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玉液酒,eBay bar eBay......”
“啥叫‘探戈’?探戈zou是蹚啊蹚着走。”万万没想到,“TikTok难民”涌入中国app,最先火起来的,居然是已逝25年的赵丽蓉老师。那句曾帮助警方成功抓获间谍的台词,放在21世纪的今天,仍被当作检验“国民忠诚度”的试金石,可见赵丽蓉在大家心中的分量。然而,人人皆记得赵丽蓉的台前风光,却鲜少有人了解她背后经历的心酸往事。她32岁守寡,改嫁小叔子却生下脑瘫女儿,为孩子倾尽所有却在中年丧女,晚年成名又丧夫,72岁身患重病却求死不能......原来,揭开喜剧外壳,“小品女皇”的一生,竟也充满悲剧色彩,值得细细品味。
赵丽蓉悲苦的一生,绕不开两个男人——盛强、盛弘。1953年,在好友新凤霞的介绍下,赵丽蓉与戏剧工作者盛强相识。盛强出生名门,不仅拥有大学学历,还是剧院的秘书。反观赵丽蓉,出身普通,在剧团也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文艺兵。尽管身份悬殊,但两人却一见如故,并且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然而,盛强的母亲对赵丽蓉却颇有成见,认为她出身微寒又目不识丁,加上当时社会对演员的偏见,使她极力反对二人婚事。奈何盛强对赵丽蓉用情至深,赵丽蓉也十分珍惜这段感情,她不仅亲手为长辈缝制衣物,还时不时帮忙打扫家务......一举一动,尽显孝心。最终,盛家父母被赵丽蓉感化,于1954年为二人举办了婚礼。次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盛福春出生,盛家添新丁,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1957年,赵丽蓉再度怀孕。然而,噩耗却先行一步来到盛家。盛强因受人陷害,被发派天津农场lao改。自此,一对恋人两地分隔,只能凭书信互诉衷肠。盛强走后,次子盛大鸣出生。赵丽蓉既当爹,又当妈,苦苦熬着,盼着盛强回家的日子。然而,天不遂人愿。1960年,盛强在劳动中忽然晕倒,被紧急送医后,却因农村医疗技术有限,遗憾离世。那年,赵丽蓉年仅32岁。大好的青春,不仅要独自拉扯两个幼小的孩子、年迈的公婆,还要尽力招揽出演任务,赚钱养家。好友多次劝她改嫁,赵丽蓉却坚定地回绝:“我既然嫁到了盛家,就永远是盛家的人,我不会让盛强的两个儿子改姓。”路是自己选的,苦当然也要自己吃。那段时间,赵丽蓉不是在打磨演技,就是在东奔西跑,时常工作到深夜才能回家。看着赵丽蓉艰难度日的样子,盛强的弟弟盛弘主动承担起照顾侄子的任务。帮忙修理门窗、桌椅,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盛弘对嫂子家的活大包大揽,只为减轻赵丽蓉的负担。家有盛弘帮衬,赵丽蓉得以更加专注地发展事业。1962年,赵丽蓉参演评剧《花为媒》,饰演媒婆。剧中,她与新凤霞饰演的张五可共同演唱“报花名”,一个嗓音甜美,端庄典雅,一个插科打诨,粗鄙滑稽,深受观众喜爱。很快,《花为媒》被搬上银幕,赵丽蓉也从线下评剧名角转型为银幕“大明星”。扛过了生活的重重刁难,赵丽蓉的演艺事业重获新生。同时,她的感情生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盛弘的所作所为,盛家大姐盛锡敏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她提议赵丽蓉改嫁盛弘。消息一出,赵丽蓉的二哥赵连喜第一个反对。“我不同意!哪有嫂子嫁小叔子的!”“要嫁,咱就断绝兄妹关系!”赵丽蓉听后也连连摇头:“怎么能跟小叔子成亲呢?”盛弘明白赵丽蓉的顾虑,所以他依旧不远不近地默默陪伴着娘仨,既表达了关心,又不给赵丽蓉压力。然而,家人的全力撺掇,加上两个儿子对盛弘这个“爸爸”的渴望,还是让赵丽蓉动摇了。“至少孩子们能有个完整的家。”带着这样的愿望,1964年,36岁的赵丽蓉改嫁盛弘。在生下儿子盛谦以后,赵丽蓉又在1970年生下女儿盛家欢。“小棉袄”的到来,让盛家欢喜不已,但很快,大家就发现了异样。