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却常常因为柴米油盐变成了一地鸡毛的“琐碎场”。
李晓晴(化名)是一位31岁的全职妈妈,离婚这两个字,她最近咬牙说了不下十次。
上周的一天晚上,她看着丈夫躺在沙发上刷手机,却对家里的乱局熟视无睹:茶几上是散乱的杂物,地板上满是孩子掉的玩具,而厨房的碗池积了一天的碗。
她忍不住吼了一句:“你除了当个甩手掌柜之外还能干什么?
”结果换来一句冷冰冰的“烦不烦,吃晚饭不都靠我买单?
伤心、委屈、暴躁一瞬间涌上来,李晓晴把门一摔,小声嘟囔了一句:“早晚得离。
她真的会离婚吗?
情绪发泄后,冷静下来的李晓晴陷入了纠结。
明明还有感情,她却感到无助。
婚姻的这场“跷跷板”,到底撑下去值不值?
情绪失控时,别让“离婚”脱口而出李晓晴说,她对“离婚”有种冲动时,总是发生在情绪最不稳定的时候。
有一次,她和丈夫因为孩子的吃饭问题吵到深夜,两人对彼此的话都是一句不让。
丈夫摔门而出后,她气得嚷着“离了吧,过不下去了!
”哪怕儿子眼里快要掉出的泪也没能制止她的怒火。
第二天,丈夫按时回家,买了一份所有人爱吃的外卖。
两人默默坐在餐桌前,没有谈起头天晚上的事,但一碗热粥的温度让她明白互道“离婚”有多容易,真正放手一切却没那么简单。
心理学家曾指出,80%的“离婚冲动”仅维持5分钟,甚至更短。
情绪翻腾时,谁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无限放大”问题。
但冷静下来,你会发现,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用心沟通,是可以解决的。
而冲动之下的后果,未必是你想要的结果。
经济不独立时,轻易离婚可能更苦小佳是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她离婚后生活得并不如想象中轻松。
婚前,她当了5年全职太太,家里的开支全靠丈夫撑着。
两人感情不合离婚后,她才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她没有收入来源。
孩子的培养费、房贷、日常开支全压在了她身上。
不得已,她开始疯狂投简历,连一份客服岗位也舍不得挑剔。
最狼狈的时候,她吃一份十元盒饭,咽下去的却是满肚子的辛酸。
小佳后来苦笑着对我说:“我真的以为离婚是结束痛苦的一切,但现在才知道根本不是。
婚姻本是两个人共同承担压力的场所,但离婚后,生活的难度可能不是减轻,而是加倍,特别是当你没有经济独立的能力时。
离婚前,先想清楚能否独当一面,否则别轻易迈出那一步。
婚姻中无原则性伤害,孩子如宝别轻弃晓云在结婚八年后决定离婚,她说自己“为了孩子忍够了”。
可在他们签下离婚协议的第二天,八岁的儿子偷偷塞给她一张写满字的小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妈妈,你是不是不要我们这个家了。
晓云哭了整整一天。
她从没想过自己的婚姻会在孩子心中带来如此冲击。
后来,她反思:两人明明没有过什么伤害彼此尊严的原则问题,多数是为鸡毛蒜皮的事闹心而已,而孩子却为这些承受了最沉重的后果。
一段婚姻是否值得坚守,并不能一概而论。
但对于那些没有涉及重大伤害的婚姻来说,孩子的眼中,藏着太多成年人没看到的“痛”。
如果只是小矛盾,不妨试着修复,而不是简单地“撕裂”。
表姐和丈夫曾因一则聊天记录差点走到离婚那一步。
那是一个周五晚上,表姐在丈夫手机里发现一条短消息:“今晚谢谢你。
”署名却是一个她不认识的名字。
表姐气得发作,直接质问丈夫是不是“瞒着她在外乱搞,”而丈夫也耐不住怒火,甩出一句“自己去查!
冷战了半个多月后,才知道那条信息其实是丈夫同事发错人。
可长达两周的冷战,已经让两人关系变得更差。
婚姻里的信任被误会摧毁,是一种很遗憾的事情。
如果当晚表姐能先冷静一点,丈夫能解释得详细一点,也许很多事情根本不会恶化到离婚边缘。
误会是婚姻世界里最难的一道坎,但它往往不是破坏感情的核心,而是两人沟通能力的体现。
如果愿意坐下来坦诚沟通,有问题就试着共同解决,那么很多“危机”并非无解。
结尾:婚姻是一场自我的修行曾有人说:“婚姻到其实是两个人对自己的修行。
”确实,离婚并不是所有问题的万能解药,过不下去的根源也许不是换个人就能解决。
那些懂得如何沟通、如何妥协、如何成长的人,哪怕生活再艰难,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所以,与其急着喊“离婚”,不如先问问自己:现在的困境,是极限,还是未尽力的阶段?
一家人的气氛是否真的已经无可挽回?
如果答案是否定,也许不妨再试着调小火、添点水,用另一种方式去解决问题。
人生的选择很多,但每一步都需要理性和深思熟虑。
而婚姻最大的意义,或许就是两个不完美的人,学着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好——一起追求,不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