。

如此,莫非便是让人入迷的地方所在?

探索过往,若有所得,记忆便将更清晰、温暖。

这些故事也不再是历史书中冰冷的名词,而成为我们生命馈赠的一部分,留下生生不息的回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