家欢出生三天,却不知睁眼,也不会动。火急火燎带到医院,才知道家欢是个脑瘫儿童!赵丽蓉泪水哭尽,却发现无济于事。接下来,他和盛弘都调整了生活重心,赵丽蓉的演绎事业更是处于停摆状态。可即便他们把全部的精力和爱,都放在女儿身上,家欢依旧在7岁那年夭折了。1980年,经历丧女之痛的赵丽蓉重回舞台,在《杨三姐告状》中饰演杨母。剧中,在听闻女儿噩耗后的念白,赵丽蓉的表演显得气急败坏,不仅展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还将人物的情感变化演得细致入微。很快,这部评剧就被拍成电影走进千家万户,赵丽蓉的国民知名度又上一层楼。本以为生活会蒸蒸日上,却不知命运一直躲在暗处,等着放冷枪。1984年,还未走出失孤之痛的赵丽蓉接到消息:丈夫盛弘因突发心脏病,于睡梦中悄然离世。一时间,赵丽蓉成了人们眼中的“扫把星”,被骂“命硬”“克夫”。中年丧女,晚年再度丧夫,现在连人格都被打上了问号。这短暂的一生,似乎已经没什么可失去、也没什么好害怕的了。于是,1986年,58岁的赵丽蓉,甩开膀子再次出征。这一次,她不再局限于评剧,而是向电影、电视、小品等艺术形式,大步迈进。赵丽蓉走向小品,其实多亏了杨洁导演。在拍摄《西游记之斗法降三怪》前,杨洁想要一个有些怯懦的“呆萌王后”。然而,第一次出演电视剧的赵丽蓉,却总拿捏不好角色性格。于是,杨洁便引导她:“我要的是你在《花为媒》里阮妈的味道。”被点醒的赵丽蓉,恍然大悟。于是她再次尝试,果然演出了杨洁想要的喜剧效果。1987年,赵丽蓉再次被杨洁邀请,参演《齐天乐》晚会上的压轴节目《柜中缘》。上场前,有人曾劝诫赵丽蓉“不要参加这种晚会,免得自毁形象”,她也因自己没演过小品有些怯场。结果,《柜中缘》大获全胜!这让赵丽蓉信心倍增,也使她更加坚定地走向小品这条路。随后便有了1988年的小品《急诊》,这是赵丽蓉的春晚首秀。当时《济公》正火,原本癫儿癫儿的游本昌才是《急诊》主角。没想到,开场2分钟,赵丽蓉却用一句唐山口音的“干啥哪这是”抖响了小品的第一个包袱。台下笑声一片,从此人们也认识了这位小品界的新人——赵丽蓉。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历,赵丽蓉变得愈发自信。1989年,在参演《英雄母亲的一天》前,春晚导演看赵丽蓉穿着普通,一张嘴还一口唐山味,心里有些打鼓。于是,就让赵丽蓉来段即兴表演。结果没演完,导演就被赵丽蓉逗得哈哈直笑,连连赞叹:“赵老师您太棒了,浑身都是戏,这个小品就您演了。”这才有了那句“光”“缸”不分的“司马缸砸缸”。除春晚小品外,赵丽蓉还将自己的演艺之路,触探到了电影领域。1991年,黄健中拍摄《过年》,赵丽蓉从中饰演“母亲”。凭借此片,赵丽蓉获得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等多项大奖。随后几年,赵丽蓉又和巩汉林多次合作小品,并留下了“点头yes摇头no,来是come去是go”“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六月六我看谷秀”“麻辣鸡丝”等脍炙人口的流行语。每逢过年,大家都会期待这个老太太,还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惊喜。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2000年,赵丽蓉72岁,多次咳血让她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出了大问题。人人都知道赵丽蓉已是肺癌晚期,时日无多,所以都劝她好好休息。然而,赵丽蓉却坚持彩排,直到和巩汉林演完《老将出马》。末了还留下一句话:做一行爱一行,一定要讲究,不能将就。即便是生命末尾,她也依旧用践行了一生的原则,向观众好好道了别,再华丽退场。纵观赵丽蓉的一生:台前,她是引14亿中国人捧腹大笑的“小品女王”;幕后,她是和6亿普通女性无异的“妈妈”“妻子”。虽一生颠沛流离,却始终坚强乐观,也将这种信念根植在作品中,鼓舞了无数人。或许,这就是赵老去世25年,我们却依旧想念她的原因吧。